癃闭

目录

1 拼音

lóng bì

2 英文参考

retention of urin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uroschesi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癃闭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基本药物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位零售指导价格类别备注
86271癃闭舒胶囊胶囊剂0.3g*36粒盒(瓶)33.6元中成药部分*
86371癃闭舒胶囊胶囊剂0.3g*20粒盒(瓶)19.1元中成药部分
86471癃闭舒胶囊胶囊剂0.3g*24粒盒(瓶)22.7元中成药部分
86571癃闭舒胶囊胶囊剂0.3g*40粒盒(瓶)37.2元中成药部分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癃闭(retention of urine[1]、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2])为病名[3]。是指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至闭塞不通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3]。其中又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4]。癃和闭虽然有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多合称为癃闭[4]。癃闭起病可突然发作,或逐渐形成[4]。少腹或胀或不胀,但尿道无疼痛感觉[4]。病情严重时,还可见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喘促、水肿,甚至神昏等症[4]

癃闭的病位是在膀胱,但和三焦、肺、脾、肾、肝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引起癃闭的病因病机有湿热蕴结,肺热气壅,肝郁气滞,尿路阻塞,脾气不升,肾元亏虚。

对癃闭的辨证首先应分清虚实,然后再权衡轻重缓急,进行治疗:

因脾肾阳虚、津液亏虚所致者,为虚证,见小便淋沥不爽,排出无力,面色咣白、神气怯弱,腰膝酸软[5]。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水道。

因湿热下注,气机郁结或外伤瘀血、结石阻塞而造成者,多为实证,见小便闭塞,少腹胀痛,或烦躁口渴等[5]。治宜补脾肾,助气化,而达到气化得行,则小便自通的目的。

在小便点滴不通的情况下,内服药缓不济急,还可选用多种外治法来急通小便[5]。目前临床常用的导尿法和针灸疗法,既简便,又有效,可以酌情选用[5]。针刺治疗本病疗效较满意[6]。尿潴留膀胱过度充盈时,下腹部穴位宜浅刺、斜刺,忌深刺、直刺[6]。对哮喘、神昏等兼症应注意观察,必要时应请相应科室医生会诊[6]

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均属癃闭范畴[6]多因中枢神经疾患和尿道、前列腺或肛门周围疾患引起的神经性、反射性、机械性反应所致。癃闭应与肾脏实质性病变引起的无尿症加以鉴别。[6]

5 古人论述

癃闭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该书对癃闭的病位、病因病机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如《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说:“膀胱病,小便闭”;《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篇说:“三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阐明了本病的病位是在膀胱,膀胱和三焦的气化不利,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诸病源候论·小便诸候》中提出小便不通和小便难的病因都是由于肾与膀胱有热,“热气大盛”则令“小便不通”;“热势极微”,故“但小便难也”。说明由于热的程度不同,而导致小便不通和小便难的区别。《备急千金要方》载有治小便不通的方剂十三首。《外台秘要》裁有治小便不通的方剂十三首,治小便难及小便不利的方剂九首。《备急千金要方·膀胱腑》又记载:“胞囊者,肾膀胱候也,贮津液并尿。若脏中热病者,胞涩,小便不通……为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内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便愈。”这是最早用导尿术治疗小便不通。

元·朱丹溪认为小便不通有“气虚”、“血虚”、“有痰”、“风闭”、“实热”等多种不同的原因,较巢元方也有进一步的认识。朱氏还根据辨证施治的精神,运用探吐法来治疗小便不通。《丹溪心法·小便不通》中说:“气虚,用参、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以上皆用探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并将探吐一法,譬之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下窍不通,开其上窍则下窍必利。

张景岳把癃闭的病因归纳为四个方面:因火邪结聚小肠膀胱者,此水泉干涸而气门热闭不通;有因热居肝肾者,则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有因真阳下竭,元海无根,气虚不化而闭的;有因肝强气逆,移碍膀胱,气实而闭的。火在下焦而膀胱热闭不通者,可以利之;肝肾实火不清者,可去其火,水必自通;肝强气逆,壅闭不通者,可破气行气。张氏在《景岳全书·癃闭》中还详细阐述了气虚而闭的病理机转:“夫膀胱为藏水之府,而水之人也,由气以化水,故有气斯有水;水之出也,由水以达气,故有水始有溺,经日气化则能出矣!盖有化而入而后有化而出,无化而出必其无化而入,是以其入其出皆有气化,此即本经气化之义,非单以出者言气化也。然则水中有气,气即水也,气中有水,水即气也。今凡病气虚而闭者必以真阳下竭,元海无根,水火不交,阴阳否隔,所以气自气而气不化水,水自水而水蓄不行。气不化水则水腑枯竭者有之,水蓄不行则浸渍腐败者有之。气既不能化,而欲强为通利,果能行乎?阴中已无阳,而再用苦寒之剂能无甚乎?”因此,他提出治气虚而闭者,必须要“得其化”,“当辨其脏气之寒热。若素无内热之气者,是必阳虚无疑也,或病未至甚。须常用左归、右归、六味、八味等汤丸,或壮水以分清,或益火以化气,随宜用之,自可渐杜其原。若病已至甚,则必用八味丸料或加减金匮肾气汤大剂煎服。”“若素禀阳脏内热,不堪温补,而小便闭绝者,此必真阴败绝,无阴则阳无以化,水亏证也,治宜补阴抑阳,以化阴煎之类主之。或偏于阳亢而水不制火者,如东垣之用滋肾丸亦可”。张氏对气虚不化而引起的癃闭治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清代,对本病的认识已渐臻完备,如李用粹在《证治汇补·癃闭》篇中将本病的原因总结归纳为:“有热结下焦,壅塞胞内,而气道涩滞者;有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而气化不施者……有久病多汗,津液枯耗者;有肝经忿怒,气闭不通者;有脾虚气弱,通调失宣者”。李氏并详细阐述了癃闭的治法:“一身之气关于肺,肺清则气行,肺浊则气壅。故小便不通,由肺气不能宣布者居多,宜清金降气为主,并参他症治之。若肺燥不能生水,当滋肾涤热。夫滋肾涤热,名为正治。清金润燥,名为隔二之治。燥脾健胃,名为隔三之治。又有水液只渗大肠,小肠因而燥竭者,分利而已。有气滞不通,水道因而闭塞者,顺气为急。实热者,非咸寒则阳无以化。虚寒者,非温补则阴无以生。痰闭者,吐提可法。瘀血者,疏导兼行。脾虚气陷者,升提中气。下焦阳虚者,温补命门。”

中医对本病的严重性也早有认识。在《医部全录·大小便门》中记载了《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段话:“人有因时疾,瘥后得闭塞不通,遂致夭命。大不可轻之。”说明癃闭也可引起死亡,告诫我们不可忽视。

6 癃闭的症状

癃闭以排尿困难、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主证[6]。起病可突然发作,或逐渐形成[6]。少腹或胀或不胀,但尿道无疼痛感觉[6]。病情严重时,还可见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喘促、水肿,甚至神昏等症[6]

因脾肾阳虚、津液亏虚所致者,为虚证,见小便淋沥不爽,排出无力,面色咣白、神气怯弱,腰膝酸软[6]

因湿热下注,气机郁结或外伤瘀血、结石阻塞而造成者,多为实证,见小便闭塞,少腹胀痛,或烦躁口渴等[6]

7 癃闭的病因

癃闭总由膀胱气化不利所致[6]

正常人小便的通畅,有赖于三焦气化的正常,而三焦的气化主要又依靠肺脾肾三脏来维持。所以本病除与肾有密切关系外,还常常和肺、脾、三焦有关。

肺主肃降,通调水道。由于肺气的肃降,使上焦的水液不断地下输于膀胱,从而保持着小便的通利。若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就可导致癃闭的发生。

脾主运化,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运送到周身各处,这就是脾的转输作用。若脾失转输,不能升清降浊,也可导致癃闭的发生。

肾主水液而司二便,与膀胱相为表里。肾主水液,是指它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内水液的分布与排泄,主要靠肾的气化作用,肾的气化正常,则开阖有度。在生理情况下,水液通过胃的受纳、脾的转输、肺的肃降,而下达于肾,再经过肾的气化功能,使清者上归于肺而布散周身,浊者下输膀胱,而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水液运化,若肾的气化功能失常,则关门开阖不利,就可发生癃闭。

上焦之气不化,当责之于肺,肺失其职,则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中焦之气不化,当责之于脾,脾土虚弱,则不能升清降浊;下焦之气不化,当责之于肾,肾阳亏虚,气不化水,肾阴不足,湿热凝结,均可引起膀胱气化失常,而形成癃闭。

此外,肝郁气滞,使三焦气化不利,也会发生癃闭。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阻塞,均可引起癃闭。

7.1 湿热蕴结

中焦湿热不解,下注膀胱,或肾热移于膀胱。膀胱湿热阻滞,导致气化不利,小便不通,而成癃闭。所以《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篇指出:“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俱有热故也。”

7.2 肺热气雍

肺为水之上源,热壅于肺,肺气不能肃降,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膀胱,又因热气过盛,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均为热气闭阻,而成癃闭。

7.3 脾气不升

劳倦伤脾,饮食不节,或久病体弱,致脾虚而清气不能上升,则浊阴就难以下降,小便因而不利。所以《黄帝内经灵枢·口问》篇指出:“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7.4 肾元亏虚

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谓“无阳则阴无以生”,致膀胱气化无权,而溺不得出;或因下焦积热,日久不愈,津液耗损,导致肾阴不足,所谓“无阴则阳无以化”,也可产生癃闭。

7.5 肝郁气滞

七情内伤,引起肝气郁结,疏泄不及,从而影响三焦水液的运化及气化功能,致使水道的通调受阻,形成癃闭。且从经脉的分布来看,肝经绕阴器,抵少腹,这也是肝经有病,导致癃闭的原因。所以《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指出“肝足厥阴之脉……是主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

7.6 尿路阻塞

瘀血败精,或肿块结石,阻塞尿路,小便难以排出,因而形成癃闭,即张景岳所说:“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

8 诊断要点

1、小便难出,点滴不畅,或小便闭塞不通,小腹胀满。

2、多见于手术后、产后、老年男性患者,或肾功能衰竭者。

3、排尿虽困难,但不伴有尿道涩痛者。

9 类证鉴别

癃闭需要与淋证进行鉴别:

淋证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为特征,其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与癃闭相似,但尿频而疼痛,且每天排出小便的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刺痛,每天排出的小便总量少于正常,甚则无尿排出。《医学心悟·小便不通》篇对癃闭与淋证早就作了明确的鉴别:“癃闭与淋证不同,淋则便数而茎痛,癃闭则小便点滴而难通。”

10 癃闭的辨证论治

癃闭的辨证,首先应分清虚实。因湿热蕴结、浊瘀阻塞、肝郁气滞、肺热气壅所致者,多属实证;因脾气不升、肾阳亏虚、命门火衰、气化不及州都者,多属虚证。辨别虚实的主要依据:实证多发病急骤,小腹胀或疼痛,小便短赤灼热,苔黄腻或薄黄,脉弦涩或数;虚证多发病缓慢,面色少华或㿠白,小便排出无力,精神疲乏,气短,语声低细,舌质淡,脉沉细弱。

癃闭的治疗应根据“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着重于通,但通之之法,又有虚实的不同。实证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水道;虚证治宜补脾肾,助气化,而达到气化得行,则小便自通的目的。同时,还要根据病因,审因论治,根据病变在肺、在脾、在肾的不同,进行辨证施治,不可滥用通利小便之品。

10.1 膀胱湿热

癃闭·膀胱湿热证(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damp-heat in bladder[6])是指湿热侵袭,蕴结膀胱,以小便点滴不通,或量少而短赤灼热,发热口渴,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小腹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癃闭证候[6]

癃闭·湿热下注证(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downward diffusion of damp-heat[6])是指湿热下注膀胱,以小便量少难出,点滴而下,甚或涓滴不畅,小腹胀满,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数等为常见症的癃闭证候[6]

10.1.1 癃闭·膀胱湿热证的症状

小便点滴不通,或小便量少、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粘,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苔根黄腻,舌质红,脉数[6][7]

10.1.2 证候分析

湿热蕴结膀胱,阻塞尿道:湿热壅积于膀胱,故小便不利而热赤,甚则闭而不通。湿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故小腹胀满。湿热内盛,故口苦粘。津液不布,故但口渴而不欲饮。苔根黄腻,舌质红,脉数或大便不畅,均因下焦湿热所致。[7][7]

10.1.2.1 治法

清热利湿,通利小便[7]

10.1.3 癃闭·膀胱湿热证的方药治疗

10.1.3.1 方一

可用八正散[备注]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木通、车前子、萹蓄、瞿麦、滑石、甘草梢、大黄、山栀、灯芯加减治疗。方中木通、车前子、萹蓄、瞿麦通闭利小便;山栀清化三焦之湿热;滑石、甘草清利下焦之湿热;大黄通便泻火。若舌苔厚腻者,可加苍术、黄柏,以加强其清化湿热的作用。若兼心烦,口舌生疮糜烂者,可合导赤散[备注]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生地黄、木通、竹叶、甘草,以清心火、利湿热。[7]

若湿热久恋下焦,又可导致肾阴灼伤而出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光红,可改用滋肾通关丸[备注]滋肾通关丸(《兰室秘藏》):知母、黄柏、肉桂加生地、车前子、牛膝等,以滋肾阴,清湿热而助气化[7]

若因湿热壅结三焦,气化不利,小便量极少或无尿,面色晦滞,胸闷烦躁,恶心呕吐,口中尿臭,甚则神昏谵语,宜用黄连温胆汤[备注]黄连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加车前子、白茅根、木通等,以降浊和胃,清热化湿[7]

10.1.3.2 方二

八正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滑石30克,木通、车前子各10克,萹蓄、瞿麦各15克,知母、黄柏、栀子、大黄各12克。水煎服。

10.1.3.3 中成药

(1)通关滋肾丸,每次9克,每日2次。

(2)分清五淋丸,每次1袋,每日2~3次。

10.1.3.4 单方验方

通闭方(薛吉楝《新中医》1988.10)处方:肉桂、知母、黄柏、生地黄、竹叶各10克。水煎服。

10.1.4 癃闭·膀胱湿热证的饮食疗法

10.1.4.1 推荐食材

车前子、萹蓄、栀子、生甘草梢、淡竹叶、鱼腥草、冬瓜皮、金银花、白茅根、芦根、蒲公英等[7]

10.1.4.2 推荐食疗方

[7]

1.竹草鱼汤:淡竹叶15g,鱼腥草15~30g,生甘草梢10g,冬瓜皮50g,将以上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食用煎煮后的汁液。

2.英花白粥:蒲公英15~30g,金银花10g,白茅根15~30g,栀子15g,茯苓15~30g,将以上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用煎煮后的汁液煮粥食用。

3.萹淡茶:萹蓄10g,淡竹叶10g,泡水代茶饮。

10.1.5 癃闭·膀胱湿热证的针灸治疗

10.1.5.1 方一

[7]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选穴:以俞募穴、足太阴脾经穴为主。取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穴。膀胱俞、中极为俞募相配,可疏调膀胱气化功能而通小便,使湿热之邪去有出路。阴陵泉、三阴交健脾利水,助膀胱气化。

随证配穴:湿毒上犯作喘者,加尺泽、少商点刺出血。心烦者,加内关。神昏者,加水沟、中冲点刺出血。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10.1.5.2 方二

取三阴交、阴陵泉、曲泉、膀胱俞、中极、照海等穴为主[7]。若湿毒上犯而喘息者,加尺泽、少商放血;神昏加人中、中冲[7]

10.2 肺热壅盛

癃闭·肺热壅盛证(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ce of lung heat[7])是指肺热壅盛,膀胱不利,以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咽干,烦渴欲饮,呼吸急促或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癃闭证候[7]

10.2.1 癃闭·肺热壅盛证的症状

全日总尿量极少或点滴不通,或点滴不爽,咽于、烦渴欲饮,呼趿短促,或有咳嗽,苔薄黄,脉数。[7][7]

10.2.2 证候分析

热邪郁积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利:肺热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小便涓滴不通。肺热上壅,气逆不降,故呼吸短促或咳嗽。咽干、烦渴、苔黄、脉数,都是里热内郁之征。[7][7]

10.2.3 治法

清肺热,利水道[7]

10.2.4 癃闭·肺热壅盛证的方药治疗

10.2.4.1 方一

清肺饮[备注]清肺饮(《证治汇补》):茯芩、黄芩、桑白皮、麦冬、车前子、山栀、木通加减。方中黄芩、桑白皮、麦冬等清泄肺热,滋养肺阴;车前子、木通、茯苓、山栀等清热通利,使上清下利,则小便自通。如心火旺而见心烦、舌尖红者,可加黄连、竹叶等药以清心火。舌红少津,肺阴不足者,再加沙参、茅根之类,以滋养肺阴。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杏仁,以宣肺通便。有鼻塞、头痛、脉浮等表证者,可加薄荷、桔梗,以解表宣肺。[7]

10.2.4.2 方二

清肺饮(李用粹《证治汇补》)加减处方:黄芩、桑白皮、栀子、麦冬、茯苓、北杏仁各12克,木通10克,车前子18克。水煎服。

10.2.4.3 中成药

(1)通关滋肾丸,每次9克,每日2次。

(2)分清五淋丸,每次1袋,每日2~3次。

10.2.5 饮食疗法

10.2.5.1 推荐食材

桑叶、连翘、车前子、栀子、淡竹叶、金银花、蒲公英、白茅根、芦根、薄荷等[7]

10.2.5.2 推荐食疗方

[7]

1.桑英鱼汤:桑叶15~30g,蒲公英15~30g,鱼腥草15~30g,桔梗15~30g,将以上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食用煎煮后的汁液。

2.竹苓花粥:淡竹叶15g,金银花10g,白茅根15~30g,生甘草梢10g,将以上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用煎煮后的汁液煮粥食用。

3.桔荷茶:桔梗10g,薄荷5g,泡水代茶饮。

10.2.6 癃闭·肺热壅盛证的针灸治疗

10.2.6.1 方一

实证取三阴交、阴陵泉、曲泉、膀胱俞、中极、照海等穴为主[7]。若湿毒上犯而喘息者,加尺泽、少商放血;神昏加人中、中冲[7]

10.2.6.2 方二

治则 清热利湿,通利三焦

处方 中极 膀胱俞 三阴交 阴陵泉

方义 中极为膀胱募穴,配膀胱之背俞穴,俞募相配,疏通膀胱,促进气化,通利小便;三阴交通调足三阴经气血,消除瘀滞;阴陵泉清热利湿,气化疏利,癃闭可愈。

随证配穴 肺热壅盛—尺泽。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10.3 肝郁气滞

癃闭·肝气郁结证(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7])是指肝气郁结,气滞水停,以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胁腹胀满,多烦善怒,舌红,苔薄黄,脉弦等为常见症的癃闭证候[7]

10.3.1 癃闭·肝郁气滞的症状

情志抑郁,或多烦善怒,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畅,胁肋或脘腹胀满,苔薄或薄黄,舌质红,脉弦[7][7]

10.3.2 证候分析

肝气郁结,疏泄乏力,水道不通:肝气郁结,疏泄乏力,水道不通:七情内伤,气机郁滞,肝气失于疏泄,水液排出受阻,故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畅。胁腹胀满,为肝气横逆之故。脉弦,多烦善怒,是肝旺之征。苔薄黄,舌红,是肝郁有化火之势。[7][7]

10.3.3 癃闭·肝郁气滞的方药治疗

[7]

治法:疏调气机,通利小便。

可用沉香散[备注]沉香散(《金匮翼》):沉香、石苇、滑石、当归、橘皮、白芍、冬葵子、甘草、王不留行加减治疗。方中沉香、橘皮可疏达肝气;配合当归、王不留行以行下焦之气血;而石苇、冬葵子、滑石能通利水道。但本方理气之力尚嫌不足,可合六磨汤[备注]六磨汤(《证治准绳》):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大黄加减。若气郁化火,可加龙胆草、山栀等以清其火。

10.3.4 饮食疗法

10.3.4.1 治法

疏肝理气,调畅气机,通利小便[7]

10.3.4.2 推荐食材

橘皮、荣莉花、玳玳花、香橼、茯苓、冬瓜皮、篇蓄、车前草等[7]

10.3.4.3 推荐食疗方

[7]

1.香皮汤:香橼15~30g,陈皮15g,萹蓄15g,玫瑰花log,将以上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食用煎煮后的汁液。

2.香花粥:香橼15~30g,玳玳花10g,车前草15~30g,将以上食物放人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用煎煮后的汁液煮粥食用。

3.三花茶:茉莉花5g,玳玳花5g,玫瑰花5g,泡水代茶饮。

10.3.5 癃闭·肝郁气滞的针灸治疗

10.3.5.1 方一

[7]

治法:疏肝解郁,通利小便。

选穴:以足厥阴肝经、局部穴为主。取太冲、合谷、中极、归来穴。太冲与合谷相配称为四关穴,可疏解肝郁,通利气机。中极为膀胱募穴,与归来相配可通利膀胱而利小便。

随证配穴:胁痛者,加支沟。口苦者,加大陵。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10.3.5.2 方二

实证取三阴交、阴陵泉、曲泉、膀胱俞、中极、照海等穴为主[7]。若湿毒上犯而喘息者,加尺泽、少商放血[7]

10.3.5.3 方三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三焦

处方: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中极为膀胱募穴,配膀胱之背俞穴,俞募相配,疏通膀胱,促进气化,通利小便;三阴交通调足三阴经气血,消除瘀滞;阴陵泉清热利湿,气化疏利,癃闭可愈。

随证配穴:肝郁气滞—太冲。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10.4 尿路阻塞/瘀浊阻塞

癃闭·瘀浊阻塞证(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static blood and turbidity[7])是指瘀浊阻滞膀胱,以小便滴沥不畅,或尿如细线,甚或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紫暗或瘀斑,脉涩等为常见症的癃闭证候[7]

10.4.1 癃闭·瘀浊阻塞证的症状

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7]

10.4.2 证候分析

瘀血败精阻塞于内,或瘀结成块,阻塞于膀胱尿道之间,故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都是瘀阻气滞的征象。[7]

10.4.3 癃闭·瘀浊阻塞证的方药治疗

10.4.3.1 治法

行瘀散结,通利水道。[7]

10.4.3.2 方一

可用代抵当丸[备注]代抵当丸(《证治准绳》):大黄、归尾、生地、穿山甲、芒硝、桃仁、肉桂治疗。方中归尾、山甲片、桃仁、大黄、芒硝等以通瘀化结。可加红花、牛膝以增强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如病久气血两虚,面色不华者,宜加黄芪、丹参、归身以补养气血。若小便一时性不通,胀闭难忍者,可加麝香少许吞服。若尿路有结石,可加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瞿麦、萹蓄通淋利水。若兼见尿血,可吞服参三七、琥珀粉。[7]

10.4.3.3 方二

代抵当丸(王肯堂《证治准绳》)加减处方:当归尾、桃仁、红花、茯苓、车前子、泽泻各15克,大黄12克,穿山甲20克。水煎服。

10.4.3.4 中成药

(1)前列通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复方淋通片,每次6片,每日3次。

10.4.3.5 单方验方

(1)益母皂角汤(隋殿军等《当代中国名医秘验方精粹》)处方:益母草30克,皂角刺、赤芍、乌药各10克,土茯苓、蒲公英、车前子、玉米须各20克,甘草梢5克。水煎服。

(2)浮小麦(隋殿军等《当代中国名医秘验方精粹》)处方:浮小麦200克,微炒,煎汤频饮。

10.4.4 癃闭·瘀浊阻塞证的针灸治疗

10.4.4.1 方一

[7]

治法:化瘀散结,通利小便。

选穴:以俞、募穴为主。取气海、血海、中极、膀胱俞。气海穴居小腹,可行气化瘀。血海可活血散瘀,疏通瘀闭。中极与膀胱俞乃俞募相配,助膀胱气化使小便得通。

随证配穴:腹满疼痛者,加天枢、太冲。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10.4.4.2 方二

治则:清热利湿,通利三焦

处方: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中极为膀胱募穴,配膀胱之背俞穴,俞募相配,疏通膀胱,促进气化,通利小便;三阴交通调足三阴经气血,消除瘀滞;阴陵泉清热利湿,气化疏利,癃闭可愈。

随证配穴:外伤血瘀阻络—血海。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10.5 中气下陷证/中气不足

癃闭·中气下陷证(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middle qi collapse[7])是指脾气不升,中气下陷,以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不畅,精神疲乏,食欲不振,气短声怯,舌质淡,苔薄,脉象细弱等为常见症的癃闭证候[7]

10.5.1 癃闭·中气下陷证的症状

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畅,精神疲乏,体力欠佳,食欲不振,气短而语声低细,舌质淡,苔薄,脉细弱[7][7]

10.5.2 证候分析

脾气亏虚,不能升清降浊,水道不利:清气不升则浊阴不降,故小便不利。中气不足,故气短语低。中气下陷,升提无力,故小腹坠胀。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故精神疲乏,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均为气虚之征。[7][7]

10.5.3 癃闭·中气下陷证的方药治疗

10.5.3.1 治法

升清降浊,化气利水[7]

10.5.3.2 方一

可用补中益气汤[备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合春泽汤[备注]春泽汤(《医方集解》):白术、桂枝、猪苓、泽泻、茯苓、人参加减治疗。补中益气汤补中气,升清气,脾气升运则浊阴易降;春泽汤化气利水。[7]

10.5.3.3 方二

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加减处方:黄芪、党参各30克,白术15克,升麻9克,柴胡、当归各12克,陈皮、肉桂各6克,泽泻18克,甘草3克。水煎服。

10.5.3.4 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

10.5.3.5 单方验方

益气通关汤(张升平《山东中医杂志》)1984.4)处方:黄芪60克,冬葵子、党参各20克,茯苓12克,白术、知母、石花各10克,柴胡、升麻、肉桂各6克,通草、甘草各3克。水煎服。

10.5.4 癃闭·中气下陷证的饮食疗法

10.5.4.1 治法

健脾益气,升清降浊,化气利尿[7]

10.5.4.2 推荐食材

人参、黄芪、党参、生甘草梢、山药、大枣、大豆等[7]

10.5.4.3 推荐食疗方

[7]

1.二黄山汤:黄精15~30g,黄芪15~30g,山药50~100g,山楂5g,冬瓜皮50g,将以上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食用煎煮后的汁液。

2.山枣豆粥:山药50~100g,大枣6~8枚,大豆50g,黄精15~30g,将以上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用煎煮后的汁液煮粥食用。

3.黄精茶:黄精10g,山楂5g,泡水代茶饮。

10.5.5 癃闭·中气下陷证的针灸治疗

10.5.5.1 方一

虚证取关元、肾俞、三焦俞、气海、足三里等穴为主,可多用灸[7]。腰膝酸软加腰阳关;心烦加内关[7]

10.5.5.2 方二

治则:温补脾肾,益气启闭

处方:肾俞、脾俞、三焦俞、关元。命门火衰,中气不足,以肾俞、脾俞温补脾肾,振奋脾肾气机;脾肾不足致三焦决渎无力,取三焦俞以通调三焦气机;关元乃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温补下元,鼓舞膀胱气化,启闭通便。

随证配穴:肾阳不足—复溜,中气虚陷—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补法,亦可温针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10.6 肾阳衰惫/肾阳衰微/肾气亏虚

癃闭·肾阳衰微证(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yang exhaustion[7])是指肾阳虚衰,气化无力,以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㿠白,神气怯弱,畏寒,腰膝冷而酸软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尺弱等为常见症的癃闭证候[7]

癃闭·肾气虚证(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qi deficiency[7])是指肾气不足,气化无力,以小腹坠胀,小便欲解不得出,或滴沥不爽,排尿无力,腰膝酸软,精神委靡,食欲不振,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癃闭证候[7]

10.6.1 癃闭·肾阳衰微证的症状

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㿠白,纳呆,神气怯弱,畏寒怕冷,腰膝冷而酸软无力,舌质淡,苔白或薄白,脉沉细而尺弱。[7][7][7]

10.6.2 证候分析

肾阳虚衰,气化无力,膀胱失约,水道不利:肾气虚则膀胱气化无力,故小便欲解不得出,或滴沥不爽、排尿无力。肾虚命门火衰,故腰膝酸软、精神不振。脾失温煦,则纳呆而面色咣白。畏寒,腰膝酸软无力,脉沉细尺弱,舌质淡,苔白等,都是肾阳不足之征。[7][7][7]

10.6.3 癃闭·肾阳衰微证的方药治疗

10.6.3.1 治法

温阳益气,补肾利尿[7]

10.6.3.2 方一

可用《严氏济生方》肾气丸[备注]《严氏济生方》肾气丸(《严氏济生方》):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炮附子、桂枝、牛膝、车前子为主方进行治疗。方中肉桂、附子补下焦之阳,以鼓舞肾气;六味地黄丸补肾滋阴;牛膝、车前子利水,故本方可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使小便得以通利。[7]

如形神萎顿,腰脊酸痛,为精血俱亏,病及督脉,多见于老人,治宜香茸丸[备注]香茸丸(《证治准绳》):麝香、鹿茸、麇茸、苁蓉、熟地、沉香、五味子、茯苓、龙骨补养精血,助阳通窍。[7]

若因肾阳衰惫,命火式微,致三焦气化无权,小便量少,甚至无尿、呕吐、烦躁、神昏者,治宜《备急千金药方》温脾汤[备注]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附子、人参、大黄、甘草、干姜合吴茱萸汤[备注]吴茱萸汤(《伤寒论》):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以温补脾肾,和胃降逆。[7]

10.6.3.3 方二

济生肾气丸(严用和《严氏济生方》)加减处方:熟地黄、山药、泽泻、巴戟天、茯苓各15克,肉桂6克,山萸肉、熟附子各12克,车前子、牛膝各12克,牡丹皮10克。水煎服。

10.6.3.4 中成药

金匮肾气丸,每次9克,每日2次。

10.6.3.5 单方验方

温阳利尿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附子、桂枝、党参、白术、乌药、木香、五味子、麦门冬、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晃白,腰膝冷痛。舌温阳益气,补肾利尿。质淡,脉沉弱。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畅,精神疲升清降浊,化气利水。乏,食欲不振,气短而语声低细。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小腹胀满行瘀散结,通利水道。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竹叶各10克,猪苓、茯苓各20克,泽泻40克。水煎服。

10.6.4 饮食疗法

10.6.4.1 治法

温补肾阳,化气利尿[7]

10.6.4.2 推荐食材

肉桂、胡桃仁、羊肉、狗肉、牛肉等[7]

10.6.4.3 推荐食疗方

[7]

1.二桂二香汤:肉桂5~10g,桂枝15g,丁香5~10g,小茴香l5~30g,萹蓄10g,将以上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食用煎煮后的汁液。

2.桂香肉粥:肉桂5~10g,丁香5~10g,小茴香15~30g,桔梗15~30g,羊肉100g,将羊肉以外的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用煎煮后的汁液煮羊肉粥食用。

3.桃豆茶:胡桃仁10g,益智仁10g,刀豆20g,泡水代茶饮。

10.6.5 癃闭·肾阳衰微证的针灸治疗

10.6.5.1 方一

[7]

治法:温阳益气,补肾利尿。

选穴:以俞、募穴为主。取关元、命门、肾俞、膀胱俞。关元与命门相配有温阳益气之功。肾俞与膀胱俞相配,可补肾利尿而通闭。

随证配穴: 食欲不振者,加中脘、足三里。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亦可加灸。

10.6.5.2 方二

虚证取关元、肾俞、三焦俞、气海、足三里等穴为主,可多用灸[7]。腰膝酸软加腰阳关;心烦加内关[7]

10.6.5.3 方三

治则:温补脾肾,益气启闭

处方:肾俞、脾俞、三焦俞、关元。命门火衰,中气不足,以肾俞、脾俞温补脾肾,振奋脾肾气机;脾肾不足致三焦决渎无力,取三焦俞以通调三焦气机;关元乃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温补下元,鼓舞膀胱气化,启闭通便。

随证配穴:肾阳不足—复溜,中气虚陷—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补法,亦可温针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10.7 癃闭·肾阴虚证

癃闭·肾阴虚证(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yin deficiency[7])是指肾阴亏耗,虚火内生,以时欲小便而不得尿,咽干心烦,手足心热,舌光红,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癃闭证候[7]

11 癃闭的其他疗法

11.1 取嚏或探吐法

打喷嚏或呕吐,能开肺气,举中气,而通下焦之气,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通利小便的方法。其方法是用消毒棉签,向鼻中取嚏或喉中探吐;也有用皂角末0.3~0.6克,吹鼻取嚏。本法可用于尿潴留,而对肾功能衰竭所致的少尿或无尿,疗效不甚显著。[7]

11.2 外敷法

[7]

独头蒜头一个,栀子三枚,盐少许,捣烂,摊纸贴脐部,良久可通。

食盐半斤,炒热,布包熨脐腹,冷后再炒热敷之。

葱白一斤,捣碎,入麝香少许拌匀,分二包,先置脐上一包,热熨约十五分钟,再换一包,以冰水熨亦十五分钟,交替使用,以通为度。

本法可用于尿潴留,而对肾功能衰竭所致的少尿或无尿,疗效不甚显著。

11.3 流水诱导法

使病员听到流水的声音,诱发尿意,使其随之解出小便。适用于神经官能症引起的尿闭。

11.4 针灸疗法

针刺足三里、中极、三阴交、阴陵泉等穴,反复捻转提插,强刺激,体虚者可灸关元、气海,并可采用少腹膀胱区按摩。本法可用于尿潴留,而对肾功能衰竭所致的少尿或无尿,疗效不甚显著。[7]

11.5 推拿疗法

[8]

选穴:中极、关元、气海、髀关、足五里、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掌摩法顺时针方向摩小腹,约6分钟。一指禅或指按揉中极、气海、关元,每穴约1分钟。

注意事项:

(1)推拿疗法对膀胱充盈性尿潴留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对真性无尿(如尿毒症等),目前尚不能治疗。

(2)在推拿治疗过程中,医生手法要轻柔、缓和,用劲深沉。病人宜保持冷静,配合医生手法治疗,同时应戒烟酒,少食辛辣刺激之品,节制房事。

11.6 导尿法

若经过服药、针灸等法治疗无效,而小腹胀满特甚,叩触小腹部膀胱区呈浊音,当用导尿法,以缓其急。本法可用于尿潴留,而对肾功能衰竭所致的少尿或无尿,疗效不甚显著。[8]

11.7 穴位敷药法

选穴:神阙。

方法:大葱剥去老皮切碎,捣烂敷神阙穴;或取大蒜2枚,蝼蛄2个共捣烂,纱布2层包裹,贴敷神阙穴;或田螺10个,麝香0.1g,将麝香末纳入神阙穴,再将田螺捣烂敷神阙穴,外用纱布胶布固定,加热敷。

11.8 耳针疗法

11.8.1 方一

膀胱、肾、尿道、三焦。中等刺激,每次选1~2穴,留针40~60min,每10~15min捻针1次。[8]

11.8.2 方二

选穴:膀胱 肾 尿道 三焦

方法: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亦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3~5日更换1次。

11.9 电针疗法

11.9.1 方一

取双侧维道,沿皮刺,针尖向曲骨透刺约2~3寸。通电15~30min。[8]

11.9.2 方二

取双侧维道穴,沿皮向曲骨穴透刺,进针2~3寸[8]。通电15~30分钟[8]

注意:对某些因机械性梗阻及严重神经损伤而造成的癃闭,宜同时采用其他相应措施[8]

12 医案

冯××,男,13岁,因患脊髓前角白质炎而入院。入院后第三日因昼夜未排尿而发生尿潴留。自述小肚子胀痛,哭闹不止,下腹胀满拒按,脉沉数。用针灸治疗,取穴中极,刺入后当即排尿700~800ml,一针而愈,未再复发。(针灸学简编)

杨××,男,58岁,教师。1980年6月1日因小便不通3日而入院。患者有喘息型支气管炎8年余,常服用激素类及抗生素等药。3日前突然小便不通,小腹膨胀,伴咳喘气急。患者被人抬入诊室,表情痛苦,呻吟不止。本人拒绝施导尿术。诊断:癃闭兼哮喘。取穴:列缺、尺泽、天突、丰隆、中极、膀胱俞。经首次治疗,咳喘大减。起针20min后小便排出。巩固治疗5次痊愈出院。(石学敏针灸集验汇编)

谢某,女,75岁。患者以小便闭塞不通半天为主诉。于两天前因“胃肠炎”服“痢特灵”后,于前日下午起未有小便排出,经自行热敷下腹部无效,遂来诊治。来诊时症见:小便闭塞不通,时欲小便而不得出,小腹坠胀,精神疲乏,面色苍白,坐卧不安,气短而语声低细,舌淡胖,苔白,脉细弱。体查:表情痛苦,膀胱拒按,叩诊浊音区在耻骨联合上4横指,除膀胱充盈外,未扪及其他包块。诊断:中医:癃闭。西医:急性尿潴留。以上法治疗20分钟后患者排出小便300ml,相隔20分钟,再排出小便400ml。为巩固疗效,用天灸药粉敷贴肾俞、命门、腰阳关穴,贴药后继而排出小便300ml,排后患者自觉轻松,面色转红,精神愉快。随防未见复发。[8]

13 癃闭的预后

癃闭若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尿量逐渐增加,这是病情好转的标志,通过治疗完全可以获得痊愈。如果失治或治疗不当,病情可转为严重,此时临床上出现头晕、目糊、胸闷、喘促、恶心、呕吐、水肿,甚至昏迷、抽搐等症,是由癃闭转为关格,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可以导致死亡。诚如《景岳全书·癃闭》篇所说:“小水不通是为癃闭,此最危最急症也,水道不通,则上侵脾胃而为胀,外侵肌肉而为肿,泛及中焦则为呕,再及上焦则为喘。数日不通,则奔迫难堪,必致危殆。”[8]

14 癃闭的预防调护

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忧思恼怒。

消除各种外邪入侵及湿热内生的有关因素,如忍尿、过食肥甘、辛辣、酒、纵欲、过劳等。

15 文献摘录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三焦者……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

《诸病源候论·小便不通候》:“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俱有热故也……热入于胞,热气大盛,故结涩令小便不通。”

《类证治裁·闭癃遗溺》:“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闭为暴病,癃为久病。闭则点滴难通……癃为滴沥不爽。”

《谢映庐医案·癃闭门》:“小便之通与不通,全在气之化与不化。然而气化二字难言之矣,有因湿热郁闭而气不化者,用五苓、八正、禹功、舟车之剂,清热导湿而化之;有因上窍吸而下窍之气不化者,用搐鼻法、探吐法,是求北风开南牖之义,通其上窍而化之;有因阴无阳而阴不生者,用八味丸、肾气汤,引入肾命,熏蒸而化之;有因无阴而阳无以化者,用六味丸、滋肾丸,壮水制阳光而化之;有因中气下陷而气虚不化,补中益气,升举而化之;有因冷结关元而气凝不化,真武汤、苓姜术桂之类,开冰解冻,通阳泄浊而化之;有因脾虚而九窍不和者,理中汤、七味白术散之类,扶土利水而化之。古法森立,难以枚举,总之,治病必求其本。”

全日总尿量极少或点滴不通,咽干,烦渴欲饮,苔薄黄,脉数。

16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7.
  4. ^ [4]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39-244.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9.
  6. ^ [6]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4-108.
  7. ^ [7]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95-98.
  8. ^ [8] 柴铁劬主编.推拿疗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