癃闭·瘀浊阻塞证

目录

1 拼音

lóng bì ·yū zhuó zǔ sāi zhèng

2 英文参考

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static blood and turbidit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癃闭·瘀浊阻塞证(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static blood and turbidity[1])是指瘀浊阻滞膀胱,以小便滴沥不畅,或尿如细线,甚或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紫暗或瘀斑,脉涩等为常见症的癃闭证候[1]

4 癃闭·瘀浊阻塞证的症状

癃闭·瘀浊阻塞证患者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2]

5 证候分析

瘀血败精阻塞于内,或瘀结成块,阻塞于膀胱尿道之间,故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都是瘀阻气滞的征象。[2]

6 癃闭·瘀浊阻塞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癃闭·瘀浊阻塞证治宜行瘀散结,通利水道[2]

6.1.2 方一

癃闭·瘀浊阻塞证可用代抵当丸[备注]代抵当丸(《证治准绳》):大黄、归尾、生地、穿山甲、芒硝、桃仁、肉桂治疗。方中归尾、山甲片、桃仁、大黄、芒硝等以通瘀化结。可加红花、牛膝以增强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如病久气血两虚,面色不华者,宜加黄芪、丹参、归身以补养气血。若小便一时性不通,胀闭难忍者,可加麝香少许吞服。若尿路有结石,可加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瞿麦、萹蓄通淋利水。若兼见尿血,可吞服参三七、琥珀粉。[2]

6.1.3 方二

代抵当丸(王肯堂《证治准绳》)加减处方:当归尾、桃仁、红花、茯苓、车前子、泽泻各15克,大黄12克,穿山甲20克。水煎服。

6.1.4 中成药

(1)前列通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复方淋通片,每次6片,每日3次。

6.1.5 单方验方

(1)益母皂角汤(隋殿军等《当代中国名医秘验方精粹》)处方:益母草30克,皂角刺、赤芍、乌药各10克,土茯苓、蒲公英、车前子、玉米须各20克,甘草梢5克。水煎服。

(2)浮小麦(隋殿军等《当代中国名医秘验方精粹》)处方:浮小麦200克,微炒,煎汤频饮。

6.2 针灸治疗

6.2.1 方一

[3]

治法:化瘀散结,通利小便。

选穴:以俞、募穴为主。取气海、血海、中极、膀胱俞。气海穴居小腹,可行气化瘀。血海可活血散瘀,疏通瘀闭。中极与膀胱俞乃俞募相配,助膀胱气化使小便得通。

随证配穴:腹满疼痛者,加天枢、太冲。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6.2.2 方二

治则:清热利湿,通利三焦

处方: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中极为膀胱募穴,配膀胱之背俞穴,俞募相配,疏通膀胱,促进气化,通利小便;三阴交通调足三阴经气血,消除瘀滞;阴陵泉清热利湿,气化疏利,癃闭可愈。

随证配穴:外伤血瘀阻络—血海。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7 关于癃闭

癃闭(retention of urine[4]、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4])为病名[5]。是指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至闭塞不通为主要表现的疾病[5][5]。其中又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5]。癃和闭虽然有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多合称为癃闭[5]。癃闭起病可突然发作,或逐渐形成[5]。少腹或胀或不胀,但尿道无疼痛感觉[5]。病情严重时,还可见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喘促、水肿,甚至神昏等症[5]

癃闭的病位是在膀胱,但和三焦、肺、脾、肾、肝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引起癃闭的病因病机有湿热蕴结,肺热气壅,肝郁气滞,尿路阻塞,脾气不升,肾元亏虚。

对癃闭的辨证首先应分清虚实,然后再权衡轻重缓急,进行治疗:

因脾肾阳虚、津液亏虚所致者,为虚证,见小便淋沥不爽,排出无力,面色咣白、神气怯弱,腰膝酸软[6]。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水道。

因湿热下注,气机郁结或外伤瘀血、结石阻塞而造成者,多为实证,见小便闭塞,少腹胀痛,或烦躁口渴等[6]。治宜补脾肾,助气化,而达到气化得行,则小便自通的目的。

在小便点滴不通的情况下,内服药缓不济急,还可选用多种外治法来急通小便[6]。目前临床常用的导尿法和针灸疗法,既简便,又有效,可以酌情选用[6]。针刺治疗本病疗效较满意[6]。尿潴留膀胱过度充盈时,下腹部穴位宜浅刺、斜刺,忌深刺、直刺[6]。对哮喘、神昏等兼症应注意观察,必要时应请相应科室医生会诊[6]

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均属癃闭范畴[6]多因中枢神经疾患和尿道、前列腺或肛门周围疾患引起的神经性、反射性、机械性反应所致。癃闭应与肾脏实质性病变引起的无尿症加以鉴别。[6]

详见癃闭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39-244.
  3. ^ [3]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4-108.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7.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