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

目录

1 拼音

lì zhī hé

2 英文参考

semen litchi[朗道汉英字典]

litchi,seme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men Litchi(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ychee see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荔枝核

荔枝核为中药名,出《本草衍义》。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的干燥成熟种子[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Semen Litch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lychee seed(《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荔支、丹荔、丽枝。

荔仁、枝核[2]

7 来源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种子。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Sonn.的种子[2]

8 原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高8~15m。小枝有白色小斑点和微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4对,革质,长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6~12cm,宽2.5~4cm,幼时橙红色。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绿白色或淡黄色;花萼杯状,4裂,密被柔毛;无花瓣;花盘肉质,环状;雄蕊8,子房密被柔毛。果实核果状,近球形,果皮干硬较薄,有瘤状突起,熟时暗红色。种子黄褐色,假种皮白色内质,味甜可食。花期2~3月,果期6~7月。

9 产地

荔枝核主产于广东、广西[2]

荔枝多栽培;主产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10 采收与初加工

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

11 生药性状

种子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长1.5~2.2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泽,略有凹陷及细波纹。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约7mm。质硬,子叶2,棕黄色。味微甘、苦、涩。

12 性味归经

荔枝核性温,味甘、微苦。

荔枝核味甘、涩,性温;入肝、肾经[2]

13 荔枝核的功效与主治

荔枝核具有散寒,理气,止痛,散结的功效,治胃气冷痛,疝气痛,睾丸肿痛,妇女腹中血气刺痛[2]

煎服:4.5~9g[2]

14 荔枝核的化学成分

荔枝核含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α-(methylenecyclopropyl)-glycine]、皂甙、鞣质。

荔枝核含挥发油,内有葎草烯、α-姜黄烯等[2]。又含鞣质、皂苷[2]。还含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2]

15 荔枝核的药理作用

荔枝核含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给小鼠皮下注射,可降低血糖及肝糖元[2]

荔枝核可增强糖尿病大鼠抗氧化、调血脂作用[2]

16 荔枝核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荔枝核

Lizhihe

LITCHI SEMEN

16.2 来源

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和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

16.3 性状

本品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长1.5~2.2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泽,略有凹陷及细波纹,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约7mm。质硬。子叶2,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苦、涩。

16.4 鉴别

本品粉末棕黄色。镶嵌层细胞黄棕色,呈长条形,由数个细胞为一组,作不规则方向嵌列。星状细胞淡棕色,呈不规则星状分枝,分枝先端平截或稍钝圆,细胞间隙大,壁薄。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呈类圆形、类方形、类多角形、长方形或长圆形,多有突起或分枝。子叶细胞呈类圆形或类圆多角形,充满淀粉粒,并可见棕色油细胞。

16.5 荔枝核饮片

16.5.1 炮制

16.5.1.1 荔枝核

用时捣碎。

16.5.1.1.1 鉴别

同药材。

16.5.1.2 盐荔枝核

取净荔枝核,捣碎,照盐水炙法(附录ⅡD)炒干。

16.5.2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肾经。

16.5.3 功能与主治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16.5.4 用法与用量

5~10g。

16.5.5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16.6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8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