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角膜炎

目录

1 拼音

liú xíng xìng jiǎo mó yán

2 疾病分类

眼科

3 疾病概述

为腺病毒8型,19型及37型所引起。其中8型多见,传染性强。

症状:1、急性结膜炎期:潜伏期5~12天,多为双侧,一眼先起,常伴有头痛、疲劳、低热等全身症状。自觉有异物感、刺痒,但分泌物少,且为水样。1/3的病员结膜上可见伪膜,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在下睑结膜及穹窿部有多的圆形滤泡,有时结膜下可出现点状出血,耳前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约5~7天后,结膜炎症状逐渐消退。2、浅层点状角膜炎期:结膜炎症消退后,有时患者仍感怕光、流泪、异物感及视力模糊。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年,浸润逐渐吸收后,常可留下不同程度的薄翳,一般对视力无大影响。

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0.1%疱疹净、0.5 %环胞苷.0.05~0.2%阿糖胞苷或4~5%吗啉双胍等眼药水。在角膜炎期加点0.5%醋酸可的松液或0.1%地塞米松液每日四次,或用氢化考的松.强的松龙的混悬液作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如氯霉素、金霉素等)点眼每日四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4 疾病描述

流行性角膜炎是一种强传染性的接触性传染病。

5 症状体征

起病急、症状重、双眼发病。主要症状有充血、疼痛、畏光、伴有水样分泌物。

(1)急性期: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48h内出现滤泡和结膜下出血。伪膜(有时真膜)形成后能导致扁平瘢痕、睑球粘连。

(2)角膜病变:发病数天后,角膜可出现弥散的斑点状上皮损害,并于发病7-10d后融合成较大的、粗糙的上皮浸润。2周后发展为局部的上皮下侵润,主要散布于中央角膜,角膜敏感性正常。发病3-4周后,上皮下侵润加剧,形态大小基本一致,数个至数十个不等。上皮下浸润由迟发性过敏反应引起。原发症状消退后,角膜浑浊数月后可消失。

(3)结膜炎症:最长持续3-4周。

(4)全身表现:常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且眼部开始受累侧较为明显。儿童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咽痛、中耳炎、腹泻等。

6 疾病病因

由腺病毒8、19、29和37型腺病毒(人腺病毒D亚组)引起。潜伏期为5-7d。

7 诊断检查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可以诊断。结膜刮片见大量单核细胞,有伪膜形成时,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培养可分离出病毒。

8 治疗方案

(1)局部冷敷和使用血管收缩剂,可减轻症状。

(2)抗病毒药物:急性期可使用,以抑制病毒复制,如0.1%疱疹净、0.1%三氮唑苷、4%吗啉双胍等,每小时1次。

(3)抗生素眼液: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

(4)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出现严重的膜或伪膜、上皮或上皮下角膜炎引起视力下降时,可考虑使用,但应掌握使用时间和频度。

9 特别提示

1、以局部用药为主。0.1%疱疹净、0.5 %环胞苷。0.05~0。2%阿糖胞苷或4~5%吗啉双胍等眼药水,白天可每小时点眼一次。在角膜炎期加点0.5%醋酸可的松液或0.1%地塞米松液每日四次,或用氢化考的松.强的松龙的混悬液作结膜下注射,每次0.2~0.3毫升,可以帮助抑制炎症,促进浸润吸收。

2、抗生素(如氯霉素、金霉素等)点眼每日四次,它们虽然对病毒无效,但可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在角膜不染色后,加点狄奥宁液促进混浊吸收。

3、许多小流行是起源于医院.诊所被污染的器械或药水,为了预防起见,应注意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