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痰·肝肾两虚证

目录

1 拼音

liú tán ·gān shèn liǎng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flowing phlegm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流痰·肝肾两虚证(flowing phlegm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两虚,以溃脓后疮口排出稀薄脓液,或夹有败絮样物,形成窦道,如病在四肢关节,患肢肌肉萎缩,畸形,病在颈、胸、腰椎者,则强直不遂,甚或下肢瘫痪不用,形体消瘦,面色晄白,畏寒,心悸,失眠,自汗盗汗,舌质淡红,舌苔白,脉细数或虚数为常见症的流痰证候[1]

4 关于流痰

流痰(flowing phlegm tuberculosis of bone and joint)为病名[2]。见清·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卷三。是指发生于骨和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2]。本病变在破坏过程中,少有新骨形成,当脓肿形成后可以流窜,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称流痰[2]。为无头疽的一种[2]。多发于儿童和青年,患者常有肺结核病史[2]。本病的特点是好发于骨与关节,病程进展缓慢,初起不红不热,化脓亦迟,脓水清稀,并夹有败絮样物质,溃后不易收口,易形成窦道,常可损筋伤骨而致残废,甚至危及生命。

《外科医案汇编》:“痰凝于肌肉、筋骨、骨空之处,无形可征,有血肉可以成脓,即为流痰。”

流痰的发病部位不同,尚有许多不同名称。如发生于脊背的,叫龟背痰;发生在腰椎两旁的,叫肾俞虚痰;发生在环跳部的,叫附骨痰、环跳流痰;发生在膝部的,叫鹤膝痰;发生在足踝部的,叫穿拐痰、穿踝痰;发生在手指骨节的,叫蜣螂蛀;发生在胸前的,叫鸡胸痰等。名称虽异,但其病因、证候和治法及预后基本一致,统称为流痰。

流痰相当于西医的骨与关节结核[2]

详见流痰条。

5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9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