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瘤

目录

1 拼音

liù liú

2 概述

六瘤为病证名[1]。六种瘤病的合称[1]。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即骨瘤、脂瘤、肉瘤、脓瘤、血瘤、石瘤[1]

3 骨瘤·六瘤

骨瘤为病名[2]。见《洞天奥旨》卷十一。因肾气不足,寒湿夹痰侵袭骨骼,以致气血凝聚于骨所致[2]。好发于长管骨的干骺端[2]。良性者症状多不明显,发展缓慢[2]。恶性者病初隐痛,继则难忍,入夜尤甚,生长较速,肿块推之不移,坚硬如石,与骨相连,皮色紫褐,表面静脉怒张,常伴有低热、消瘦、神疲、食欲不振等[2]。治宜补益肾气、散肿破坚为主,内服肾气丸,外贴阳和解凝膏,必要时可用手术治疗[2]

4 脂瘤·六瘤

脂瘤为病名[3]。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又名粉瘤[3]。多因痰气凝结而成[3]。瘤体形圆质软,大小不等,多发于头、面、背部[3]。若生于耳前、颈后者,多呈粉红色[3]。破溃后可见豆渣样物溢出,有时可感染化脓[3]。以外治为主[3]。也可手术切除[3]

5 肉瘤·六瘤

肉瘤为病名[4]。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多因思虑伤脾,脾气郁结所致[4]。瘤体初如桃李,渐大如拳,其根宽大,坚实柔韧,皮色不变,无热无寒[4]。治宜健脾益气,开郁化痰[4]。用归脾汤化裁,亦可手术治疗[4]。相当于肌纤维瘤[4]

6 脓瘤·六瘤

脓瘤为病证名[5]。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指瘤体日久破溃化脓者[5]

7 血瘤·六瘤

血瘤为病名[6]。出《外台秘要》卷二十四。多因火旺逼血沸腾,复被外邪所搏而成[6]。症见瘤体色现紫红,软硬间杂,隐约若有红丝缠绕,偶有擦破则血流不止,常发于唇、颈、四肢[6]。治宜凉血养血,滋阴抑火[6]。用芩连二母丸化裁,相当于血管瘤[6]

8 石瘤·六瘤

石瘤为病名[7]

1.出《洞天奥旨》卷十一。即骨瘤[7]。因肾气不足,寒湿夹痰侵袭骨骼,以致气血凝聚于骨所致[7]。好发于长管骨的干骺端[7]。良性者症状多不明显,发展缓慢。恶性者病初隐痛,继则难忍,入夜尤甚,生长较速,肿块推之不移,坚硬如石,与骨相连,皮色紫褐,表面静脉怒张,常伴有低热、消瘦、神疲、食欲不振等[7]。治宜补益肾气、散肿破坚为主,内服肾气丸,外贴阳和解凝膏,必要时可用手术治疗[7]

2.出《中西合纂外科大全》卷三。即筋瘤[7]。出《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又名石瘤[8]。多因怒动肝火,血躁筋挛或久立负重而致[8]。瘤体坚而色紫,青筋盘曲,甚者筋结如蚯蚓[8]。治宜清肝、养血、舒筋[8]。服清肝芦荟丸[8]。亦可手术或放射治疗[8]。即浅表静脉瘤、静脉曲张[8]

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8.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42.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48.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7.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8.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3.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8.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3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