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

目录

1 拼音

liú huǒ

2 英文参考

shank erysipela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流火(shank erysipelas)为病名[1]。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是指发于小腿足部的丹毒[2]。症见红肿发亮,热痛如烧,不溃不烂,多在小腿肚之下[2]

4 流火的症状

红肿发亮,热痛如烧,不溃不烂,多在小腿肚之下[2]

5 流火的辨证分型

5.1 湿热化火

流火·湿热化火证(shank erysipelas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transforming into fire)是指湿热化火,以发于下肢胫足,患肢潮红焮热,痛如火燎,表面光亮,伴恶寒发热,身倦乏力,纳呆,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为常见症的流火证候[2]

5.2 火毒内陷

流火·火毒内陷证(shank erysipelas with pattern of fire-toxin sinking inward)是指火毒内陷,以皮损漫肿暗红或紫瘀,全身高热,口渴,烦躁,甚或斑疹隐隐,吐血衄血,舌质绛红,舌苔黄,脉数为常见症的流火证候[2]

6 流火的治疗

流火治宜用矿石灰化于缸内,次日水面上结一层如薄冰者取起,以桐油调匀,外敷于患处,每日二三次;或以马钱子磨水敷之,一日数次,止痛佳;或用鲜凤仙花、鲜紫苏二味洗净,连根叶捣烂,开水冲之熏洗患处,对小腿部反复发作之丹毒尤效[2]

7 关于丹毒

丹毒(erysipelas[3])为病名[4][5]。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又名丹熛、天火、火丹、流火[5][5]。是指以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5]

丹毒常发生在面部或下肢[5]。因皮损部位色红如涂丹状,故名[5]

初起患部鲜红一片,边缘清楚,灼热,痒痛间作,迅速蔓延扩大,发热恶寒,头痛口渴;甚者可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等毒邪内攻之证[5]

发无定处者名赤游丹,发于头部名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者名流火[5]。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5]

春、秋是丹毒发病季节,见于幼童和老年人。针具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如因混合感染形成溃疡,或出现败血症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综合治疗。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

《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

丹毒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详见丹毒条。

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97.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57.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