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杆菌的皮肤感染

目录

1 拼音

liú gǎn gǎn jun1 de pí fū gǎn rǎn

2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3 疾病概述

流感杆菌是人类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以往一直被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菌,但实际致病范围极广,除引起呼吸道病变外,尚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结膜炎、女性生殖道感染、蜂窝织炎等。不仅是婴幼儿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亦是成人感染的病原菌之一。 人是流感杆菌的唯一宿主,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带菌率可有很大差异,儿童往往高于成人,主要寄居在上呼吸道(鼻咽部)。90%的学龄前儿童曾带有无荚膜菌株,带菌率和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无症状b型菌株的带菌则主要见于成人,儿童中不到5%。该菌通过飞沫传播,有呼吸道流感杆菌感染病例的家庭接触者,带菌率常较高,并可导致家庭内传播。新生儿有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故发病率较低,但出生后几周至2~3岁时抗体水平下降至最低,此阶段对该菌易感,至5岁左右时,抗体效价逐步增高,发病率渐减。

4 症状体征

3岁以下的婴儿感冒或发热几日后,在面部或上肢发生单一的境界不甚清楚的紫红色蜂窝织炎,损害中心发硬,四周水肿。一般不侵犯附近淋巴结。

患儿有高热、嗜睡、败血症性关节炎等中毒症状,同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副鼻窦炎。

白细胞总数升高,常为20×109/L至30×109/L之间。血培养阳性。

5 疾病病因

流感杆菌属嗜血菌属。流感杆菌主要引起人类两种类型的感染,一为外源性急性化脓性感染,多由具B型荚膜的强毒菌株所引起,如急性鼻咽炎、败血症、化脓性关节炎等;另一为内源性继发感染,常发生在流感、麻疹、百日咳等呼吸道感染之后,多由正常寄生于呼吸道的无荚膜型菌株所引起。本症多见于小儿,成人因多数已具有此类菌株的特异性抗体,故较少发生此种感染。

6 诊断检查

婴儿的面部或上肢发生紫红色的蜂窝织炎,同时有高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应考虑本症。若从病灶处抽取脓液作培养或涂片查到病原菌,即可确诊。

7 治疗方案

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开始给氨苄西林静脉注射,如对青霉素过敏,则可用头孢噻吩钠、四环素或氯霉素。治疗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7—10d。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