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刘弼臣 (最后修订于2009/12/19 19:18:03)[共261字]
摘要:刘弼臣教授(1925—)男,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儿科专家。是我国中医儿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师带徒名老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第六、九、十届北京市人大代表,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历任全国中医儿科学会名誉会长,全国中医儿科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主任。从事儿科教学、科研、临床工作60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主持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小儿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以及运用“五轮学说”创制的“复力冲剂”,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儿科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刘弼臣:用现代诊断技术为中医保驾护航
刘弼臣教授是中医儿科“臣字门派”的第四代传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第八、九、十、十一届北京市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誉为“京城小儿王”。笔者最近就“怎样预防发展中医药西化”专访了刘弼臣教授。 记者:您多年从事中医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您怎样看待中医的发展现状? 刘弼臣:现在中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遇到了很大的挑战,近些年来中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前
- 刘弼臣教授用“角药”治疗肺系疾病经验
【摘要】总结了刘弼臣常用于治疗肺系疾病的八组“角药”的主治、功效、临床运用以及运用角药的特点。【关键词】刘弻臣;角药;肺系疾病临床上将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称为“药对,这是中药配伍的最常用的形式,而三味药一组的配伍也是很常见的,并且源远流长,能够弥补“药对所不能满足的临床病症,有人将此种配伍形式称之为“角药,并认为它的组方意义远比“
- 刘弼臣教授用“角药”治疗肺系疾病经验
”,这是中药配伍的最常用的形式,而三味药一组的配伍也是很常见的,并且源远流长,能够弥补“药对”所不能满足的临床病症,有人将此种配伍形式称之为“角药”,并认为它的组方意义远比“药对”广泛深厚[1]。刘弼臣教授为享誉全国的儿科专家,从事临床工作60余载,经验丰富,常善用“角药”来治疗儿科各种疾病,疗效显著。我们曾有幸随刘老侍诊抄方,并整理其临诊病历千余份,收益甚多。现将刘老运用“角药”治疗肺系疾病的
- 刘弼臣教授治疗抽动一秽语综合征经验拾萃
刘弼臣教授集积数十载临证之验,对儿疾之论每多创见。笔者有幸,蒙先生厚爱,忝侍案侧,今日忆及,忽忽已近十年前事,然零金碎玉,弥足珍贵。现不揣固陋,略将先生治疗小儿抽动一秽语综合征之意笔之成文。后学末进,难窥堂奥,愿先生德学之瑜勿为吾言失信达之瑕而掩,得使诸君同坐春风,即为幸甚。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又名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特征为慢性、反复性、多发性的运动肌快速抽动,伴有不自主的发声和言语障碍,表现为点头、
- 刘弼臣中医要在发扬的基础上创新
研、教学、医疗于一体,在妇科领域内代表了中医妇科所达到的最高学术水平。 我们对儿科也总结写出《近百年来儿科四大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一文,介绍了上海奚晓岚寒凉派、徐小圃温热派、南京江育仁运脾派、北京刘弼臣调肺派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以及在儿科领域里作出的成就和创新。 我国地大物博,中医药学悠久绵长,各地名医如林,良方妙法,美不胜收。前辈固多饱学之士,后生也不乏杰出之才,尚待群贤辐凑,交相辉映,如
- 刘弼臣:名医的文学史学修养很重要
张氏医通》7种可作为代表,都系统地反映了学术见解和临证成就。个人的丛书,如汪机的《汪石山医书》8种,王肯堂《六科证治准绳》、徐灵胎《医书八种》沈金鳌《沈氏尊生书》5种,对临证有一定意义。陈修园《南雅堂医书全集》16种,通俗易懂,对普及医学有很大作用。 综合上述,可见历代医药学家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发挥了多么伟大的作用,更使我们深刻领悟到名医药家对文学史学的修养多么重要。(刘昌艺整理)作者:刘弼臣
- 刘弼臣教授对儿科发展的两大贡献
刘弼臣,男,汉族,生于1925年6月6日,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共党员,农工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研究室主任、教授,中国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儿科教育家、研究生导师。国务院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教委确定的全国九位中医终身教授之一。中华中医儿科学会名誉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理事长,全国中医儿科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主任,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第八、第九、第十、第
- 刘弼臣小儿头面部望诊经验口诀
1毛发望诊诀气血充足毛发润泽.气血两虚毛发不华.气血衰疲毛发作穗.气亏血枯毛发焦干.2囟门望诊诀气虚则囟门作坑.气盛则囟门高鼓.精气亏囟门晚闭.精气夺囟门开裂.3目睛望诊诀瞳仁明亮肾气充足,瞳仁无光肾气亏虚.黑睛亮泽肝血充足,黑睛晦暗肝血亏虚.白睛明亮肺气充盛,外邪难侵少生咳嗽.白睛蓝斑厌食虫生,白睛红赤肝火灼肺.白睛黄染肝经湿热,两呲红丝心火炎肺.上睑下垂睥虚气陷,下睑虚浮水来克土.4口唇望诊诀
- 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中医专家有哪些(二)?
刘弼臣,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东直门医院儿科研究室主任。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中医理论造诣颇深,提出抽动语综合征从肺论治的观点。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为六淫引发、风痰鼓动、上犯清窍、流窜经络而致。频繁挤眼、口角抽动应责之于风,喉中怪声或不清为痰随相火上升,循径上逆,痹阻咽喉,形成木火刑金之势,金鸣异常出声怪异。故从肺论治,治其根本,祛风除痰,痰消风去则抽动、秽语自止。但肺病日久,必伤
- 现代名中医儿科绝技
重用石膏退高热孔庆武治疗慢惊风经验江育仁解热、豁痰、熄风法治疗小儿急惊风肖达民小儿夏季热的辨治体会姚荷生小儿夏季热验案两则滕宣光辨治小儿咳嗽经验王蒲生治疗小儿久咳的经验刘渡舟甘露消毒丹治疗小儿咳嗽刘弼臣加味苇茎汤治疗百日咳陈光祖自拟缓痉镇咳汤治疗百日咳刘韵远分期辨治百日咳金厚如自制散剂治疗小儿肺炎祁振华小儿肺炎三型治疗法董廷瑶熊麝散配合汤剂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刘弼臣治疗小儿肺炎三要马莲湘治肺炎重在
- 查肛健脾法治疗小儿腹泻60例疗效观察
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关键词】查肛健脾法;小儿腹泻;疗效观察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尤以夏秋季节为多。婴幼儿多见,起病急,发展快,常引起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重者危及生命。笔者以我国名老中医刘弼臣的学术思想为指导,重视肛、便诊察,结合自拟健脾汤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120例腹泻患儿来自我院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儿科门诊及住院部,均符合中国腹泻病
- 中医儿科经典选释
作者:刘弼臣编著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ISBN:7506726424印次:1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3-6-1字数:786000版次:1a内容提要:本书系“东方小儿王”、“中医儿科之父”——刘弼臣教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长达60余年的实践经验,在散佚的儿科古典著作中选出诗歌236首词曲、216首赋文、16篇分为[:、中、下三集,命名为《中医儿科经典》。其中对儿科辨证论治,遣方用药颇具
-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白话解(第三版)
作者:刘弼臣等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711705784X印次:9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4-5-1字数:300000版次:3a内容提要:《医宗金鉴》系清代吴谦等人所编.是清代学习中医的教科书.也是现代学习中医的一部重要读物,特别是其中各科的心法要诀.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其中的《幼科心法要诀》把儿科病诊治经验以歌诀的形式进行了归纳。因此《要诀》
- 中央单位2010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名单公布
大学王绵之北京中医药大学李辅仁北京医院陆广莘中国中医科学院唐由之中国中医科学院程莘农中国中医科学院路志正中国中医科学院颜正华北京中医药大学二、中国中医科学院(12人)谢海洲陈可冀马继兴孙树椿许建中周霭祥田从豁周绍华房定亚李维贤刘志明原思通三、北京中医药大学(6人)刘弼臣吕仁和施汉章王子瑜孔光一聂惠民四、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5人)焦树德许润三张代钊晁恩祥李佩文 五、北京协和医院(1人)郭赛珊作者:
- 《中医儿科经典选释》(续前)
,黏稠如胶,身热不安,惊悸不宁平肝补脾:六君子汤加白附子、柴胡风湿泻泻下黄水,或渴或不渴,发病多在春天散风渗湿:五苓散加羌活、防风、苍术水湿泻泻下清水,泻时腹中不痛燥湿分利:胃苓汤久泻肠滑不禁,气虚下陷,身热不退,泻而作渴升提益气:四君子汤加升麻、防风、乌梅,或四君子汤吞服七味肉蔻丸补脾益气:调元汤补脾益气:白术散加乌梅伏龙肝摘自刘弼臣编著的《中医儿科经典选释·泄泻西江月词》作者:
- 中华名医名方薪传:肾病
肾柔肝益肾汤12.邹云翔 麻黄连翘小豆汤加减13.张伯臾 六味地黄汤加味14.张羹梅 清热止宣方15.蒲辅周 分利湿热方16.郭士魁 化裁温胆汤17.张海峰 五皮饮18.王渭川 银甲煎剂加减19.刘弼臣 五草汤(三)述评二、慢性肾小球肾炎(一)概述(二)名医妙方1.盛国荣 猪脾汤2.李克绍 补肾化瘀汤3.徐嵩年 黄米饮4.万友生 白茅根汤5.姜春华 阴阳双补方6.姜春华 脾肾双补汤7.姜春华 青
- 京城名医证治精要
的编撰无疑会对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医师及大专院校都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作者简介:目录:一、董德懋教授简介二、祝谌予教授简介三、刘渡舟教授简介四、姚五达教授简介五、陈彤云教授简介六、马在山教授简介七、刘弼臣教授简介八、方和谦教授简介九、宋祚民教授简介十、陈大启教授简介十一、李鸿祥教授简介十二、梁贻俊教授简介十三、巫君玉教授简介十四、路志正教授简介十五、时振声教授简介十六、余瀛鳌教授简介十七、李广均教
- 心悸怔忡专辑——当代名医临证精华
须别脏腑阴阳,祛邪尤重风寒湿瘀张伯臾 心律失常需晓三要,识脉养神善理兼证曹鸣高 首察过缓过速 次详属虚属实奚凤霖 溯源竟委 法取建中周次清 临证重辨病,施治循规律张珍玉 勿执养心安神 唯务燮理阴阳刘弼臣 痰湿瘀血,阳衰气虚,证分两端 清痰化湿,活络扶正,难循一法马骥 病毒性心肌炎辨治心得董建华 病伤心肌温热毒 尝用五法清热主朱良春 护心主生脉 宁悸重桂枝彭履祥 瘿气怔忡悸 百合地黄汤丁光迪 养
-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脏腑辨治用药概况
[7-8]采用健脾平肝汤治疗本病,方中选用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配伍白芍、钩藤、菊花、天麻、全蝎平肝熄风,健脾巧配平肝,相得益彰。同时他们认为木瓜入肺、脾、肝三经。刘弼臣认为,该病因肺病日久必损于脾,故在病后期,多出现肺脾气虚之象,治宜健脾益肺,用六君子意使肺脾强健,卫外功能增强,则外邪难侵,病不宜复发[9]。张雨雷[10]认为“治肝之病当先实脾,从治
- 著名老中医们积极奔走为了中医教育的崛起
发展的瓶颈,1957年7月,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到南中医,抽调一批师资支援各地,温病、方剂、金匮、中药、诊断、针灸、内经7个教研组正、副组长和董建华等8人奔赴北京中医学院,同时分配医科师资班学员刘弼臣等7人前往北京中医学院,汪朋梅、王满城等18人前往保定中医学校。 据统计,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该校培训的学员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人数达1436名,他们大都成为当地中医药事业的奠基力
- 调肺养心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60例临床观察
,避免因感冒引起心肌炎病情的加重或复发。(2)节饮食:应该给予富有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豆制品、藕粉、新鲜蔬菜和水果。忌食生冷、辛辣刺激和油腻之品。(3)防劳累:急性期的患儿应注意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心肌炎的恢复。恢复期的患儿可以适当进行轻微活动,但不可进行剧烈运动,避免病情的反复或出现意外。作者单位:北京陛辰中医门诊部,北京100027作者:刘弼臣,刘昌艺
- 以肝为本,从五脏论治抽动—秽语综合征
腿、腹部肌肉抽动及吭咯清嗓或骂人等不自主的发声抽动。因病因不明,故西医对其无特殊疗法。而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论,现代著名儿科医家刘弼臣认为当属中医学之“肝风证范畴。该病虽临床表现复杂,但多数患儿以眨眼为首发症状,且以不自主抽动为其主要表现。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素问·风论》云:“风为百病之长
- 小儿哮喘病的中医医史文献研究
床治疗,医者也可借鉴应用。4小结古人认为小儿肺内素有痰伏,可因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原因触发哮喘,施治时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总则,从寒、热、虚、实等方面进行辨证,并辅以敷帖、针刺及艾灸等其他疗法,以期达到治疗的目的。【参考文献】[1]刘弼臣.中医儿科经典选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93-195.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作者:
- 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研究概述
旺风动,心神不宁的病因病机学说,并将其分为4型:肝旺风动,心神不宁型;脾脏虚弱,土虚木亢型;肝肾不足,虚风内动型;肝旺风动,痰火扰心型。也有学者将多发性抽动症分为痰火扰心、肝风内动、阴虚风动3型。刘弼臣认为本病机理关乎五脏,本源在肝,病发于肺,系风痰鼓动,横窜经隧,阳亢有余,阴静不足,阴阳平衡失调所致。 在治疗中强调“从肺论治,通过治肺以尽早切断病邪入侵的途径,防止疾病传变,以安未
- 耳尖放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46例临床观察
抱龙丸 (4)实热:葶苈丸、三黄五色丸 (5)清金降火:黄芩、山栀、甘草、桔梗、知母、贝母、陈皮、枳壳、前胡、地骨皮、茯苓、元参、茅根虚咳 时常作热,面黄气短无神,身体羸弱, 早晚作咳 益气补血,清热止咳:当归、茯苓、人参、甘草、桔梗、前胡、知母、贝母、山栀、黄芩、黄柏、天冬、麦冬、生姜摘自刘弼臣编著的《中医儿科经典选释·咳嗽西江月词》,187-193页。 作者:刘翠瑛
- “纯阳”之体及其儿科临床意义
肠胃病独治脾胃乏效时,转而以疏肝、敛肝为主多有效验。反复呼吸道感染、感冒、支气管炎入夜持续咳嗽、面赤烦热,治肺不应,从治肝入手,常可事半功倍。抽动—秽语综合征系难治病,现代著名儿科医家刘弼臣教授认为当属“肝风证范畴。多数患儿以眨眼为首发症状,且以不自主抽动为其主要表现,本病其本在肝。将小儿阳有余尤其是肝旺引入疑难杂症思辨中,将扩大临床视野,提高论治水平。 小儿体禀纯阳,
- 从肝肺论治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刘昌艺 刘弼臣●抽动-秽语综合征属于中医“痉病”和“肝风”的范畴,主要病因为风和痰,病机关乎五脏,本源在肝,病发于肺。●治疗侧重从肝与肺论治,在用具有疏风宣肺,利咽通窍功效经验方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症状,结合饮食、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以及体质进行辨证论治。●由于本病病情复杂多变,短期很难治愈,停药后甚至在服药期间也容易反复或加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调护与预防,需要患儿家长积极配合。抽动-秽语
- “从肺论治”心肌炎
后,如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腹泻等。本病症状轻重各异,病程长短不一,多数预后良好,部分病例因失治、误治而使病程迁延,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笔者追随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刘弼臣襄诊十余年,现将刘老的治疗思路整理如下,供同道们参考并指正之。刘老对此病进行了长期的临床研究,经历了从心论治、从脾论治、从肺论治的探索过程,总结出了一整套完整而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并从整体观念出发
- 小儿哮喘缓解期中医治疗现状及展望
关。蔡润清等也认为,脾虚是哮喘发病的关键。刘侠等采用治疗组40例服用自拟方健脾补肺活血汤,对照组40例采用酮替酚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40例有效率95.O%,对照组40例有效率75.O%。于作洋总结刘弼臣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强调调理脾胃亦有助于补肾,主张在缓解期长期服用加味二陈汤,以健脾化痰,远期疗效好。3从肾论治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肾虚无以化气,肾无生气之根,肺难为气之主。肾气虚在儿
-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研究近况
于心,则耗伤心之气阴,而致气阴两虚。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气阴两虚,实为邪毒内陷,瘀血、痰浊阻滞心脉。石蕴玉等[1]认为该病病因病机为外邪侵袭,内舍于心,气阴两虚,郁热血瘀内阻所致。田淑芳[2]总结刘弼臣教授从心肺论治理论,提出心肺相传,病初温热闭肺、心神受扰,湿困脾阳、湿热扰心;继而病邪内陷,正气不足,心阳虚衰;病久气阴两伤,瘀血内阻致使心脉气血运行不畅。杨纲领等[3]将该病分三期,急性期:风热
-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西医治疗10年进展
来,中医从风痰诊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3.1泻火平肝息风法[15]患儿性格固执,所欲不遂或五志过极,木失条达,化火生风形成肝亢风动症,见频发肢体抽动而有力,性情急躁易怒,头痛头晕,舌红苔黄,脉弦。刘弼臣[16]等选用泻青丸加减治疗本病肝亢风动者。处方:龙胆草、栀子、制大黄、羌活、菊花、钩藤、当归、全蝎、蜈蚣。方中羌活、防风引火上行散之于外,当归养血润燥疏之于内,钩藤、菊花、全蝎、蜈蚣通络解痉以制
- 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人参6g、炙附子5g、当归10g、白术10g、龙眼肉6g、丹参10g、茯苓10g、炙甘草6g。结果显效48例,占76.2%;好转12例,占19.0%;无效3例,占4.8%。总有效率95.24%。刘弼臣[7]分5型施治。①痰热内羁证方用栀子豉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山栀3g,淡豆豉、黄芩各10g,半夏、马尾连各6g,淡干姜12g,莱菔子6g,远志10g,生石膏30g(先煎),蚤休15g,炙枇杷叶10
- Tourette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肝木乘脾土,而生诸般抽动之症,以熄风化痰汤(栀子、僵蚕、茯苓、葛根、白芍、天竺黄、法半夏、升麻、柴胡、蝉蜕、钩藤、白蒺藜、陈皮、炙甘草)随证加减治疗Tourette综合征,有效率达到86.67%。刘弼臣[24]认为本病本源于肝,病发于肺,为风、痰、火、气互为因果而致,主张从肺论治,以清肺平肝为法,选用泻青丸加减(处方:龙胆草、栀子、制大黄、羌活、菊花、钩藤、当归、全蝎、蜈蚣)治疗本病肝亢风动者,
-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防治进展
基本方加减。吴兆利[6]认为治哮当以脾胃为先。中医学认为哮喘缓解后,更应注意固本,以培补元气,防止复发。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气在不断充实,应侧重健脾助运以消除痰浊内生的根源。于作洋[15]总结刘弼臣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强调调理脾胃亦有助于补肾,主张在哮喘发作缓解后应长期服用加味二陈汤,以健脾化痰,远期疗效好。 2.3补肾法 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肾虚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因病所伤
- 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
敷和按摩法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少,小儿易于接受,同时其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中药制剂方面,便于小儿服用的简便、快捷、安全性高的剂型较少。这些仍需进一步探讨及研究。 参考文献: 〔1〕江育仁,王玉润,刘弼臣,等.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02. 〔2〕胡爱国.小儿厌食病因病机探讨\[J\].河南中医,2004,24(5):58. 〔3〕骆常义.小儿厌食症病因及证治探
- 近百年来中医儿科四大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一)
世纪之久,促进了中医儿科学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学术繁荣和科学发展。在中医儿科领域中,也顺应时势出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育仁创立的运脾学派,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弼臣创立的调肺学派,以“南江北刘而著称于世,展现了各自的学术风格和流派特色,影响深远。1奚晓岚——学宗“体禀纯阳,创立寒凉学派奚晓岚(1870~1947
-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及其相关证候学的研究(续前)
痰中带血或痰为白沫,口鼻干燥、咽喉干燥、大便干燥、舌干少津。 此外还有痰郁、痰食、痰积、痰秘、痰呕、痰疟、痰泄、痰痞、痰痫等,在此就不一一论述了。总之以上这些痰证的表现及痰在上则眩,痰在肢则木,痰在心则窍闭,痰在心则昏迷等,与抽动均有内在的联系,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及早攻克抽动-秽语综合征这一世界疑难病症,更好地为少年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续完)作者:刘昌艺,刘弼臣
-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及其相关证候学的研究
通过对患儿症状的分类,可以把握其病症要点,明确患儿的主要症结所在,为辨证和论治提供依据。我们所讲的强迫、孤独和焦虑、抑郁与现代医学严格意义上的强迫症、孤独症(自闭症)和焦虑症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以上焦虑、抑郁的表现,我们认为与痰热、痰浊有关。抑郁、暴怒或思虑太过、积忧久郁,则损及心脾,心气不舒,肝失疏泄则气滞;脾不运湿,则水聚饮凝,聚而成痰,痰气上逆,则蒙闭心窍,闭阻神明。作者:刘昌艺,刘弼臣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