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立秋 (最后修订于2016/1/15 19:59:31)[共53字]
摘要:立秋为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大暑后十五日,斗指坤,为立秋。”我国习惯作为秋季开始的节气。......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本草撮要》:[卷十水火土部]【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四节内水】
润肺。宜煎整肃肺气之药。《本草撮要》清陈其瑞公元1644-1911年
- 《本草从新》:[卷十四水部]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四节内水
润肺。宜煎整肃肺气之药。(湿热渐退、得秋金清肃下行之气、可多贮之。)《本草从新》清·公元1644-1911年吴仪洛
- 《药性切用》:[卷之五中水部]立秋、处暑、白露、秋分节内雨
性味甘寒,清热润燥,宜煎整肃肺气之药。《药性切用》
- 差夏
差夏 指立秋之后十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物成之差夏。”王冰注:“立秋之后一十日也。”作者:
- 夏
夏 夏季,夏令。一年四季(四时)之一,农历的四、五、六月,即从立夏日至立秋日前的九十余天。《素问·刺要论》:“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作者:
-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六
。四动一止,六日死。五动一止,五日死,或七日死。六动一止,八日死。 七动一止,九日死。八动一止,十日死。九动一止,九日死。又云十一日死。 十动一止,立夏死。十一动一止,夏至死。十二、十三动一止,立秋死。十四、十五动一止,立冬死。二十动一止,一岁死,若立秋死。二十一动一止,二岁死。二十五动一止,立冬死。三十动一止,二岁若三岁死。三十五动一止,三岁死。四十动一止,四岁死。五十动一止,五岁死。不满五
- 川芎的栽培技术
生长习性 川芎是浅根植物,喜温暖湿润环境,怕暴热、高温,较耐寒,能在田间越冬。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种植,忌连作。2 栽培技术2.1 种植方法 用茎节(称苓子或芎苓子)繁殖。于大暑至立秋节间种植。先将川芎刨出,选大小一致、无病害、健壮茎节做种秧,剪去上尖,截成带有节盘的3厘米长小段种秧,并用25%的可湿性滴滴涕药液浸种后栽种。每亩需种秧100公斤左右。 小暑至大暑节间早熟作物成熟
- 夏季祛暑第一方
暑挟寒湿之邪者,颇为适宜,可谓夏月常用良方。 清代名医吴谦编的《医宗金鉴》卷二十八云:“香薷饮:治暑热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腹满、吐泻者。明清时期,也传有立秋时服香蕉饮消除暑湿、预防感冒的民俗。《帝京岁时纪胜》中也提到,要在立秋前一天,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至立秋日合家饮之。人们在立秋前一天都纷纷到药铺买好香薷饮的原料,急火煎好后露宿一夜,次日立秋之
- 三伏天针灸疗效好
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曰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2013年6月
- 心静身自凉
避秋热看古人 今日17:01立秋,民谚说“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立秋后的一段时间天气可能会很热。 其实,就算不是“晚立秋,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还是处于炎热气候中,即使在东北大部分地区也感觉不到秋日凉风,而在南方地区则暑气犹重。 古今的文人雅士在吟诗、作画、写散文中常以避热为题材。他们把人们避热的种种生活经验赋予优雅的文化内涵,使大家既喜闻乐见又学到了生活知识。本期刊出《心
- 如何诊断温燥感冒?
秋季,燥气主令,但有温燥凉燥之分。温燥,是指初秋时节,炎热未尽,久晴无雨,空气干燥,侵入肺卫,发而为病。一般多在立秋至秋分之间。温燥外袭,郁于肌表,可见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温燥上扰清窍,则见头痛;温燥伤肺,肺失清肃,肺津耗伤,则干咳少痰或无痰;“燥胜则干”,其温燥尤易伤津耗液,则见咽干鼻燥、皮肤燥热;燥甚伤及血络,可见鼻出血。温燥的特点是温热伤阴,故其苔必干,脉必数。故温燥感冒的临床表现为: 主
- 野茯苓的采挖及加工
采挖,但以立秋至春分这段时期采挖为佳。倘若开荒式地盲目地采挖,既费力、又费时,且不利于水土保持,因此应科学采挖。茯苓生长处有以下特点:①殊蔸附近地面有裂隙,敲击发出空响;②土质干松,小雨过后残蔸周围干燥较快;③残蔸附近不长草或长势稀疏。具体采挖的方法是:选用一长约60cm、直径约0.6cm,钎头后开一小槽的特制钢钎,捶进地下约20~40cm深,若拔出钢钎时较困难或拔出的钢钎槽内附有茯苓松浆,则探到
- 肿瘤学院举办护理技能比赛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术)、铺无菌盘及肌肉注射、生命体征测量。除门诊参加铺无菌盘及肌肉注射、生命体征的测量两项比赛,供应室参加双人心肺复苏一项比赛,其余科室均派出了4名选手,参加全部项目的比赛。肿瘤学院孙立秋双人心肺复苏及除颤:一等奖:乳腺中心:周淼、金淼二等奖:外科VIP:杨芳清、周静中医科:朱晓芳、郑肖静三等奖:骨泌尿病:荆麒、尚艳丽妇科:余海燕、李莉放疗:马红娟、张影肌肉注射及铺无菌盘:一等奖:肾
- 第一三三章胎杀避忌
法一受孕之後,切宜避忌胎杀所游,如经云:刀犯者形必伤,泥犯者窍必塞,打击者色青黯,系缚者相拘挛,甚至母殒,祸如反掌。月游胎杀立春在房床。惊蛰在户。单扇清明在门。双扇,立夏在僤,芒种在母身。小暑在僤。立秋在碓。(按经本云在正北方子云)白露在厨前。寒露在门。立冬在户及厨。大雪在炉及僤。小寒在房母身。十干日游胎杀,甲巳日占门。乙庚日丐碓磨。丙辛日占井僤。丁壬日占厨解。戊癸日占米仓。十二支日游胎杀,子丑日
- 《伤寒微旨论》
寒源至劳复证共十五篇,论述辨脉,汗、下、温中等治疗大法,用药和某些病证的证治,并附方论、治案。所用方剂不限于《伤寒论》方,多为自拟方。所设汗、下、温中诸法均依立春后至清明前;清明后至芒种前;芒种后至立秋前三个不同阶段而定。韩氏在阐发《伤寒论》的学术经验方面多有创新,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与发展,论著颇为后世所重。但王履在《医经溯洄集》中批评韩氏“将温暑作伤寒立论”,应予注意。现存清末刻本及石印本,《
- 运气分主节令歌
分之,为六气之六步也。地以五为制。谓以二十四气五分分之,为五运之五位也。二十四气,即大寒、立春、雨水、惊蛰,主初之气也;春分、清明、谷雨、立夏,主二之气也;小满、芒种、夏至、小暑,主三之气也;大暑、立秋、处暑、白露,主四之气也;秋分、寒露、霜降、立冬,主五之气也;小雪、大雪、冬至、小寒,主终之气也。此主气、客气分主六步之时也。大寒起,至春分后十二日,主初运也。春分十三日起,至芒种后九日,主二运也。
- 《千金翼方》:[卷第二·本草上草部中品之上]麻黄
味苦,温,微温,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疼,解肌,泻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一名卑相,一名龙沙,一名卑盐。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令青。《千金翼方》唐·开耀二年孙思邈公元682年
- 《神农本草经》:[卷二中经]瞿麦
味苦,寒。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一名巨句麦。生川谷。《名医》曰∶一名大菊,一名大兰。生大山。立秋采实,阴干。案∶《说文》云∶蘧,蘧麦也。菊、大菊,蘧麦。《广雅》云∶茈威、陵苕,蘧麦也。《尔雅》云∶大菊,蘧麦。郭璞云∶一名麦句姜,即瞿麦。陶弘景云∶子颇似麦,故名瞿麦《神农本草经》清孙星衍公元1644-1911年
-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十四草部下品之中]草之草
味不同何以明之苏恭云此叶似芹及接骨花亦一类故芹名水英此名陆英接骨名木英此三英花叶并相似又按尔雅云华(音敷)也华荣也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然此物既有英名当是其花耳故本经云陆英立秋采立秋正是其花时也又葛氏方有用蒴者有用蒴根者有用叶者三用名别正与经载三时所采者相会谓陆英为花蒴为根茎无疑矣【地】〔图经曰〕生熊耳川谷及冤句【时】〔生〕春生苗〔采〕立秋取花【收】曝干【用】花【味】苦【
- 《名医别录》:[上品·卷第一]茵陈蒿
微寒,无毒。主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久服面白悦,长年。白之,仙。生太山及丘陵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阴干。《本经》原文∶茵陈,味苦,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胆。久服,轻身益气耐老。生邱《名医别录》魏晋陶弘景公元220-450年
- 《吴普本草》:[草木类]虎掌
《御览》卷九百九十神农、雷公∶苦,无毒。岐伯、桐君∶辛,有毒。或生太山,或宛朐。立秋九月采。《吴普本草》魏晋吴普公元420年—589
- 《新修本草》:[卷第十一]陆英
味苦,寒,无毒。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生熊耳川谷及冤句,立秋采。〔谨案〕此即蒴是也。后人不识,浪出蒴条。此叶似芹及接骨花,亦一类,故芹名水英,此名陆英,接骨树名木英,此三英也。花叶并相似。《新修本草》唐苏敬等20余人编写公元659年
- 《本草经集注》:[草木下品]船舡
味酸,无毒。主下气,止烦满。可作浴汤,药色黄,生蜀郡,立秋取。方药不用,世人无识者也。(《大观》卷三十,《政和》五四六页)《本草经集注》南朝·梁陶弘景公元502-557年
- 《千金翼方》:[卷第三·本草中草部下品之下]陆英
味苦,寒,无毒。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生熊耳川谷及冤句,立秋采。《千金翼方》唐·开耀二年孙思邈公元682年
- 《神农本草经》:[卷三下经]虎掌
味苦,温。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生山谷。《吴普》曰∶虎掌,神农、雷公∶苦,无毒;岐伯、桐君∶辛,有毒。立秋九月采之(《御览》引云∶或生太山,或宛朐)。《名医》曰∶生汉中及冤句。二月、八月采,阴干。案∶《广雅》云∶虎掌,瓜属也。《神农本草经》清孙星衍公元1644-1911年
- 《千金翼方》:[卷第四·本草下虫鱼部]蜚蠊
味咸,寒,有毒。主血瘀,症坚寒热,破积聚,喉咽痹,内寒无子,通利血脉,生晋阳川泽及人家屋间,立秋采。《千金翼方》唐·开耀二年孙思邈公元682年
- 《名医别录》:[下品·卷第三]陆英
无毒。生熊耳及宛朐。立秋采。《本经》原文∶陆英,味苦,寒。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生川谷。《名医别录》魏晋陶弘景公元220-450年
- 《名医别录》:[中品·卷第二]瞿麦
味辛,无毒。主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毛发。一名大菊,一名大兰。生太山。立秋采实,阴干。(草、牡丹为之使,恶桑螵蛸。)《本经》原文∶瞿麦,味苦,寒。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一名巨句麦。生川谷。《名医别录》魏晋陶弘景公元220-450年
- 怎样给五味子剪枝
主蔓枝长到50厘米长时,打顶尖定干,促使剪口下的枝芽长出幼枝(即短果枝,也叫副梢)。当幼枝长到30厘米长时选一条健壮枝不打顶尖做延长主蔓枝,其余副梢在20厘米处打尖,当年只打副梢的尖,延长枝不打尖至立秋。3、搭架辽五味是雌雄同株植物,雌花数量多少是产量高低的关键。在栽培管理中,通过修剪,改善架面的通风透光条件,能提高叶片光合效能,增加雌花数量,保证稳产丰产。剪枝,为稳产丰产搭好骨架。在早春树液流动
- 当归的田间管理
苗高5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二次在定苗后,第三次在苗高20~25厘米即未封垄前。结合锄草进行松土,以防土壤板结,改善通气、水分和温度条件,促进根部发育。锄草应该掌握“中间深,两头浅”的原则,即苗子幼小和立秋后都不宜深锄。因立秋后当归根系多已肥大,含有丰富的糖分,一旦损伤后容易引起烂根。此时,如有杂草,应及时拔除。 3.追肥当归一生需肥量较多,除施足底肥外,还应及时追肥。适宜追肥的时间在6月下旬叶生长
- 怎样给五味子剪枝
主蔓枝长到50厘米长时,打顶尖定干,促使剪口下的枝芽长出幼枝(即短果枝,也叫副梢)。当幼枝长到30厘米长时选一条健壮枝不打顶尖做延长主蔓枝,其余副梢在20厘米处打尖,当年只打副梢的尖,延长枝不打尖至立秋。3、搭架辽五味是雌雄同株植物,雌花数量多少是产量高低的关键。在栽培管理中,通过修剪,改善架面的通风透光条件,能提高叶片光合效能,增加雌花数量,保证稳产丰产。剪枝,为稳产丰产搭好骨架。在早春树液流动
- 发展玉竹种植创造致富机会
(一)选地整地 玉竹喜温暖湿润气候、怕旱涝。选择土层深厚、肥沃而松软、排水良好的砂质土较好。深耕33厘米以上,耙细起畦,畦宽1.3米,施足基肥。 (二)选好种苗 玉竹用根茎繁殖。最好在8月份立秋后玉竹收获时,选择根芽肥大、须根多、无病虫害的根茎作种苗。 (三)种植 种苗必须及时种植。在畦面上按行距25厘米开沟,沟深15—20厘米。将种苗按株距12厘米植于沟内,覆盖厚约3厘米的细土,再薄
- 川芎
生长习性:川芎是浅根植物,喜温暖湿润环境,怕暴热、高温,较耐寒,能在田间越冬。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种植,忌连作。 栽培技术: 1、种植方法:用茎节(称苓子或芎苓子)繁殖。于大暑至立秋节间种植。先将川芎刨出,选大小一致、无病害、健壮茎节做种秧,剪去上尖,截成带有节盘的3厘米长小段种秧,并用25%的可湿性滴滴涕药液浸种后栽种。每亩需种秧100公斤左右。小暑至大暑节间早熟作物成熟后,
- 因时制宜慎用药
如春夏重用大热药,秋冬重用大寒药,则与时气及人体生理阴阳活动变化和病理阴阳失调特点相悖,结果非但病不能愈,还可致不良后果。 如汉代张仲景《伤寒论》168条白虎汤方后注云:“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取。此因白虎汤属寒凉之剂,秋后冬寒之季,人体阳气内收,用之有伤阳之虞。曾治一风疹病人,秋季病作时,予以玉屏风散加附子、赤芍、白芍、陈皮、甘草等药服之而愈。后再次发病,正逢盛夏,病
- 《本草图经》:[草部下品之下卷第九]陆英
同,何以明之?苏恭云此叶似芹及接骨花,亦一类,故芹名水英,此名陆英,接骨名木英,此三英花、叶并相似。又按《尔雅》云∶华(音敷)也,华荣也。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为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然则此物既有英名,当是其花耳。故《本经》云∶陆英立秋采。立秋正是其花时也。又葛氏方有用蒴者,有用蒴根者,有用叶者,三用各别,正与经载三时所采者相会,谓陆英为花无疑也。《本草图经》宋苏颂公元960-1279年
- 《养生导引秘籍》:[保生要录]论居处门
入,久居善中人。风者天地之气也,能生成万物,亦能损人。初入腠理之间,渐至肌肤之内,内传经脉,达于脏腑,传变既广,为患则深。故古人云∶避风如避矢。盛暑久坐两头通屋,大招风,夹道尤甚。盛暑不可露卧。自立春后至立秋前,欲东其首;立秋后至立春前,欲西其首。常枕药枕,胜于宝玉,宝玉大冷伤脑。其枕,药性大热则热气冲上,大冷又冷气伤脑。唯用理风平凉者,乃为得宜。《养生导引秘籍》明胡文焕公元1368年—1644年
- 《普济本事方》:[卷第八伤寒时疫(上)]白虎加人参汤
石膏(四两,杵碎,绵裹)知母(一两半)甘草(二两半,炙)粳米(一合半)人参(半两,去芦)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煮至八分,米熟为度,去滓温服。(《局方》云食后服此药,立夏后、立秋前可服,春时及立秋后并亡血虚家并不可服)有人病初呕吐,俄为医者下之,已七八日,而内外发热。予诊之曰∶当用白虎加人参汤。或表而愈云∶寒。表不过《普济本事方》南宋许叔微公元1132年
- 《伤寒明理论》:[卷下诸药方论]白虎汤方
其气。必以甘寒为助。是以石膏甘寒为臣。甘草味甘平。粳米味甘平。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热气内蕴。消燥津液。则脾气燥。必以甘平之物缓其中。故以甘草粳米为之使。是太阳中。得此汤则顿除之。即热见白虎而尽矣。立秋后不可服。以秋则阴气平矣。白虎为大寒剂。秋王之时。若不能食。服之而气哕逆不能食。成虚羸者多矣。(春沂云立秋后至多矣四十二字疑后人所加。)知母(君六两)石膏(臣一斤碎)甘草(使二两炙)粳米(使六合)上
- 《卫生宝鉴》:[卷六泻热门]气分热
病除为度。日三服。热甚者加服。【白虎汤】治伤寒大汗出后。表证已解。心胸大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后七八日。邪毒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宜服之。知母(七两半)甘草(三两七钱半)石膏(二十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粳米三十粒。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或加人参、亦得。此药立夏后、立秋前可服。春时、及立秋后、亡血家。并不可服。《卫生宝鉴》元罗天益公元1343年
- 《神农本草经》:[卷二中经]麻黄
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一名龙沙。《吴普》曰∶麻黄,一名卑相,一名卑坚。神农、雷公∶苦,无毒;扁鹊∶酸,无毒;李氏∶平。或生河东。四月、立秋采(《御览》)。《名医》曰∶一名卑相,一名卑盐。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令青。案∶《广雅》云∶龙沙,麻黄也。麻黄茎,狗骨也。《范子计然》云∶麻黄,出汉中三辅。《神农本草经》清孙星衍公元1644-
- 《备急千金要方》:[卷九伤寒方上发汗吐下后第九]白虎汤
,结热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方。石膏(一升)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咀,以水一斗煮米熟,去滓,分服一升,日三。诸亡血及虚家不可与白虎汤。若立夏后至立秋前得用之,立秋后不可服,春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之,与之则呕利腹痛。伤寒无大热而口干渴,心烦,背微恶寒,宜服白虎汤。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宜白虎汤。若渴欲饮水,口燥
- 吴茱萸高产栽培技术
再盖上层浮土,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在肥料施用上应以有机肥为主,每株可用饼肥60千克或鸡粪每株3?5千克,结合整地一并施入穴中。同时适时多追肥,防止落花落果。夏季应多施磷、钾、硼肥,少使氮肥。适度喷施防落果素效果为好。 定植3年后于小暑至立秋间,当果实由绿变黄,但尚未完全变黄时,摘下全穗果实晒干。如遇雨天可用微火烘烤,火不宜过大,以免油质挥发影响质量。文章来源:爱农网日期:2003-10-01作者:
- 冬病夏治三伏贴
的时期。三伏天分初伏(头伏)、中伏(二伏)、末伏(终伏)。计算方法:初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这段日子,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作为初伏的第一天。中伏,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目前的这段时间,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末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这段时间,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
- 中医“治未病”在哮喘防治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利用祖国医学“治未病”的理论,探索中医药防治哮喘的有效性。方法根据个体体质在三伏天外用中药穴位贴敷,并在立秋后服用玉屏风散加减。结果有效率为90%。结论通过对50例哮喘病预防性治疗疗效观察证实,中医药防治哮喘,冬病夏治,是完全有效的。【关键词】哮喘;外敷内服;中医药防治哮喘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呼吸系常见病之一,是一种世界性疾病,无地区和种族局限,病因复杂,是医学界长期难以攻克的顽疾,本科
- 抗肿瘤瞄上微生物基因
术”等,为我省民生科技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据记者了解,仅去年一年,我省获批建设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13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新年伊始,春暖花开,国家科技部下文传来喜讯,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夏立秋教授领衔的“湖南省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获得科技部批准,顺利进入规划建设期。本次全国共批准34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湖南省仅我校1个。至此,我校已有
- 春兰
蕾期,宜保持湿润,但也不能过湿。干旱和炎热季节,傍晚应向花盆周围地面喷雾,增加空气湿度。5.施肥:兰花忌施浓肥。新植兰花第1年不宜施肥,经过1-2年的培养待新根生长旺盛时才可以施肥。一般从4月起至;立秋止,每隔15-20天施1次充分腐熟的稀薄饼肥水;盛夏酷暑,停止施肥。施肥时间以傍晚为宜,并避免液肥沾污叶片。6.疏蕾:现蕾后宜选留一个发育最好、观赏价值最佳的花蕾,其余的--律摘除,这样才能使其花人
- 祁大黄栽培方法与技术
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或富含腐殖质壤土栽培为宜。 二、栽培技术 1.种植方法:用种子繁殖和芽头繁殖。种子繁殖:分春播和秋播两种。春播于清明节前后,秋播于立秋至处暑节间。选地施足底肥,翻整做畦。条播,行距50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播入,覆土浇水。也可按行距25厘米育苗,翌年秋季移栽,每亩需种子1公斤。芽头繁殖:取母株芽头,按行距50厘米,株距33厘米穴栽,
- 何首乌栽培与管理
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浅沟内,盖一层薄土,轻轻压实,再盖一层草,每亩约用种1-1.5公斤。播后要求土壤保持湿润,10-20天即可出苗。待苗高10-13厘米时下田定植。扦插繁殖于4月(清明至谷雨)或8月(立秋至处署)剪取长约20-26厘米健壮新枝条,斜插于苗畦内;或剪取1米左右的枝条,弯曲成波状,埋入土中。插后保持土壤湿润,15-20日后生根移栽,根茎繁殖可在收获时选带根茎的小块根种植。或将大块根分切为
- 凉燥感冒怎样与类似证候鉴别?
干”的特性,故口、咽、唇、鼻、舌、皮肤均干燥少津,这是风寒表实证所没有的。以鼻为例,风寒表实证见鼻流清涕,而凉燥证则鼻干无涕。依此鉴别,自然明了。 (2)温燥证与凉燥证 同为秋燥病范畴。发病季节在立秋至立冬之间。常表现为“燥胜则干”的特点,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肌表与肺系,如肌表的发热恶寒和肺系的咳嗽痰少与鼻咽干燥等。但温燥与凉燥性质有别,发病时令亦不同。一般而言,初秋为温燥,深秋为凉燥。若深秋气温不
- 射干的栽培要点
,株距8—10厘米。芽头向上栽培,如果土地湿润可不浇水,待几天或十几天后浇透水即可。3、田间管理当秧苗出芽后,可适当松土,不要深,以免伤及根部造成死亡,在夏天下雨后田中不要积水,如发现积水可放掉。在立秋节前后可追施磷钾肥,每亩用20公斤左右,注意施肥时不要撒落在叶面上。4、病虫害防治在夏季有时发现锈病或白粉病,可用敌锈纳或甲基托布津喷治,第1次到第2次间隔5—6天,2次即治愈。其它病害发生较少,易
- 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第一
苦足下热,两髀里急,精气竭少,劳倦所致,刺足太阳经,治阳。 左手关后尺中阴实者,肾实也。苦恍惚,健忘,目视,耳聋怅怅善鸣。刺足少阴经,治阴。 右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大肠脉也。苦少气,心下有水气,立秋节即咳。 刺手太阴经,治阴。在鱼际间。 右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大肠实也。苦肠中切痛。如锥刀所刺,无休息时。 刺手阳明经,治阳。在手腕中。 右手关前寸口阴绝者,无肺脉也。苦短气,咳逆。喉中塞,噫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