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霉素

目录

1 拼音

lín méi sù

2 英文参考

phosphonomycin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磷霉素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基本药物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位零售指导价格类别备注
19316磷霉素注射剂2g,冻干粉(溶媒结晶粉)瓶(支)6.9元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9416磷霉素注射剂1g,冻干粉(溶媒结晶粉)瓶(支)4.1元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9516磷霉素注射剂3g,冻干粉(溶媒结晶粉)瓶(支)9.4元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9616磷霉素注射剂4g,冻干粉(溶媒结晶粉)瓶(支)11.7元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磷霉素能与一种细菌细胞壁合成酶相结合,阻碍细菌利用有关物质合成细胞壁的第一步反应,从而起杀菌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的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尿路、皮肤、软组织和肠道等部位感染, 与其他抗生素不存在交叉耐药性,毒性较低。

5 药品说明书

5.1 别名

赐福美仙 ,磷霉素

5.2 外文名

Fosfomycin , Phosphonomycin

5.3 成分

由Sreptomyces fradiae等多种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得的一种抗生素,现已由合成法制取,磷霉素为一种游离酸,药用品有钙盐和二钠盐两种。

5.4 性状

钙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味,微溶于水,不溶于甲醇、丙酮、乙醚或氯仿中,其4mg/ml溶液pH为8-10。钠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略带咸味,有引湿性,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微溶于甲醇,几不溶于丙酮,乙醚或氯仿中;70mg/ml水溶液的pH为8.5--10.5。本品分子中有一个环氧三员环,但性质稳定,在pH4--11水溶液中短时间内不分解。

5.5 药理作用

能与一种细菌细胞壁合成酶相结合,阻碍细菌利用有关物质合成细胞壁的第一步反应,从而起杀菌作用。对于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淋球菌、奇异变形杆菌、伤寒杆菌、沙雷杆菌、大多数的绿脓杆菌、化脓性链球菌、粪链球菌、部分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和某些克雷白杆菌、肠杆菌属细菌等有抗菌作用。

5.6 适应症

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尿路、皮肤及软组织、肠道等部位感染。对肺部、脑膜感染和败血症也可考虑应用。

5.7 用量用法

口服:磷霉素钙适用于尿路感染及轻症感染,成人每日2~4g,儿童1日量每千克体重为50~100mg,分3~4次服用。静注或静滴、磷霉素钠用于中度或重度系统感染,成人每日4~12g,重症每日可用至16g;儿童1日量按每千克体重100~300mg,均分为2~4次给予。1g药物至少应用10ml溶剂,如若1次用数g,则应按每1g药物用25ml溶剂的比率进行溶解,予以静滴或缓慢推注,适用的溶剂有:灭菌注射用水、5%~10%葡萄糖液、氯化钠液、含乳酸钠的输液等。

5.8 注意事项

1.磷霉素钠的含量约为25%,以1g药物计,含钠约为11mmol,对于心、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病人应慎用。

2.毒性较轻,但仍可致皮疹、嗜酸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等反应。口服可致胃肠道反应:肌注局部疼痛和硬结;静脉给药过快可致血栓性静脉炎、心悸等。

3.孕妇慎用。

4.与一些金属盐可生成不溶性沉淀,勿与钙、镁等盐相配伍。

5.与其他抗生素间不存在交叉耐药性。

5.9 药物相互作用

与一些金属盐可生成不溶性沉淀,勿与钙、镁等盐相配伍。

5.10 规格

磷霉素钙胶囊:每胶囊0.1g。注射用磷霉素钠:每瓶1g、4g。

6 磷霉素中毒

磷霉素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的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尿路、皮肤、软组织和肠道等部位感染, 与其他抗生素不存在交叉耐药性,毒性较低。口服吸收30%~40%,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半衰期为1.5~2h。常用量:口服2~4g/d,分3~4次服用;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4~12g/d。[1]

6.1 临床表现

[1]

1.口服时可有恶心、呕吐、中上腹不适、稀便或轻度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一般不影响继续用药。

2.本药有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转氨酶升高等发生的可能。

3.肌注局部可有疼痛和硬结。

4.静脉给药速度过快,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心悸等症状。

6.2 治疗

磷霉素中毒的治疗要点为[1]

1.本药应用过量时,血液透析可清除70%~80%。

2.可对症治疗。

7 参考资料

  1. ^ [1]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20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