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

目录

1 拼音

líng yáng jiǎo

2 英文参考

cornu antelopis[朗道汉英字典]

cornua nemorhaedi[朗道汉英字典]

cornu antelopi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ornu gazella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ornu nemorhaedi[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ornu saigae tatarica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ntelope hor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ornu Saigae Tataric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ntelope hor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羚羊角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innaeus 的角[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Cornu Saigae Tataric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antelope horn(《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来源

羚羊角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的角[2]

7 产地

羚羊角主产新疆[2]

8 性味归经

羚羊角味咸,性寒;入肝、心经[2]

9 羚羊角的功效与主治

羚羊角具有平肝息风,清热镇惊,解毒的功效,治热病神昏,痉厥,谵语,狂躁,头痛,眩晕,惊痫,手足搐搦,血热出血,发癍,目赤翳膜[2]

10 羚羊角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服,0.3~0.9g;磨汁服,0.9~1.5g;或镑片另煎冲服,0.9~3g[2]

11 羚羊角的化学成分

羚羊角含磷酸钙氨基酸及其他不溶性无机盐和角蛋白[2]

12 羚羊角的药理作用

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镇痛、解热和增强动物耐缺氧的能力,对小鼠并有轻度抗惊厥作用[2]

羚羊角可降压,对平滑肌也有作用[2]

13 羚羊角的药典标准

13.1 品名

羚羊角

Lingyangjiao

SAIGAE TATARICAE CORNU

13.2 来源

本品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innaeus的角。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

13.3 性状

本品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长15~33cm;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光润如玉,无裂纹,老枝则有细纵裂纹。除尖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环脊,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角的基部横截面圆形,直径3~4cm,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骨塞长约占全角的1/2或1/3,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其结合部呈锯齿状。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微,味淡。

13.4 鉴别

本品横切面:可见组织构造多少呈波浪状起伏。角顶部组织波浪起伏最为明显,在峰部往往有束存在,束多呈三角形;角中部稍呈波浪状,束多呈双凸透镜形;角基部波浪形不明显,束呈椭圆形至类圆形。髓腔的大小不一,长径10~50(80)μm,以角基部的髓腔最大。束的皮层细胞扁梭形,3~5层。束间距离较宽广,充满着近等径性多边形、长菱形或狭长形的基本角质细胞。皮层细胞或基本角质细胞均显无色透明,其中不含或仅含少量细小浅灰色色素颗粒,细胞中央往往可见一个折光性强的圆粒或线状物。

13.5 羚羊角饮片

13.5.1 炮制

13.5.1.1 羚羊角镑片

取羚羊角,置温水中浸泡,捞出,镑片,干燥。

13.5.1.2 羚羊角粉取

羚羊角,砸碎,粉碎成细粉。

13.5.2 性味与归经

咸,寒。归肝、心经。

13.5.3 功能与主治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热痉厥,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13.5.4 用法与用量

1~3g,宜另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13.5.5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3.6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4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3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