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临床毒理学
摘要:clinicaltoxicology一个发展较早的毒理学分支。主要研究药物、农药及工业化学物质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诊断和治疗方法,多以中毒患者为对象,也对过量接触人群进行临床生化、生理方法的研究。有时也复制动物中毒模型,探索中毒机制和解毒药,为中毒的早期诊断、急救和治疗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为防治药源性疾病、职业中毒和事故性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订于2009/1/3 15:07:35 177字 ]
相关词条:
- 毒理学
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一门学科。通过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和现场调查等方法,研究毒物的毒性、中毒量、入侵途径、中毒机理、病理过程,为诊断、治疗、预防中毒及制订有关卫生标准提供依据。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临床毒理学(药物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毒物)、工业毒理学(生产性毒物)、放射毒理学(放射性物质、、食品毒理学(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军事毒理学(战争毒剂)、昆虫毒理学(杀虫剂与昆虫的相互作用)等。尚有按系统和器...
- GBZ/T240.4—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4部分: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识以及判定受试样品经呼吸道吸入后引起动物死亡可能性大小的依据。引用LC50值时一定要注明所用实验动物的种属、性别、染毒方式及时间长短、观察期限等。评价应包括动物接触受试样品与动物异常表现(包括行为和临床改变、大体损伤、体重变化、致死效应及其他毒性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急性吸入毒性分级可按GBZ/T240.1附录C进行。8评价报告:除GBZ/T240.1规定的一般项目外,评价报告还应包...
- 健康成年志愿者首次临床试验药物最大推荐起始剂量的估算指导原则
确保受试志愿者的安全。MRSD的推算方法有多种。本指导原则参考国外已发布的有关估算首次临床试验MRSD的指导原则、国际上研究者常用的已趋成熟的估算方法,并结合我国新药研发的现状和特点,介绍了以动物毒理学试验的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NOAEL)为基础,使用人体等效剂量(HumanEquivalentDose,HED)的推导方式。也介绍了以生...
- GBZ/T240.17—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17部分:亚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对重量和脏器系数(脏器系数=脏器重量/体重×100%)为必测指标,必要时加测其他脏器绝对重量和脏器系数。应详细检查呼吸道的损害情况。6.8.5病理组织学检查: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皆应进行重要脏器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的检查:a)所有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动物的肝、肺、肾及染毒区及非染毒区皮肤等重要的和可能受到损伤的器官或组织;b)如高剂量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有组织病理学病变时,则应扩展至其他剂量组...
- GBZ/T240.27—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27部分:致癌试验
时间也可以不同。个别情况下因受试样品毒性作用造成高剂量组动物过早死亡,此时不应结束试验。任何一组的动物损失都不能高于10%;小鼠和仓鼠在18个月,大鼠在24个月时,各组动物存活率不小于50%。6.6临床观察:6.6.1试验期内每天应至少详细观察一次。必要时还应增加观察次数,并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动物损失,如对死亡动物进行解剖,对质弱或濒死动物隔离、处死、冷藏并剖验,并仔细记录毒性作用的开始时间及其进展...
- GBZ/T240.26—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26部分:慢性吸入毒性试验
数质量空气动力学直径(MMAD)4μm左右],在动物呼吸带采样检测。在气溶胶发生装置调试时要多做检测,稳定后可定期检测。6.7染毒周期:动物连续染毒1年以上,小鼠通常为一年半,大鼠通常为2年。6.8临床观察:试验期内每天至少详细观察一次,还应增加必要的观察次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减少动物损失,如对死亡动物进行解剖,对质弱或濒死动物隔离、处死并剖检,仔细记录毒性作用的开始时间及其进展情况,减少因疾病...
- GBZ/T240.20-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20部分: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
物呼吸带采样测定受试样品浓度,在试验开始时每小时一次,以后(如一周后)若浓度稳定,可适当减少采样测定的次数,有条件时最好能连续监测受试样品的浓度。染毒柜应保持一定的负压,以防受试样品意外漏出。6.7临床观察:试验期内每天至少观察一次,必要时增加观察次数。对附加组还要增加至少28d。观察期间对动物的任何毒性表现均应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发生时间、程度和持续时间。观察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皮肤和被毛、眼和黏...
- GBZ/T240.29—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29部分: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验;——第17部分:亚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第18部分: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19部分: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0部分: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1部分:致畸试验;——第22部分:两代繁殖毒性试验;——第23部分: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第24部分: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25部分: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6部分: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7部分:致癌试验;——第28部分:慢性毒性/...
- GBZ/T240.19—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19部分: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
良好的接触和防止受试样品脱落。染毒时还应采用必要的措施防止动物舔食受试样品,如对动物进行固定时,应有一定程度的松动。每天染毒6h,理想的染毒周期是每周7d,但考虑到实际情况,每周也可染毒5d。6.5临床观察:试验期内每天至少观察一次,必要时增加观察次数。对附加组还要增加至少28d。观察期间对动物的任何毒性表现均应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发生时间、程度和持续时间。观察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皮肤和被毛、眼和黏...
- GBZ/T240.25—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25部分:慢性经皮毒性试验
,每周也可染毒5d。6.4.3染毒的第1个月每周按体重调节一次染毒量,以后每月调整一次染毒量,半年以后每3月调整一次。6.4.4染毒周期动物连续染毒1年以上,小鼠通常为一年半,大鼠通常为2年。6.5临床观察:试验期内每天至少详细观察一次,必要时增加观察次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减少动物损失,如对死亡动物进行解剖,对质弱或濒死动物隔离、处死、冷藏并剖验,仔细记录毒性作用的开始时间及其进展情况,减少因...
- GBZ/T240.3—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3部分: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果解释:经皮LD50是评价化学物急性毒性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急性毒性分级的依据。但LD50仅表示受试样品经皮吸收引起实验动物死亡50%的剂量,并不能全面反映受试样品经皮吸收的所有急性毒性特征,因此,评价受试样品经皮急性毒性既要考虑其对某一品系实验动物的经皮LD50值,又要考虑其中毒症状体征表现及反应出现的早晚和持续时间,并结合体重变化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经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经皮急性毒性较为全面的评价。...
- 药物代谢产物安全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合反应形成一种毒性化合物如乙酰葡萄糖醛酸(acylglucuronide),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安全性评价。若研究发现代谢产物在靶受体上无药理学活性,这并不能确保其无毒性,该代谢产物也可能需要在非临床毒理学试验中进行安全性评价。列举案例见附录B。三、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需要进行非临床毒性评价的药物代谢产物,为研发者何时以及如何鉴定高比例药物代谢产物并研究其安全性特征提供建议。本指导原...
- GBZ/T240.2—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2部分: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验;——第17部分:亚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第18部分: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19部分: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0部分: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1部分:致畸试验;——第22部分:两代繁殖毒性试验;——第23部分: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第24部分: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25部分: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6部分: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7部分:致癌试验;——第28部分:慢性毒性/...
- GBZ/T240.24—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24部分: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中应每周7d染毒,如灌胃或用药囊法,考虑到实际工作方便,也可每周染毒5d,但染毒停顿可使动物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或会影响结果及最后的评价。动物连续染毒1年以上,小鼠通常为一年半,大鼠通常为2年。6.5临床观察:6.5.1试验期内每天至少详细观察一次,还应增加必要的观察次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减少动物损失,如对死亡动物进行解剖,对质弱或濒死动物隔离、处死并剖检,仔细记录毒性作用的开始时间及其进展情况,...
- GBZ/T240.23—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23部分: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
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有机磷引起的迟发性神经毒性organophosphorusinduceddelayedneurotoxicity,OPIDN一种神经综合征,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四肢无力、上位运动神经元损伤性痉挛,其相关的病理学症状是周围神经和脊髓远端轴突病,生化作用是神经组织中的神经病靶酯酶(neuropathytargetesterase,NTE)抑制和老化。暴露引起的NTE抑制和随后的老化...
- GBZ/T240.18—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18部分: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剂量预期达每天1000mg/kg体重或以上除人类接触水平的资料表明需用高剂量进行试验外时仍未产生可观测到的毒性效应,而且根据相关结构化合物可以预测受试样品毒性时,可不必设三个剂量水平进行试验。6.7临床观察:验期内每天至少观察一次,必要时增加观察次数。对附加组还要增加至少28d。观察期间对动物的任何毒性表现均应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发生时间、程度和持续时间。观察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皮肤和被毛、眼和黏膜...
- 临床毒理学
拼音:línchuángdúlǐxué英文:clinicaltoxicologyclinicaltoxicology一个发展较早的毒理学分支。主要研究药物、农药及工业化学物质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诊断和治疗方法,多以中毒患者为对象,也对过量接触人群进行临床生化、生理方法的研究。有时也复制动物中毒模型,探索中毒机制和解毒药,为中毒的早期诊断、急救和治疗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为防治药源性疾病...
- GBZ/T240.15—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15部分: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7.2结果评价:综合临床观察和临床检查的结果,对受试样品经口14d/28d染毒有无毒作用及其毒作用特点,包括受试样品的靶器官、蓄积毒性等做出初步评价;对是否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毒理学试验及其剂量和观察指标提出建议。如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能得出剂量一效应或剂量一反应曲线时,应对NOAEL和LOAEL初步评价。8评价报告:除GBZ/T240.1规定的一般项目外,评价报告...
- 天然药物新药研究技术要求
种的生产不会对资源及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可使用不影响其生长、繁殖的药用部位为原材料等。应对天然药物进行系统的化学成份研究,明确所含大类成份的结构类型及主要成份的结构,并应研究确定活性成份。药理毒理学试验、早期临床试验用样品均应在固定工艺后制备,如不能保证中试样品与生产规模的样品基本一致,应该使用生产规模的样品进行以上研究。Ⅲ期临床试验用样品应采用生产规模的样品。应在申报资料中提供药理毒理试验...
- 化妆品新原料申报与审评指南
特性和用途,还可考虑其他必要的试验。如果该新原料与已用于化妆品的原料化学结构及特性相似,则可考虑减少某些试验。本指南规定毒理学试验资料为原则性要求,可以根据该原料理化特性、定量构效关系、毒理学资料、临床研究、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类似化合物的毒性等资料情况,增加或减免试验项目。三、化妆品新原料行政许可申报资料要求:申请化妆品新原料行政许可应按化妆品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提交资料。具体要求如下:(一)化...
- 环境毒理学
拼音:huánjìngdúlǐxué英文:Environmentaltoxicology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危害及其毒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又称生态毒理学。是环境科学与毒理学的交叉学科。环境毒理学利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大气、水、土壤及其他环境介质中各种化学物质对人群、生物发生毒害的途径、作用机理和影响毒作用的因素,了解中毒速度、症状及其剂量。环境毒理学的任务不限于阐明中毒的后果,更...
- GBZ/T240.6—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6部分:急性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验;——第17部分:亚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第18部分: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19部分: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0部分: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1部分:致畸试验;——第22部分:两代繁殖毒性试验;——第23部分: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第24部分: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25部分: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6部分: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7部分:致癌试验;——第28部分:慢性毒性/...
- GBZ/T240.13—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13部分:哺乳动物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验;——第17部分:亚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第18部分: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19部分: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0部分: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1部分:致畸试验;——第22部分:两代繁殖毒性试验;——第23部分: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第24部分: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25部分: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6部分: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7部分:致癌试验;——第28部分:慢性毒性/...
- GBZ/T240.14—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14部分:啮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
,按雌:雄鼠1:1或2:1的比例同笼交配,于5d后取出雌鼠另行饲养。雄鼠则于2d后再与同样数量的另一批未交配的雌鼠同笼交配,如此共进行6批~9批。每日检查阴栓或镜检阴道精子,确定交配成功。6.5.3临床观察:主要观察并记录亲代动物的毒性反应。6.5.4胚胎检查:以雌雄鼠同笼日算起第15天~第17天处死雌鼠,立即剖腹取出子宫,仔细检查、计数,分别记录每一雌鼠的植入数、活胎数、早期死亡胚胎数和晚期死亡...
- GBZ/T240.12—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12部分: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验;——第17部分:亚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第18部分: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19部分: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0部分: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1部分:致畸试验;——第22部分:两代繁殖毒性试验;——第23部分: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第24部分: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25部分: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6部分: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7部分:致癌试验;——第28部分:慢性毒性/...
- GBZ/T240.21—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21部分:致畸试验
物妊娠的第0天。将妊娠动物随机分组后,于胚胎器官的形成期开始染毒(大鼠为孕后6d~15d,家兔为孕后6d~18d),每天一次。6.3.3观察期限及指标:6.3.3.1每日至少对妊娠动物进行一次仔细的临床观察。发现虚弱或濒死的动物,应进行隔离或人道处死,对死亡的动物应进行尸检。如母体有流产、早产症状者也应处死并作大体检查。6.3.3.2每日称取妊娠动物体重,每周记录摄食量,并观察其临床症状,包括皮肤...
- GBZ/T240.10—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10部分: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验;——第17部分:亚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第18部分: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19部分: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0部分: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1部分:致畸试验;——第22部分:两代繁殖毒性试验;——第23部分: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第24部分: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25部分: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6部分: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7部分:致癌试验;——第28部分:慢性毒性/...
- GBZ/T240.9—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9部分: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验;——第17部分:亚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第18部分: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19部分: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0部分: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1部分:致畸试验;——第22部分:两代繁殖毒性试验;——第23部分: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第24部分: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25部分: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6部分: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7部分:致癌试验;——第28部分:慢性毒性/...
- GBZ/T240.5—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5部分: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入)受试样品闭合1s,30s后用生理盐水冲洗5min,水的流量和流速都不应导致眼损伤。6.4.3观察周期:观察时间最少72h,但应足以评估观察到可逆或不可逆效应。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21d。6.4.4临床检查和评分:6.4.4.1在滴入(或放入)受试样品后的第1h,24h,48h,72h对眼睛进行检查,如果72h时未出现刺激反应,可终止试验。如果发现累及角膜或有其他眼刺激作用,7d内不恢复者,为确定...
- GBZ/T240.8—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8部分: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验;——第17部分:亚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第18部分: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19部分: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0部分: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1部分:致畸试验;——第22部分:两代繁殖毒性试验;——第23部分: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第24部分: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25部分: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6部分: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7部分:致癌试验;——第28部分:慢性毒性/...
- GBZ/T240.7—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7部分:皮肤致敏试验
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T224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40.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的程序和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3术语和定义:GBZ/T24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诱导接触inductionexposure机体通过接触受试样品以达到诱导产生过敏状态目的的试验...
- 生态毒理学
拼音:shēngtàidúlǐxué英文:生态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对某一地区动植物区系、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研究有害物质在生物圈(特别在食物链)中转运的一门学科;也是毒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生态毒理学也研究环境污染物对天敌、野生动物等各种生物体及彼此平衡的影响。是生态学与毒理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及环境对污染物的作用,即研究污染物-环境-生物三者之间的...
- GBZ/T240.11—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11部分:体内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验;——第17部分:亚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第18部分: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19部分: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0部分: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1部分:致畸试验;——第22部分:两代繁殖毒性试验;——第23部分: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第24部分: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第25部分:慢性经皮毒性试验;——第26部分:慢性吸入毒性试验;——第27部分:致癌试验;——第28部分:慢性毒性/...
-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拼音:dúlǐxuéānquánxìngpíngjià英文:toxicologicalsafetyevaluation;毒理学安全性评价(toxicologicalsafetyevaluation)是指根据规定的毒理学程序与方法,通过动物试验和对人群的观察,阐明化学物质毒性及潜在的危害,决定其能否进入市场或阐明安全使用的条件,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小其危害作用,保护人体健康的目的。...
- 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申报与受理规定
料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排列,逐页标明页码,使用明显的区分标志,并装订成册。(一)申请表;(二)理化特性;(三)技术必要性、用途及使用条件;(四)生产工艺;(五)质量规格要求、检验方法及检验报告;(六)毒理学安全性评估资料;(七)迁移量和/或残留量、估计膳食暴露量及其评估方法;(八)国内外允许使用情况的资料或证明文件;(九)其他有助于评估的资料。申请食品用消毒剂、洗涤剂新原料的,可以免于提交第七项资料...
- 保健食品技术审评要点
配方用量应当安全、有效,应当提供充分的科学文献依据。(四)配方配伍应当合理,并从现代科学理论或传统医学理论角度提供各原料配伍及适宜人群与不适宜人群选择合理性的依据。第八条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产品及其原料的毒理学试验应当符合现行规定。现行规定中未予明确的,应当在试验报告中进行描述并说明理由。(二)未进行毒理学试验的,应当说明其免做毒理学试验的理由及依据。(三)依据产品的毒理学试验...
- 最大耐受量
拼音:zuìdànàishòuliàng英文:Maximaltolerabledose①最大耐受量指毒理学实验中,实验药物不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用mg/kg表示。是衡量药物毒性的指标之一。②最大耐受量指全组染毒或给药的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常用LD表示。...
- 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
用有限。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的开发需要通过研究充分说明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必要性,并保证其质量的可控性。二、立题依据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的处方(配伍及配比)及临床使用方法的确定,需要有相关的药效学及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等研究结果的支持。同时,根据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便的原则,注射给药途径应该是解决口服等其他非注射给药途径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时的剂型选择,并应符合以下要求:1.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的研发...
- 1,6-己二胺
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蒸气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时,可引起剧烈头痛。溅入眼内,处理不当,可引起失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的工人可有头昏、失眠等症状。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毒性较大。急性毒性:LD50750mg/kg(大鼠经口);1110mg/kg(兔经皮);大鼠吸入10g/m3×6小时,1/4死亡。刺激性:家兔经眼:675ug,重度刺激。家兔...
- 硝酸银
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可造成皮肤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高毒类。急性毒性:LD5050mg/kg(小鼠经口)致突变性:DNA抑制小鼠腹腔20g/kg。生殖毒性:大鼠皮下最低中毒剂量(TDL0):13590μg/kg(雄性交配前用...
- 薯瘟锡
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主要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其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精神萎靡、乏力、恶心、食欲减退等。对皮肤可引起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长期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中等毒类。急性毒性:LD50125mg/kg(大鼠经口);81.3mg/kg(小鼠经口);人吸入125mg/kg,2小时,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功能有变化;人经皮肤接触...
- 亚硝酸异丁酯
: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溶剂,用于有机合成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本品属亚硝酸酯类,亚硝酸酯类的主要作用是使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及心动过速。大剂量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410mg/kg(大鼠经口);205mg/kg(小鼠经口)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燃烧(分解)产物:...
- 2,2’-二羟基二乙胺
浓度吸入出现咳嗽、头痛、恶心、呕吐、昏迷。蒸气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液体或雾可致严重眼损害,甚至导致失明。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大量口服出现恶、呕吐和腹痛。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能引起肝肾损害。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低毒类。急性毒性:LD501820mg/kg(大鼠经口);1220mg/kg(兔经皮)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170mg/kg,90天,部分动物死亡,某些器官有损害。危险...
- 硝酸镍
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个别敏感者可引起哮喘、支气管炎等。大量口服刺激胃肠道,引起呕吐、腹泻。粉尘对眼有刺激性,水溶液可引起灼伤。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慢性影响:有皮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等。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1620mg/kg(大鼠经口)致突变性:显性致死实验:小鼠56mg/kg。生殖毒性:小鼠皮下注射最低中毒剂量(TDL0):14.6mg/kg(30天,雄性),影响...
- 2,3-环氧丙醛
理、皮革、鞣革和蛋白凝固中双官能的化学中间体和交联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蒸气对眼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明显刺激作用,愈合缓慢,愈合呈表铜色。少数病例有过敏反应。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中等毒类。急性毒性:LD50230mg/kg(大鼠经口);200mg/kg(兔经皮);LC50740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静注25mg/kg×1...
- 四氯化锗
度(水=1)1.88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主要用途:用作光导纤维渗杂剂用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低毒类。急性毒性:LD5056mg/kg(小鼠静注);LC50440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危险特性: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燃烧(分解)产物:...
- 1,1,2,2-四溴乙烷
:15(有害品,远离食品)主要用途:用于选矿及作为溶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肝、肾损害及单核细胞增多,可引起皮炎。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剧毒。急性毒性:LD501200mg/kg(大鼠经口);5250mg/kg(大鼠经皮);LC50549mg/m3,4小时(大鼠吸入);大鼠吸入0.5g/m3×3小时,眼、鼻粘...
- 硝酸钴
.87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1(氧化剂)主要用途:用作颜料、催化剂及用于陶瓷工业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性。吸入后引起气短、咳嗽等。口服引起腹痛、呕吐。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434mg/kg(大鼠经口);400mg/kg(兔经口)生殖毒性:小鼠皮下注射最低中毒剂量(TDL0):14.6mg/kg(30天,雄性),引起睾丸、附睾、输精管...
- 异丙醚
乙酸或丁酸稀溶液的浓缩回收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皮肤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接触后能引起恶心、头痛、呕吐和麻醉作用。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微毒类。急性毒性:LD508470mg/kg(大鼠经口);20000mg/kg(兔经皮);LC50162000mg/m3(大鼠吸入);兔吸入250g/m3,均因呼吸衰竭死亡...
- 亚硝酸正丁酯
。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本品属亚硝酸酯类,亚硝酸酯类的主要作用是使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及心动过速。大剂量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83mg/kg(大鼠经口);LC501768mg/m3,4小时(大鼠吸入)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燃烧(分...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