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磊石

目录

1 拼音

lí lěi shí

2 注解

黎磊石(1926-2010)湖南浏阳人,国际著名肾脏病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

3 黎磊石院士简介

黎磊石院士1926年10月出生,1949年4月参加工作,1963年4月入伍,1981年4月入党,技术1级,文职特级,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肾脏病学家,主任医师,教授。中华肾脏病学会及亚太地区肾脏病学会创始人之一。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肾脏病学会原理事,亚洲太平洋地区肾脏病学会理事,香港内科学荣誉院士,2003年获国际肾脏病学会终身荣誉会员。黎磊石同志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是首批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6年获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999年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医生,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中国医师奖,2009年被江苏省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十大杰出科技人物。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8次。他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出版《中国肾脏病学》等专著13部,有6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2项。他领导的肾脏科,是军队、江苏省医学重中之重学科及实验室。

2010年3月16日上午7时58分,一代医学大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黎磊石与世长辞,享年84岁。

4 52岁转行研究肾病,成肾脏病权威

黎磊石院士1926年10月出生于湖南浏阳,他的一生堪称传奇。作为国际著名肾脏病学家,中华肾脏病学会及亚太地区肾脏病学会创始人之一,黎磊石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领导的肾脏科,是军队、江苏省医学重中之重学科及实验室。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黎磊石是从52岁才转行研究肾病的。之前,他一直从事热带病的研究。一次,他在查房时发现,一位用雷公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治疗前并发的严重蛋白尿突然消失了。黎磊石没有放过这一“偶然”现象,经过一系列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和相关基础研究,证实了雷公藤具有独特的免疫抑制功效。随后,他冒生命危险亲口尝试,掌握了雷公藤对治疗肾脏病既有效又安全的剂量。紧接着,他又发现大黄酸和冬虫夏草对肾脏病的独特疗效。

这些年,黎磊石在肾脏病领域填补了6项国际空白,使我国肾脏病研究和治疗跨进世界先进行列,他也因此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国际肾脏病学会理事和国际肾脏病学术会议执行主席。

5 家庭:一门三院士,成就传奇

黎磊石有两个哥哥,分别是大哥黎鳌,二哥黎介寿。一门能出一个院士就足以让人羡慕不已,然而,令人惊叹的是,黎鳌、黎介寿、黎磊石3兄弟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一门出了三个院士。

其中,大哥黎鳌是我国烧伤病学的创始人,1999年病故;二哥黎介寿是我国肠外瘘治疗、临床营养支持学的奠基人,亚洲小肠移植的鼻祖;黎磊石本人是我国现代肾脏病学的权威,三兄弟分别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独占鳌头。

6 教学:院士老师培养出院士学生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这话一点不假。去军区总院肾脏科门诊看过病的市民都知道,肾脏科门诊边上挂着两个大头像,除了黎磊石之外,还有一个刘志红院士。但是,很少有患者知道,刘志红院士还是黎磊石的学生。

记者了解到,黎磊石院士一生桃李满天下,国内很多活跃在一线的临床肾脏科主任,知名肾脏病专家,都出自他的门下。而提起他最得意的门生,莫过于刘志红院士。因为在肾脏病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2003年刘志红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老师培养出院士学生,一时传为佳话。

7 评价:对医生护士严厉对病人热情

得知黎磊石院士去世的消息后,南京医学界同行纷纷表示了震惊和惋惜之情。

“黎老师的离去,是肾脏病学界的一大损失,”南京某医院肾脏科主任接受采访时说,黎院士在肾脏病学界的地位无人替代,是公认的医学泰斗,国内肾脏病领域第一块牌子,他的离去堪称肾脏病学界的一大损失,今后再也没有机会聆听老师的讲课了。

该主任回忆说,黎老师的讲课常常用实际的病例,做深入浅出的剖析,逻辑性和知识性非常的强,每一次讲课都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听过的这些课,至今历历在目。”他说,得知老师去世,他很悲痛,希望老师一路走好。

在军区总院采访时,一些患者在得知黎院士去世的消息后,眼圈不由得红了起来。“老爷子是个好医生,对下面的医生护士很严厉,对我们病人却非常热情、负责,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老专家,走得太可惜了……”一位患者说,希望老爷子一路走好。

8  黎磊石所获荣誉

医学泰斗黎磊石主持完成的“雷公藤治疗肾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项目,获1983年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肾小球肾炎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肾炎免疫病理的研究"获1988年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肾小球疾病免疫病理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IgA肾炎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获1991年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狼疮性肾炎治疗的研究”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黄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及疗效的研究”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被香港内科医学院授予荣誉院士;

2003年被授予国际肾脏病学会终身荣誉会员的称号。

1996年曾获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1999年被评为中国百名优秀医生。

2002年曾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2004年荣获美洲华人肾脏病学会授予国际学术杰出贡献奖。

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4年首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医药卫生部常委,并于1998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

曾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先后立二等功五次,三等功八次。

9 黎磊石的突出贡献

黎磊石教授是国际著名的肾脏病学家,我国首批工程院院士(1994), 我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开拓者,中华肾脏病学会及亚太地区肾脏病学会的创始成员之一。

曾长期担任中华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肾脏病学会理事。学术造诣精深,兼长临床医学及实验研究,为我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开拓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六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不仅临床经验丰富,基础知识渊博,在重危病人救治及疑难病例的诊断中屡建功绩,是卓有贡献的临床学家。

善于将临床科研与基础研究相结合,从临床实践中提出问题,引导实验研究工作,然后又从实验研究中总结出新规律,发掘出新的诊断治疗方法,指导提高临床,改进诊断治疗效果,是国内医学界负有盛名的“临床”“基础”兼长的专家。近三十多年来在慢性肾炎、继发性肾脏病如红斑狼疮性肾损害、紫癜性肾炎,急慢性肾衰的诊断治疗及发病机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创造了一系列新技术、新疗法,首创一秒钟经皮穿刺肾活检技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在国内努力倡导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危重病人救治中(包括汶川大地震)产生重大效应。他特别擅长于应用现代医学手段发掘、整理祖国医学遗产,总结形成一系列独特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法,使我国肾脏病的诊断治疗工作迅速达到国际水平,在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独树一帜,在国际享有盛誉,2003年被授予国际肾脏病学会终身荣誉会员的称号。

黎教授从医60年,热爱病人,医技高超,医德高尚,他本人曾于2009年荣获中央军委授予一等功,他所领导的全军肾脏病研究所也被授予集体一等功。

9.1 贡献一

运用现代医学研究手段,发掘祖国医学遗产,在国际上首创应用草药雷公藤治疗慢性肾炎获得成功,阐明了雷公藤的独特免疫抑制作用,在国内外推广应用。

1980年首次发现雷公藤治疗肾炎的作用,阐明机理,其后的研究证实雷公藤具有独特的免疫抑制的作用,迅速在国内得到推广,现已被国家列入治疗肾炎的重要药物,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重视。在研究中还发现,雷公藤具有消除各种疾病(包括糖尿病及肾移植病例)蛋白尿的作用,价格低廉,深受欢迎。有关成果曾在1991年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作者)。1995年以后,对雷公藤的提取物雷公藤甲素(单体)进行了系统研究,证明其作用特点与激素、环孢霉素等完全不相同,是一类新型免疫抑制药物。在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的治疗中有良好效应。

9.2 贡献二

首创应用大黄延缓慢性肾衰取得成功,阐明了大黄抑制残余肾高代谢状态的作用,在慢性肾衰及糖尿病的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发掘出中药大黄有防治慢性肾脏病发展为尿毒症的作用,从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水平阐明其机理,首次论证通过抑制细胞代谢,减轻残余肾高代谢状态能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临床效果明显,具有重大的临床及理论意义,受到国际肾脏病学界的高度重视,国际肾脏病学会特邀于1994年10月2日在印度新德里作“肾脏病论坛”(Nephrology Forum)专题报告,全文发表于1996年元月号Kidney International杂志,这是我国学者第一次被邀请在这具有权威性国际论坛作学术报告。成果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作者)。

其后又进一步证实大黄酸(大黄蒽醌中提取)能抑制糖尿病肾病病情的发展,抑制糖尿病肾病的细胞肥大,在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中取得良好的疗效,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途径,获得了国家专利。

9.3 贡献三

黎磊石(左)

探索我国IgA肾病的发病机理, 首创分型诊断治疗, 大大提高了IgA肾病的疗效。

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肾炎(占1/3), 黎磊石在国际上首次从动物实验及免疫病理中研究论证了肠道感染诱发的粘膜免疫异常可以引起IgA肾病;而IgG、IgM的继发沉积是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并对IgG、IgM沉积导致肾小球损伤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基础研究。根据数千例IgA肾病的临床试验及免疫病理资料提出了IgA肾病临床分型治疗方案,通过长期的随访观察证实了其应用价值,大大提高了IgA肾病的治疗效果。此项成果获1992年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作者)及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被推选为国际IgA肾病研究组成员。近年来又倡导应用双倍剂量雷公藤联合ACEI及大黄素治疗IgA肾病获得良好效果。

9.4 贡献四

在重症狼疮性肾炎治疗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发现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作用,提出了“多靶点治疗”方法,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在国内外推广。

黎磊石于1980年开始从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治疗研究,深入探索国内外各种抗狼疮性肾炎治疗方法的利与弊。于1997年在国内外首次使用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治疗对现有各种免疫抑制剂无效的重型病例,不仅挽救了一些重危病例,而且开辟了一项新疗法。首次奠定了MMF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理论基础,课题组的系列临床观察,证明MMF疗法较传统的疗效为优而副作用明显减少,此一新疗法迅速在国内外推广。其后于2005年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针对导致不同组织损伤的多种免疫反应途径施用具有不同免疫抑制剂效应的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思维---多靶点疗法(Multi-target therapy),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较传统疗法疗效提高2倍以上,解决了目前国际上的一大难题。被美国肾脏病学会评价为“推动当代肾脏病学发展的一项杰出贡献”。

9.5 贡献五

革新引进现代肾脏病实验诊断方法,发展肾活检免疫病理技术,促进了我国肾脏病诊断水平的提高,为我国肾脏病进入国际学术领域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推广并改进国际上先进的肾脏病实验诊断技术,创造了尿C3检查、应用溶菌酶测定诊断肾小球、小管疾病,提高了诊断水平。积极倡导肾活检病理诊断,创造了一秒钟快速操作及斜位穿刺诊断技术,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先后穿刺3万余例,无一发生意外,数量和质量均在国内外领先。带动了国内肾活检免疫病理诊断的发展,促进了我国肾脏病诊断从临床症状跨越到病理组织诊断,与国际接轨。被国际上称为“肾活检之王”,成果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黎磊石先后50余次应邀赴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等国讲学,广泛介绍我国肾脏病学术成果。香港内科学院授予荣誉院士,2003年国际肾脏病学会授予终身荣誉会员。曾多次组织并担任国际肾脏病学术组织会议的主席,六、50-60年代从事热带病防治研究,成绩显著。

在国际上首创兔肝血吸虫卵皮试抗原,解决了当时全国血防普查工作的需要。在国内首先证实海群生及锑剂能杀死丝虫成虫,发现用呋喃丙胺治疗中华分支睾吸虫及中药“黎芦”治疗血吸虫的疗效,为寄生虫的防治作出贡献。 近十余年来,黎磊石教授先后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百余人,大部分已成为各地肾脏病专业的骨干。著书十二本,先后发表论文400余篇,为推动我国肾脏病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3]

10 黎磊石的学术著作

10.1 论文

[1]季曙明 沙国柱 陈劲松 孙启全 程震 程东瑞 刘志红 黎磊石.免疫吸附联合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逆转肾移植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7,28(2):116~

[2]季曙明 王庆文 尹广 陈劲松 殷立平 沙国柱 唐政 刘志红 黎磊石.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长期应用雷公藤多苷的临床观察[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53~

[3]秦卫松 刘志红 曾彩虹 郑春霞 贾忠辉 王生余 黎磊石.雷公藤甲素对Heymann肾炎模型足细胞病变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2):101~

[4]郑春霞 刘志红 孙吉平 曾彩虹 王生余 黎磊石.雷公藤甲素对嘌呤霉素模型足细胞病变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2):110~

[5]陈朝红 刘志红 孙骅 姚根宏 秦卫松 黎磊石.雷公藤甲素干预足细胞病变的体外观察[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2):119~

[6]梅洁卉 胡伟新 刘春蓓 张炯 陈惠萍 曾彩虹 刘志红 黎磊石.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肾损害的临床病理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2):127~

[7]黎磊石 刘志红.肾小球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新方向——多靶点免疫抑制治疗[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1):3~

[8]鲍浩 章海涛 张馨 胡伟新 谢红浪 陈惠萍 曾彩虹 刘志红 黎磊石.难治性狼疮性肾炎多靶点治疗前瞻性临床研究[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1):5~

[9]孙海鸥 胡伟新 谢红浪 章海涛 陈惠萍 曾彩虹 刘志红 黎磊石.Ⅴ型狼疮性肾炎的远期预后[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1):14~

[10]姚根宏 刘志红 陈惠萍 郑春霞 曾彩虹 黎磊石.循环内皮细胞在狼疮性肾炎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1):19~

[11]张馨 鲍浩陈朝红 陈惠萍 曾彩虹 郑春霞 刘志红 黎磊石.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在IgA肾病高血压型和尿检异常型中的分布[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1):25~

[12]曾彩虹 刘志红 李世军 刘莉莉 黎磊石.遗传性纤维蛋白原A-α链淀粉样变性[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1):37~

[13]黎磊石 刘志红.我们对原发性IgA肾病临床分型重要性的认识[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1):48~

[14]陈惠萍 胡伟新 黎磊石.色素沉积导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1):89~

[15]李瑛 刘志红 黄燕飞 黎磊石 刘伏友 彭佑铭.普乐可复和环孢素A对肝细胞分泌白蛋白作用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31(3):387~

[16]季曙明 刘敏 陈劲松 沙国柱 孙启全 王泳 程震 程东瑞 唐政 刘志红 黎磊石.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将环孢素A转换为他克莫司的临床观察[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27(9):542~

[17]陈瑜 唐政 王庆文 陈惠萍 刘志红 黎磊石.IgA肾病伴恶性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前沿版,2006,26(3):428~

[18]刘志红 黎磊石.狼疮肾炎的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前沿版,2006,26(1):86~

[19]程震 唐政 胡伟新 曾彩虹 陈惠萍 刘志红 黎磊石.IgA肾病患者间质血管纤维素样坏死的临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1):995~

[20]陈姗 刘志红 王瑞石 孙骅 陈丹 陈朝红 黎磊石.糖尿病肾病疾病进展相关基因的基因组学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9):528~共210 篇文章

10.2 专著

肾脏病学,1980

肾脏病讲稿选编,1982

肾脏病实验诊断技术,1983

尿毒症治疗新生技术,1984

肾活检诊断,1984

*急性肾功能衰竭 黎磊石,马永江编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86.11 R692.5/3

肾活检病理及免疫病理技术,1987

肾病综合症(译本),1987

肾脏病及水电解质紊乱(译本),1989

现代肾脏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中国的中末期肾病,199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