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

目录

1 拼音

liàn qiú jūn

2 英文参考

streptococcus

3 注解

链球菌(streptococcus)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细胞沿一个平面分裂,常排列成链状,革兰氏染色阳性,但在陈旧培养基或脓液标本中常呈阴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猩红热,丹毒,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产褥热以及链球菌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链球菌(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6~1.0um,呈链状排列,短者4~8个细菌组成,长者有20~30个细菌组成。幼令培养物大多可见到透明质酸形成的荚膜。无芽胞,无鞭毛,革兰氏染色阳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有些为厌氧菌。营养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中需加有血液、血清、葡萄糖等才能生长。最适温度37℃,最适ph7.4~7.6,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光滑、园形突起小菌落,不同菌株有不同溶血现象。能发醇简单的糖类,产酸不产气。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汗或1%去氧胆酸钠所溶解。这两种特性用来鉴定甲型溶血型链球菌和肺炎球菌。

链球菌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根据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的溶血特征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

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又称草绿色链球菌,菌落周围出现草绿色溶血环,通常寄居在人的口咽腔、呼吸道及肠道中,致病力弱。

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产生强烈的溶血毒素,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可使菌落周围出现宽2~4毫米、界限分明、无色透明的溶血环,致病力强,能引起人类多种疾病、根据抗原构造不同,又分成A、B、C、D等18个群,在每一群中,因表面抗原的不同,又分成若干亚群,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绝大多数属于A群。

丙型(γ)链球菌不溶血,对人类无致病作用。链球菌所致疾病具有复杂而多样的特点,一方面,由于细菌类型多,且既有侵袭力也有毒素;另一方面,人体各组织器官均高度易感,且有变态反应机制参与发病。链球菌产生的侵袭性酶有:透明质酸酶、链球菌激酶和链道酶(streptodornase)等;产生的毒素有:链球菌溶血素、红斑毒素(一种耐热的外毒素,又叫猩红热毒素,由A群链球菌中的部分菌株所产生)。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性肾炎等,均可由A群链球菌感染引发。

链球菌抗原主要有三种:(1)核蛋白抗原或称p抗原,无特异性,各种链球菌均同,与葡萄球菌有交叉。(2)糖抗原或称c抗原系统族特异性抗原,是细菌壁的组成成份。对人致病的90%属于a族,其次为b族,其它族少见。(3)白质抗原或称表面抗m、r、t、s等四种不同性制质的抗原组份,具有型特异性。是链球菌细胞壁的蛋白质抗原,位于c抗原外层,同族链球菌可根据表面抗原不同进行分型,如a族链状菌可据此分为60多型。

55℃可杀死大部分链球菌,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在干燥尘埃中可存活数日,对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均敏感,耐药性低。

a族链球菌感染后,可产生特异免疫,主要是m蛋白的抗体(lgg)。由于型别多,无交叉免疫性。猩红热病后可产生对同型红疹毒素的抗体,建立同型抗毒素免疫。检测易感人群对猩红热有无感受性的试验称为狄克氏试验(dick test),即用一定量红疹毒素作皮肤试验。链球菌感染的防治原则与葡萄球菌相同。链球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应对病人和带菌者及时治疗,以减少传染源。空气、器械、敷料等注意消毒。对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尤其是儿童,须治疗彻底,防止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生。所有溶血性a链球菌对磺胺、青霉素及红霉素等都敏感。其他族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不同,临床应用最好作药物敏感试验。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