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针

目录

1 拼音

liǎng miàn zhēn

2 英文参考

Zanthoxylum nitidum DC.[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ricklyash[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Zanthoxyli(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hinyleaf pricklyash roo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干燥根

两面针为中药名。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入地金牛之别名[1]。入地金牛出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又名蔓椒、豕椒、两面针、上山虎。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的根及根皮[2]

3.1 拉丁名

Radix Zanthoxyl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3.2 英文名

shinyleaf pricklyash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3.3 别名

入地金牛、蔓椒、豕椒、上山虎[2]

3.4 来源

两面针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的根及根皮[2]

3.5 产地

两面针分布于中南地区及云南、福建、台湾[2]

3.6 性味归经

两面针味辛、苦,性温,有小毒[2]

3.7 功效与主治

两面针具有祛风,活血,麻醉止痛,解毒的功效[2]

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瘀痛,胃肠绞痛,胆道蛔虫病引起的疼痛,煎服:根,9~15g;根皮,4.5~9g;[2]

治牙痛,煎水含漱;蛇咬伤,煎服并研末调敷[2]

3.8 使用禁忌

两面针禁与酸类食物同服[2]

孕妇忌服[2]

3.9 化学成分

根及根皮含光叶花椒碱(Nitidine)、光叶花椒酮碱(Oxynitidine)等[2]

根皮又含香叶木苷[2]

3.10 药理作用

光叶花椒碱对动物有抗癌与镇痛作用[2]

根皮水提取液对胃痛及关节肌肉痛有一定缓解作用[2]

提取物可诱发僵住症[2]

其成分也有强心作用[2]

3.11 两面针中毒

内服过量常引起头晕、腹痛、呕吐等中毒症状[2]

3.12 两面针药典标准

3.12.1 品名

两面针

Liangmianzhen

ZANTHOXYLI RADIX

3.12.2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rμlum nitidum(Roxb.)DC.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或段,晒干。

3.12.3 性状

本品为厚片或圆柱形短段,长2~20cm,厚0.5~6(10)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黄色,有鲜黄色或黄褐色类圆形皮孔样斑痕。切面较光滑,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黄色,可见同心性环纹和密集的小孔。质坚硬。气微香,味辛辣麻舌而苦。

3.12.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15列木栓细胞。韧皮部有少数草酸钙方晶和油细胞散在,油细胞长径52~122μm,短径28~87μm;韧皮部外缘有木化的纤维,单个或2~5个成群。木质部导管直径35~98μm,周围有纤维束;木射线宽1~3列细胞,有单纹孔。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40ml,超声处理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两面针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氯化两面针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一甲醇浓氨试液(30: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浅黄色荧光斑点。

(3)取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和上述对照品溶液各2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一甲醇(2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浅黄色荧光斑点。

3.12.5 检查

3.12.5.1 水分

不得过10.0%(附录ⅨH第一法)。

3.12.5.2 总灰分

不得过7.0%(附录ⅨK)。

3.12.5.3 毛两面针

取毛两面针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另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4ml,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 60~90℃)-三氯甲烷-甲醇(2:13:1)为展开剂,预饱和2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应不得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12.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5%。

3.12.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3.1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甲酸三乙胺(pH4.5)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3nm。理论板数按两面针碱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时间(分钟)流动相A(%)流动相B(%)
0~3020→5080→50
30~3550→10050→0
3.1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氯化两面针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3.1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70%平醇20ml,超声处理(功率200W,频率59kHz)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置50ml量瓶中,滤渣和滤纸再加70%甲醇20ml,同法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置同一量瓶中,加适量70%甲醇洗涤2次,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加70%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3.12.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氯化两面针碱(C21H18NO4·Cl)不得少于0.13%。

3.12.8 性味与归经

苦、辛,平;有小毒。归肝、胃经。

3.12.9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用于跌扑损伤,胃痛,牙痛,风湿痹痛,毒蛇咬伤;外治烧烫伤。

3.12.10 用法与用量

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3.12.11 注意

不能过量服用;忌与酸味食物同服。

3.12.12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3.12.13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虎刺的别名·两面针

两面针为虎刺的别名[2]。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虎刺出《本草图经》,为茜草科植物虎刺Damnacanthus indicusGaertn f.的全株或根[3]

4.1 来源

虎刺为茜草科植物虎刺Damnacanthus indicusGaertn f.的全株或根[3]

4.2 别名

刺虎、绣花针、老鼠刺、鸟不踏、虎牙刺、两面针、蛇不过[3]

4.3 产地

虎刺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广东、湖北、湖南等地[3]

4.4 性味归经

甘、苦,平[3]

4.5 功效与主治

虎刺具有祛风利湿,活血消肿的功效。治风湿痹痛,肺痈,痰饮咳嗽,水肿,黄疸,痞块,小儿疳积,痛经,闭经,荨麻疹,跌打损伤[3]。煎服:9~15g[3]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0.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