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lěng lèi zhèng
2 英文参考
cold tea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piphor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old lacrima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冷泪症(cold lacrimation)为病证名[1]。出《银海精微》。是指以目无赤痛翳障而经常流泪,泪水清稀且冷为主要表现的眼病[2]。在历代文献中,有目风、泪风、目泪出不止(《诸病源候论》)、风冲泣下(《儒门事亲》)、充风泪出、迎风洒泪症(《银海精微》)等许多别名。
《银海精微》:“若迎风而出汪汪,冬日多,夏日少,拭即还生。又不分四季皆有,此冷泪症也。”
冷泪与西医学的泪点位置异常、泪道阻塞或排泄功能不全引起的泪溢症相类似。
4 冷泪症的病因病机
冷泪症多由肝肾两虚,精血亏耗,招引外风所致[1]。如椒疮及鼻部疾病引起泪道不畅等,亦可造成[1]。
三、椒疮邪毒侵入泪窍,导致排泪窍道狭窄或阻塞,泪不下渗而外溢。
5 冷泪症的症状
冷泪症患者眼无红痛,无时泪下,迎风更甚,泪液清稀无热感[1]。
5.1 迎风冷泪症
平素患眼无赤肿痛,亦不流泪,但遇风则引起流泪,无风则止,或仅在冬季或春初时遇寒风刺激即泪出汪汪,有湿冷感。冲洗泪道时,泪道通畅或通而不畅。
5.2 无时冷泪症
患眼不分春夏秋冬,无风有风,不时泪下,迎风尤甚。冲洗泪道时,泪道可有狭窄或不通,或有泪窍外翻现象。多为迎风冷泪症演变而来。
6 冷泪症的诊断
一、流泪。
二、眼无红赤、无眵。
三、无黑睛翳膜。
四、冲洗泪道时泪道畅通或狭窄,或有阻塞。
7 冷泪症的治疗
冷泪症多虚证,迎风冷泪症与无时冷泪症局部表现仅程度上的不同,而病机方面,前者多窍虚招邪,属轻症;无时冷泪症者多脏腑自虚。正如《审视瑶函·迎风冷泪症》中提出二者的不同,云:“此为窍虚,因邪引之患,若无时冷泪症则内虚,胆肾自伤之患也”。故治疗上,迎风流泪者以养血祛风为主;无时冷泪症者,宜补虚为主;并可配合针灸。如排泪窍已经阻塞者,可酌情探冲及手术治疗[1]。
7.1 辨证治疗
7.1.1 肝血不足,复感外邪
7.1.1.1 症状
7.1.1.2 证候分析
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泪窍虚损,感受风邪,故迎风泪出。肝血不足故头晕,面色少华。脉细无力属里虚之候。
7.1.1.3 治法
养血祛风。
7.1.1.4 方药治疗
四物汤加防风、白芷、羌活。四物汤乃养血主方,防风、白芷、羌活能祛风止泪。尚可用止泪补肝散或枸杞酒(枸杞泡酒)治肝虚迎风泪出。
7.1.2 气血不足,收摄失司
流泪·气血两虚证(lacrimation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气血不足,以无时泪下,泪液清冷稀薄,不耐久视;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心悸健忘,舌淡,苔薄,脉细弱为常见症的流泪证候[2]。
7.1.2.1 症状
患眼不红不痛,流泪频频,泪水清冷稀薄,兼面色少华,神疲体倦,健忘怔忡,舌淡苔薄。
7.1.2.2 证候分析
津液通于目者为泪,脏腑虚弱,气血不足,则不能收摄其液,故眼泪频下。脏虚无火,故泪液清冷稀薄。脾虚不运,生化乏源,气血衰少,故出现神疲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心血不足,不能养心,心神不宁,故出现健忘、怔忡。
7.1.2.3 治法
益气养血,收摄止泪。
7.1.2.4 方药治疗
八珍汤加减。八珍汤由四君子汤与四物汤组成。四君子汤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四物汤中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补血活血。二者合用为气血双补良方。如迎风泪多者,加防风、白芷以祛风止泪,则能扶正祛邪,收标本同治之功。如冬月泪多,有畏寒、肢冷、苔白腻者,酌加细辛、桂枝,以温经祛寒,或用河间当归汤。
7.1.3 肝肾两虚,约束无权
流泪·肝肾两虚证(lacrimation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两虚,以眼泪常流,拭之又生,或泪液清冷稀薄,兼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脉细弱为常见症的流泪证候[2]。
7.1.3.1 症状
眼泪常流,拭之又生,清冷而稀薄,兼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脉细弱。
7.1.3.2 证候分析
“泪为肝液,肾主五液,肝肾不足,泪失约柬,自然流出,平素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属肝肾不足。
7.1.3.3 治法
养肝益肾,固摄止泪。
7.1.3.4 方药治疗
肝肾两虚可用左归饮加减治疗。方中熟地滋补肝肾,养血益精,为左归饮之主药;山萸肉、枸杞子助主药补肝肾,山药补脾肾,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肾阳虚者,加巴戟天、肉苁蓉、桑螵蛸,以加强补阳作用。迎风尤甚者,加防风、白芷。
肝肾两虚者可用左归丸或菊睛丸,酌加川芎、白芷、五味子、蕤仁等[1]。
7.1.4 肺虚风袭
流泪·肺虚风袭证(lacrimation with pattern of lung deficiency and wind invasion)是指肺虚风袭,以目无赤痛,冷泪症迎风而出,或见咳喘无力,声音低怯,自汗畏风,神疲乏力,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弱为常见症的流泪症证候[2]。
7.2 外治法
(三)手术疗法。
如排泪窍道高度狭窄或阻塞者,可先行泪道探插术。注意不可造成假道。仍不通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手术治疗,如泪道扩张术、泪小管吻合术和泪囊鼻腔吻合术等。
7.3 针灸疗法
泪窍未受阻而冷泪症者,用针刺疗法效果甚佳。方法是取同侧睛明穴,进针5—8分深,轻度捻转,以出现酸麻胀感为度,留针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如泪液较多,可将针用火烧热,待温后再针。
古代还有用灸法治流泪的,《银海精微·充风泪出》云:“久流冷泪症,灸上迎香二穴,天府二穴,肝俞二穴,第九骨开各对寸”。又云:“治肝虚迎风泪出不止,宜灸睛明二穴,系大眦头,风池二穴,临泣二穴”。
8 文献摘要
《儒门事亲·风冲泣下》:“夫风冲泣下者,俗呼风冷泪症者是也”。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迎风冷泪,不论何时何风,见则冷泪症交流,若赤烂障翳者非也,乃水木二家血液不足,阴邪之患与热泪带火者不同,久而失治则有内障视渺等阴证生焉,与无时冷泪症又不同,此为窍虚,因邪引邪之患,无时冷泪症则内虚,胆肾自伤之患也”。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无时冷泪症证,目不赤不痛,若无别病,只是时常流出冷泪症,甚则视而昏渺也,非比迎风冷泪症,因虚引邪,病尚轻者。盖精液伤耗,肝胆气弱,膏涩肾水不足,幽隐之病已甚”。
9 参考资料
治疗冷泪症的穴位
- 腕骨
。主治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角膜白斑,目流冷泪,指挛臂痛,热病汗不出,疟疾,胁痛,寒热,黄疸,...
- 鼻穿
奇穴治疗诀》)穿鼻。出处:《备急千金要方》:久流冷泪,灸上迎香二穴……鼻穿穴的定位:标准定位:上迎香...
- 上迎香
鼻(《刺疔捷法》)。出处:《备急千金要方》:久流冷泪,灸上迎香二穴……上迎香穴的定位:标准定位:上迎...
- 鼻通
奇穴治疗诀》)穿鼻。出处:《备急千金要方》:久流冷泪,灸上迎香二穴……鼻通穴的定位:标准定位:上迎香...
- 完骨
。主治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角膜白斑,目流冷泪,指挛臂痛,热病汗不出,疟疾,胁痛,寒热,黄疸,...
- 更多治疗冷泪症的穴位
治疗冷泪症的方剂
- 五倍丸
(汤浸去皮,别研细)。主治:肝肾久虚,眼目昏暗,冷泪多,赤目,生翳膜气晕,不睹物。用法用量:每服20...
- 还阳汤
胡索半两,太阴玄精石1分。主治:伤寒阴毒,四肢厥冷,时有汗。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葱白1...
- 金锁正阳丹
肛,心气痛,气块,妇人红脉不行,及产后诸疾,眼多冷泪。用法用量:每服1丸,常服空心盐汤送下;小肠气痛...
- 彭祖丸
卫,开益智慧,令寒暑风湿气不能伤人。令目睛光明,冷泪不复出,筋力强健,悦泽肌肤。主治:劳虚风冷百病。...
- 二霜膏
少许。制法:上为细末,用糖半两,研匀为膏。功能主治:冷泪眼。用法用量:铜箸点之。摘录:《续本事》卷四...
- 更多治疗冷泪症的方剂
治疗冷泪症的中成药
- 愈风丹
;遍身疥癣肺风,茶送下;口眼歪斜,茶汤送下;迎风冷泪,米泔汤送下;手足皮肿,天麻汤送下;大肠下血,烧...
- 加减地黄丸
暗,膜入水轮,漏睛眵泪,眼见黑花,视物不明,混睛冷泪,翳膜遮障;及肾藏虚惫,肝受虚热;及远年近日,暴...
- 赛空青眼药
目赤肿痛,翳膜外障,流泪羞明。用法与用量外用。用冷开水浸润后,涂入眠角,一日2~3次。规格每支重0...
- 拨云眼膏
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加入到已干热灭菌、滤过并冷至约50℃的凡士林1370g和羊毛脂123g中,...
- 拨云复光散
一次0.3g,一日3次。外用,取适量,用蒸馏水或冷开水溶散后,点入眼睑内,一日2~4次。注意孕妇忌...
- 更多治疗冷泪症的中成药
冷泪症相关药物
- 桑麻丸
【标准来源】部标五册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药品名称】品名:桑麻丸汉...
- 珍珠八宝眼药
【标准来源】部标六册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药品名称】品名:珍珠八宝...
- 明目地黄丸(浓缩丸)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明目地黄丸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
- 熊胆丸
,羞明多泪。【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禁忌】孕妇禁用。【注意事项】1.忌生冷油腻食物...
- 珍珠八宝眼药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珍珠八宝眼药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消障明目,止痛退肿。用于红筋...
- 更多冷泪症相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