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脉颗粒

目录

1 拼音

lè mài kē lì

2 英文参考

Lemai Keli

3 概述

乐脉颗粒为中成药,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亦记载有此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4 组成

丹参499g,川芎、赤芍、红花各249.5g,香附、木香各124.75g,山楂62.4g[1]

5 制法

以上7味,按照颗粒剂工艺制成1000g,每袋装3g[1]

6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每次1~2袋,一日3次[1]

7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化瘀通脉[1]。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头痛、眩晕、胸痛、心悸;冠心病心绞痛、多发性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1]

8 乐脉颗粒药典标准

8.1 品名

乐脉颗粒

Lemai Keli

8.2 处方

丹参499g、川芎249.5g、赤芍249.5g、红花249.5g、香附124.75g、木香124.75g、山楂62.4g

8.3 制法

以上七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于离心薄膜蒸发器内[2]低温(45~5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30的清膏,在间歇式流化床内与混合均匀的糊精-预胶化淀粉600g(l:1)及甜菊素1‰~2‰流化[2],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即得。

8.4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色的颗粒;味微苦。

8.5 鉴别

(1)取本品5g,加水30ml,振摇,加乙醚40ml,振摇提取3分钟,离心,分取乙醚液,加无水硫酸钠1g,振摇,滤过,残渣用乙醚10ml分两次洗涤,滤液与洗液合并,挥干,残渣加乙醚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含0.7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1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2)取川芎对照药材1g,加水30ml,振摇,加乙醚40ml,剧烈振摇提取3分钟,离心,分取乙醚液,加无水硫酸钠1g,振摇,滤过,残渣用乙醚10ml分两次洗涤,滤液与洗液合并,挥干。残渣加乙醚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与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醚(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3)取本品5g,加水30ml,振摇,加乙醚40ml,振摇提取3分钟,离心,分取乙醚液,加4%氢氧化钠溶液15ml,用力振摇提取,分取乙醚液,加无水硫酸钠1g,振摇,滤过,残渣用乙醚10ml分两次洗涤,滤液与洗液合并,挥干,残渣加乙醚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香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醚(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试液,105℃加热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8.6 检查

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C)。

8.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8.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异丙醇—甲醇—醋酸—水(2:25:2:7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

8.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在80℃干燥1小时的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8.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混匀,研细,取约0.5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稀乙醇适量,振摇提取1小时,加稀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8.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袋含赤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不得少于15mg。

8.8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化瘀通脉。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头痛、眩晕、胸痛、心悸;冠心病心绞痛、多发性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8.9 用法与用置

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8.10 规格

每袋装3g

8.11 贮藏

密封,置干燥处。

8.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9 乐脉颗粒中药部颁标准

9.1 拼音名

Lemai Keli

9.2 标准编号

WS3-B-2308-97

9.3 处方

丹参 499g 川芎 249. 5g 赤芍 249. 5g 红花 249. 5g 香附 124. 75g 木香 124. 75g 山楂 62. 4g

9.4 制法

以上七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5小时,滤过,滤液于离心薄膜蒸发器内进行低温(45~5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30(50~60℃),在间歇式流化床内与乳糖流化,干燥,制成颗粒 1000g,即得。

9.5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色的颗粒;味微苦。

9.6 鉴别

(1)取本品 5g,置分液漏斗中,加水30ml振摇,加乙醚40ml,振摇3分钟, 离心,取乙醚液加无水硫酸钠 1g,振摇,滤过,残渣用乙醚10ml分两次洗涤,洗液与滤液合并,挥干,残渣加乙醚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含0.7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2)取川芎对照药材1~ 2g,置分液漏斗中,加水30ml振摇,再加乙醚40ml,剧烈振摇3分钟,静置分层,分取乙醚液,加无水硫酸钠 1g,振摇、滤过,残渣用乙醚10ml分2 次洗涤,洗液与滤液合并,挥干,残渣加乙醚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

(1)项下供试品溶液和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醚-正己烷(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白色荧光斑点。

9.7 检查

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C)。

9.8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异丙醇- 36%醋酸-水(25:2:2:7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甙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芍药甙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乙醇使溶解,制成每 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必要时可稀释)。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约0. 5g,精密称定,加50%乙醇少许,研磨使溶解,移入50ml量瓶中,再用50%乙醇适量分次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5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25℃±2℃时振摇提取1小时,静置,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计算,即得。  本品每 1g含赤芍以芍药甙(C23H28O11)计,不得少于5mg。

9.9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解郁化瘀,养血通脉。用于冠心病、动脉硬化、肺心病、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等心脑血管疾病属气滞血瘀所致的头痛 、眩晕 、胸痛、心悸等症。

9.10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3~ 6g,一日3次。

9.11 规格

每袋装 3g

9.12 贮藏

密封,避光,置阴凉干燥处。

四川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10 乐脉颗粒说明书

10.1 药品名称

乐脉颗粒

10.2 药品汉语拼音

Lemai Keli

10.3 剂型

每袋装3g。

10.4 性状

乐脉颗粒为黄棕色至棕色的颗粒;味微苦。

10.5 乐脉颗粒的主要成份

丹参、川芎、赤芍、红花及山楂等。

10.6 乐脉颗粒的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化瘀通脉。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头痛、眩晕、胸痛、心悸;冠心病心绞痛、多发性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10.7 乐脉颗粒的药理作用

药理实验表明,乐脉颗粒具有明显的降低全血及血浆粘滞度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素的形成,扩张脑、心、肾微血管,增加血流量及血流速度,由此而产生调节血压作用,降低肺动脉压,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兴奋作用。

10.8 乐脉颗粒的适应证

乐脉颗粒适用于动脉硬化、急慢性脑血管疾病(脑血栓、脑出血、脑动脉供血不足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卒中后遗症及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等心脑血管疾病。乐脉颗粒与抗感染药合用治疗肺心病可明显改善病人呼吸功能和右心功能,消除腹水及水肿等。乐脉颗粒还用于因气滞血瘀造成的胸痛心闷、气短心悸、头痛眩眩晕、心躁失眠、抑郁健忘、肢冷麻木、行动不便、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等以及妇科经血不调等症均有显著疗效。

10.9 乐脉颗粒的不良反应

目前尚未见有临床报道。

10.10 乐脉颗粒的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6~8周为1个疗程,长期服用疗效更佳。

11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4.
  2. ^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