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阻塞或狭窄

目录

1 拼音

lèi dào zǔ sāi huò xiá zhǎi

2 疾病分类

眼科

3 疾病概述

泪道起始部(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管径窄细,位置表、浅,并与结膜囊相通,容易受到炎症、外伤影响而发生阻塞。鼻泪管下端也是一个解剖学狭窄段,易受鼻腔病变的影响出现阻塞。

4 疾病描述

泪道起始部(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管径窄细,位置表浅,并于结膜囊比邻相通,容易首先炎症、外伤的影响而发生阻塞。鼻泪管下端也是一个解剖学狭窄段,易受鼻腔病的影响出现阻塞。

5 症状体征

主要症状为泪溢。泪溢可造成不适感,并带来美容上的缺陷。长期泪液浸渍,可引起慢性刺激性结膜炎、下睑和面颊部湿疹性皮炎。病人不断揩拭眼泪,长期作用可致下睑外翻,从而加重泪溢症状。

1、婴儿泪溢

泪液排出部在胚胎成长中逐渐形成,其中鼻泪管形成最迟,常常到出生时鼻泪管下段五仍有一粘膜襞(Hasner瓣)部分或全部遮盖鼻泪管开口,一般在出生后数月内可自行开通。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完全,没有完成“管道化”,或留有膜状物阻塞,是婴儿泪溢的主要原因。婴儿泪溢可单眼或双言发病,类囊若有继发感染,可出现粘液脓性分泌物,形成新生儿泪囊炎。

2、成人泪溢

多见于老年人,因功能性或器质性职道阻塞造成泪溢,在刮风或寒冷气侯症状加重。

(1)功能性泪溢:相当多的成人泪溢并无明显的泪道阻塞,泪道冲洗通畅。泪溢为功能性滞留,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松驰,泪液泵作用减弱或消失,泪液排出障碍,出现泪溢出。

(2)器质性泪溢:上述列举的泪道阻塞或狭窄原因引起的泪溢均属器质性。

6 疾病病因

1、眼睑及泪点位置异常,泪点不能接触泪湖。

2、泪点异常,包括泪点狭窄、闭塞或缺如,泪液不能进入泪道。

3、泪小管至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包括先天性闭锁、炎症、肿瘤、结石、外伤、异物、药物毒性等各种因素引起的泪道结构或功能不全,致泪液不能排出。

4、其他原因,如鼻阻塞等。

7 病理生理

泪道起始部(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管径窄细,位置表浅,并于结膜囊比邻相通,容易首先炎症、外伤的影响而发生阻塞。鼻泪管下端也是一个解剖学狭窄段,易受鼻腔病的影响出现阻塞。

8 诊断检查

器质性泪道阻塞或狭窄可发生在泪道的任何部位,确定阻塞部位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十分重要。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1、染料实验 于双眼结膜囊内滴入2%荧光素钠溶液,5min后观察和必须双眼泪膜中荧光素消退情况,如一眼荧光素保留较多,表明该眼可能有相对性泪道阻塞;或滴入2%荧光素钠2min后,用一湿棉棒擦试下鼻道,若棉棒带绿黄色,说明泪道通畅或没有完全性阻塞。

2、泪道冲洗术 采用钝圆针头从泪点注入生理盐水,根据冲洗液体流向,判断有无阻塞及阻塞部位。

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表明泪道通畅;

②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为泪小管阻塞;

③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由上泪点返流,为泪总管阻塞;

④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狭窄;

⑤冲洗液自上泪小点返流,同时有粘液脓性分泌物,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3、泪道探通术

诊断性泪道探通有助于证实上泪道(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阻塞的部位,治疗性泪道探通主要用于婴幼儿泪道阻塞。对成人鼻泪管阻塞,泪道探通多不能起到根治效果。

4、X线碘油造影

用以显示泪囊大小及阻塞部位。

9 治疗方案

1、婴儿泪道阻塞或狭窄可试用手指有规定地压迫泪囊区,自下睑千分之下线内侧与眼球之间向下压迫,压迫数次后点抗生素眼液,每日3-4次,坚持数周,能够促使鼻泪管下端开放。大多数患儿可随着鼻泪管开口发育开通而自愈,或经过压迫痊愈。若保守治疗无效,半岁以后可考虑泪道探通术。

2、功能性泪溢 可试用硫酸锌及肾上腺素溶液点眼,以收缩泪囊粘膜。

3、泪点狭窄、闭塞或缺如 可用泪点扩张器扩张或泪道探针探通。

4、睑外翻、泪点位置异常 可与泪点下放切除一水瓶椭圆形结膜及结膜下结缔组织,结膜水平缝合后缩短,即可矫正睑外翻,使泪点复位。如病人有眼睑松驰,可同时作眼睑水平缩短术。此外也可试行电烙术,电灼泪点下方结膜,术后借助瘢痕收缩使泪点复位。

5、泪管阻塞 可试用泪道硅管留置治疗。近年开展了激光治疗泪管阻塞,通过探针引导导光纤维至阻塞部位,利用脉冲YAG激光的气化效应打通阻塞,术后配合插管或置线,可提高疗效。对于泪总管阻塞,可采用结膜-泪囊鼻腔吻合术,用Pyrex管或自身静脉建立人造泪液导管,将泪液直接从结膜囊引流到泪囊或引流到鼻腔。

10 预后及预防

无特殊。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