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白血病反应

目录

1 拼音

lèi bái xuè bìng fǎn yìng

2 注解

3 概述

类白血病反应是某种因素刺激机体的造血组织而引起的某种细胞增多或左移反应,似白血病现象。其分型较多,包括粒细胞型、红白血病型、浆细胞型以及混合细胞型,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型最多见。本病最多见于某些细菌和病毒的严重感染,亦常出现于恶性肿瘤广泛播散,急性溶血及某些药物反应。 本病以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女发病率无差别。其治疗和预后取决于引起该反应的基本疾病,如果这些基本病是可以治愈的,则类白血病反应也会消失。

4 临床表现

由于类白血病反应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因此无本身特定的临床表现。其症状、体征因原发病不同而异。

5 诊断

5.1 病史及症状

⑴ 病史提问:注意:①是否有细菌、真菌及寄生虫感染。

②是否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病等)及肿瘤性疾病(肾脏肿瘤、白血病等)。

③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氯化锂等药物。

④有无严重烧伤、挤压伤、电击伤;中毒;急性溶血或大量失血;是否处于骨髓抑制恢复期等。

⑵ 临床症状:依原发病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5.2 体检发现

主要为原发病的相应体征。

5.3 辅助检查

1. 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可正常(除外急性溶血、大量失血及白血病),血小板计数正常。白细胞数明显增高>25×109/L,最高可达200×109/L,根据对机体刺激因素不同而有不同类型的类白血病反应,可呈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或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分类可见幼稚细胞,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常出现中毒性颗粒和空泡。

2. 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多无明显增高,且无白血病的细胞形态学异常。红系、巨核细胞系正常。

3. 细胞化学染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

4. 遗传学检查:无Ph1染色体。

5.4 鉴别诊断

类白血病反应多有明确诱因,但当原发病较隐蔽时,应注意与白血病鉴别。

6 治疗措施

类白血病反应本身不需要治疗,原发病因去除后,可迅速恢复。故应仔细寻找原发病,积极予以治疗。

6.1 治疗原则

1.对原发病治疗。 2.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6.2 用药原则

因原发病不同每个病人具体用药不尽相同。根据原发病因,选择相应药物治疗。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