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沙热

目录

1 拼音

lā shā rè

2 英文参考

Lassa fever

3 概述

拉沙热(lassa fever)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强烈的国际性传染病。因首例于1969年在尼日利亚东北地区的拉沙镇发现而得名。

居住在西部非洲农村或中心城市多乳头鼠密度高地区的人群为易感人群,年龄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及直接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患病者多。

拉沙热的潜伏期为7~l0天,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可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头痛和弥漫性肌肉及关节疼痛,喉痛、吞咽困难、呕吐、腹痛、腹泻、咳嗽和胸痛。也可有头晕、耳鸣。查体见面部水肿,结膜充血,渗出性咽炎,低血压和低脉压,腹部压痛,有时可出现皮肤斑丘疹。

4 疾病名称

拉沙热

5 英文名称

Lassa fever

6 分类

感染内科 > 病毒性感染 > 病毒性出血热

7 ICD号

A96.2

8 流行病学

8.1 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啮齿类动物,主要是多乳头鼠是拉沙热的天然储存宿主和传染源。

8.2 传播途径

通过接触多乳头鼠尿中排泄大量有感染性的病毒污染物而感染,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是以直接或间接接触为最常见的方式。通过气溶胶传播也有可能。

8.3 人群易感性

居住在西部非洲农村或中心城市多乳头鼠密度高地区的人群为易感人群,年龄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及直接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患病者多。

8.4 流行特征

拉沙热病毒感染大多分布在非洲西部的国家,如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尼日利亚、中非共和国等,全年均可发病。

9 拉沙热的病因

拉沙病毒属沙粒病毒科广沙粒病毒一般和啮齿类宿主的慢性感染有关。拉沙病毒为多形性的两节段RNA病毒,有包膜,对脂溶剂和去垢剂敏感。

10 发病机制

拉沙热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发热期持续存在严重病毒血症,中和抗体出现较晚以及同时存在病毒和特异性抗体,提示可能有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严重损害。

病理解剖表现为多器官充血、水肿。胸腔、腹腔、心包可有血性渗出。颈、面、肩、背部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及水肿。镜检发现心脏充血和间质性水肿。肺充血、水肿。脾充血,白髓萎缩,淋巴滤泡减少。肝脏从变性、脂肪浸润到严重的广泛性嗜酸性坏死。肾脏可呈局灶性肾小球坏死。

11 拉沙热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7~l0天,拉沙热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可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头痛和弥漫性肌肉及关节疼痛,喉痛、吞咽困难、呕吐、腹痛、腹泻、咳嗽和胸痛。也可有头晕、耳鸣。查体见面部水肿,结膜充血,渗出性咽炎,低血压和低脉压,腹部压痛,有时可出现皮肤斑丘疹。第2~4周进入恢复期。

12 拉沙热的并发症

拉沙热可并发低血压性休克、急性肾衰竭和严重出血。

13 实验室检查

拉沙热的发病早期可有中等程度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延长。半数病人尿中蛋白质增多,并可查出异常的沉淀物如细胞和颗粒管型。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拉沙热的可靠依据,通常将病人的血接种到Vero细胞培养基中,也可将病人的尿、咽部冲洗液、胸水、腹水和心包液接种分离病毒。检测抗体可用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14 辅助检查

RT-PCR法可用于拉沙热的早期诊断。

15 拉沙热的诊断

由于拉沙热缺乏特异性表现,故诊断困难。

1.有发热、化脓性咽炎和蛋白尿的病人患拉沙热的可能性约80%。

2.分离到拉沙病毒,抗拉沙病毒抗体4倍增高,IgM抗体阳性,IgG抗体滴度在1∶512以上等,其中的任何一条阳性可确诊。

16 鉴别诊断

拉沙热同裂谷热。需与夸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钩体病、流脑、败血症等相鉴别。

17 拉沙热的治疗

拉沙热患者早期用利巴韦林,疗程10天,取得疗效。用富含中和抗体的免疫血浆治疗有很好效果,但得到高滴度中和抗体的血浆较困难。支持疗法包括维持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等。

18 预后

拉沙热的死亡多发生在病程1~2周,病死率为30%~50%。

19 拉沙热的预防

拉沙热目前尚无疫苗。预后主要是防鼠、灭鼠,做好个人防护。

20 相关药品

凝血酶、利巴韦林

21 相关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补体结合试验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