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竻

目录

1 拼音

lǎo shǔ lè

2 《中医大辞典》·老鼠竻

老鼠竻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中草药通讯》1973,(6):28~35记载的水飞蓟之别名[1]

2.1 别名

水飞雉、奶蓟、老鼠簕、菜蓟[2]

2.2 来源及产地

菊科植物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 (L.)Gaertn.的果实和种子[2]。原产南欧至北非,我国西北、华北等地区有引种栽培[2]

2.3 性味

苦,凉[2]

2.4 功能主治

功在保肝,利胆[2]。主治急、慢性肝炎[2]

2.5 用法用量

内服:用水飞蓟素,每次70~140g,每日三次,至少服五至六周;症状改善后,给予维持量,每次35~70g,每日三次[2]。用糖衣丸(每粒35g)亦可[2]

2.6 化学成分

种子和果实中含水飞蓟素(Silybin),异水飞蓟素(Silydianin),次水飞蓟素(Silychristin),脱氢水飞蓟素,聚水飞蓟素(Silybinomer)等成分[2]。还含槲皮素、双氢槲皮素、脱氢二松柏醇等,又含脂肪油,内有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肉豆蔻酸、山萮酸等[2]

2.7 药理作用

水飞蓟素具有较强的护肝作用,能对抗多种药物引起的肝损害[2]。治疗肝炎、肝硬变以及各种类型的肝损伤,包括脂肪肝等有效[2]。并有抗X射线的作用[2]。能降低血脂,稳定肝细胞膜[2]。水飞蓟还可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抗心肌梗死和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抑制醛糖还原酶[2]

3 《*辞典》·老鼠竻

3.1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3.2 拼音名

Láo Shǔ Lè

3.3 别名

老鼠怕(《生草药性备要》),软骨牡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3.4 来源

为爵床科植物老鼠竻的根及茎。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3.5 原形态

直立稍分枝灌木。茎圆柱形,高0.5~1.5米,淡绿色。叶柄基部具1对短而锐利的刺;叶对生,革质,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9~14厘米,光亮,边缘有深波状齿缺,齿刺状;叶柄长1厘米以下。穗状花序顶生,单生,稠密或间断;花长约4厘米,下承托以苞片1枚和相似的小苞片2枚;苞片卵形,绿色,紧粘,长7~8毫米;萼片4,绿色,长1~1.2厘米;花冠管长约1厘米,上唇退化,下唇淡蓝色,扩展或外弯,里面被毛;雄蕊4,花丝短而粗,花药1室,有束毛;子房上位,2室,花柱短,2裂。蒴果长2~2.5厘米。花期春至秋季。

3.6 生境分布

生长于潮汐能至的滨海地区。分布我国南部。

3.7 化学成份

根、茎含黄酮甙、酚类和氨基酸。

3.8 性味

《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寒。"

3.9 功能主治

主治痄腮,瘰疬,急、慢性肝炎。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痄腮,颈疬,洗疳疔。治白浊,煲肉食。其蔃煅存性,开油搽瘰疬。"

②《广州植物志》:"根能治积热。"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散瘀,除痰止痛。治急慢性肝炎,肝脾肿大,琳巴结肿大,胃痛,哮喘。"

3.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炖肉。外用:研末调敷。

3.11 摘录

《*辞典》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0.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