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刺

目录

1 拼音

lǎo hǔ cì

2 桑科植物葎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老虎刺

老虎刺为中药名,出自《安徽中草药》,为《新修本草》记载的葎草之别名[1]

2.1 别名

拉拉藤、割人藤、老虎刺[2]

2.2 来源及产地

桑科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 (Lour.) Merr.的全草[2]。除新疆和青海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2]

2.3 性味

甘、苦,寒[2]

2.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热利尿,解毒消肿[2]

1.治热淋,石淋,尿血,小便不利,水肿,腹泻,痢疾,肺结核潮热,盗汗,肺热咳嗽,肺脓疡[2]。煎服:9~30g[2]

2.治风湿性关节炎,瘰疬,痈疖肿毒,毒虫咬伤,鲜草捣敷;皮肤瘙痒,湿疹,痔疮,脱肛,煎水洗[2]

2.5 化学成分

叶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大波斯菊苷、牡荆素、胆碱、天门冬酰胺、挥发油、鞣质等[2]。挥发油中主含β-葎草烯[2]。球果含葎草酮、羽扇酮[2]

2.6 药理作用

球果含葎草酮、羽扇酮,二者都有抑菌作用[2]。羽扇酮、葎草酮在体外对结核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3]

3 夹竹桃科老虎刺的根·《全国中草药汇编》·老虎刺

3.1 别名

假虎刺、绣花针、三棵针、刺檀香、刺郎果、黑奶奶果

3.2 来源

夹竹桃科老虎刺Carissa spinarum L.,以根入药。

3.3 生境分布

福建、贵州、云南。

3.4 性味

苦、辛,温。

3.5 功能主治

功在消炎,解热,止痛。主治黄疸型肝炎,胃痛,风湿关节炎,疮,疖,淋巴腺炎,急性结膜炎,牙周炎,咽喉炎。

3.6 用法用量

0.3~1两。

3.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0.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78.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7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