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痘病毒亚科

目录

1 拼音

kūn chóng dòu bìng dú yà kē

2 英文参考

Entomopoxvirinae

3 中文名称

昆虫痘病毒亚科

4 英文名称

Entomopoxvirinae

5 分类类型

亚科

6 分类

痘病毒科>昆虫痘病毒亚科

7 昆虫痘病毒亚科基本特性

昆虫痘病毒(entomopoxvirus 简称EPV)的研究发端于1963年。病毒粒子呈卵圆形或方形。甲属代表种,西方五月鳃角金黾痘病毒的形态呈卵圆形,大小约450×250毫微米,具有一个侧体和一个单面凹陷的髓核,髓核有一条索状构造,弯曲折成4~5段,其直径约20毫微米,并按粒子的纵轴平行排列。外被三层结构的膜所包围,病毒粒子的外表面呈桑椹状,负染时,可见许多直径22毫微米的球形单位。乙属代表种桑灯蛾痘病毒形态也呈卵圆形,大小为350×250毫微米,具有一个袖套状的侧体和一个圆柱形的髓核,外被两层膜包围着,表面也呈桑椹状,球形亚单位的直径约40毫微米。丙属代表种淡黄摇蚊痘病毒的形态呈方砖形,大小为320×230×110毫微米,具有两个侧体和两侧内凹呈哑铃形的髓核,病毒外膜具珠泡状表面。

病毒粒子含双链DNA,西方五月鳃角金黾痘病毒核酸的分子量为170~240×106道尔顿,桑灯蛾痘病毒核酸分子量为132~142×106道尔顿,而淡黄摇蛾痘病毒核酸分子量为165~250×106道尔顿。基因组中G+C含量为18~26%。在乙属的桑灯蛾痘病毒粒子中含有四种酶:核苷酸磷酸水解酶、依赖DNA的RNA聚合酶、中性DNA酶及酸性DNA酶。

昆虫痘病毒是Vago首次从鞘翅目的西方五月鳃角金黾中分离而得。嗣后,世界各地相继在鳞翅目、直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的昆虫中记录有昆虫痘病毒的存在,其地理分布相当广泛。昆虫痘病毒的形态学和某些理化性质与脊椎动物的痘病毒十分相似,但生物学特性却不同,也不存在血清学关系。

昆虫痘病毒的病理特征各属成员有所不同。甲属痘病毒致病过程极为缓慢,幼虫被病毒感染后,于20℃情况下,经5~6个月才出现死亡。感病幼虫的外部症状不明显,但行动迟缓,失去原有的弹性,虫体软弱,体色发白。蛹和成虫期也能被病毒感染。病毒在幼虫脂肪体和血球细胞的细胞质中增殖,形成两种不同形态的包涵体:球状体和纺锤体。乙属痘病毒感染宿主后发病过程比甲属快,一般接种后16~18天死亡。死虫体软、肥大,体色变白,化蛹常受阻。病毒主要在病虫的脂肪体和血球细胞的细胞质中复制和形成包涵体。桑灯蛾病毒包涵体曾在中肠细胞、真皮组织、肌肉细胞气管皮膜细胞的细胞质内发现。丙属病毒感染寄主后,虫体出现不规则的白色斑点,经二个月发病死亡。病虫一般不能羽化。病毒主要在血球细胞中增殖,但不同寄主还在脂肪体及其他组织细胞中形成包涵体,但不形成纺锤体。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