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布丸

目录

1 拼音

kūn bù wán

2 《外台秘要》卷二十三引《广济方》:昆布丸

2.1 处方

昆布60克(洗去咸汁)通草30克 羊靥2具(炙)海蛤30克(研)马尾海藻30克(洗去咸汁)

2.2 制法

上五味,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2.3 功能主治

治瘿气,胸膈满塞,项颈渐粗。

2.4 用法用量

细细含咽汁。

2.5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生菜、热面、炙肉,蒜、笋。

2.6 摘录

《外台秘要》卷二十三引《广济方》

3 《外台》卷二十三引《广济方》:昆布丸

3.1 别名

通气丸

3.2 处方

昆布2两(洗去咸汁),通草1两,羊靥2具(炙),海蛤1两(研),马尾海藻1两(洗去咸汁)。

3.3 制法

上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3.4 功能主治

气瘿,胸膈满塞,咽喉项颈渐粗。

3.5 用法用量

通气丸(《圣济总录》卷一二五)。方中通草,《圣济总录》作“木通”。

3.6 注意

忌生菜,热面,炙肉,蒜,笋。

3.7 摘录

《外台》卷二十三引《广济方》

4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昆布丸

4.1 处方

昆布(洗去咸,炙)1两半,海藻(洗去咸,炙)1两半,蒺藜子(炒,去角)1两半,芜荑仁(炒)1两半,槟榔(锉)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2两,大麻仁(研)2两,木香3分,黄耆(锉)3分,诃黎勒(炮,去核)3分,陈橘皮(去白,炒)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1两。

4.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

阴疝肿大偏坠。

4.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

4.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5 《圣惠》卷五十:昆布丸

5.1 处方

昆布1两半(洗去咸味),羚羊角屑半两,柴胡3分(去苗),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木通3分(锉),槟榔3分,诃黎勒皮1两半,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射干半两,川朴消1两,桂心1两,百合1两,紫苏子半两(微炒),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5.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五噎,喉咽妨塞,食饮不下。

5.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不拘时候,以热酒送下;夜饭后,取1丸如弹丸大,绵裹,含化咽津。

5.5 摘录

《圣惠》卷五十

6 《济生》卷八:昆布丸

6.1 处方

昆布(洗)1两,海藻(洗)1两,小麦1两(好醋煮干)。

6.2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杏核大。

6.3 功能主治

一切瘿瘤,不问久新。

6.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噙咽。

6.5 摘录

《济生》卷八

7 《圣惠》卷四十二:昆布丸

7.1 处方

昆布3分(洗去咸味),赤茯苓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甘草1分(多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干姜1分(炮裂,锉),木香半两,诃黎勒皮1两,槟榔3分。

7.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3 功能主治

胸痹气闷,喉中噎塞。

7.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不拘时候,以温酒送下。

7.5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8 《外台》卷十九引苏恭方:昆布丸

8.1 别名

吴茱萸丸

8.2 处方

吴茱萸4两,荜茇4两,茯苓4两,白术4两,曲葶苈(熬)4两,昆布4两(洗),杏仁(去皮尖,熬)3两,枳实(炙)3两,大黄3两,干姜3两,旋覆花1两半,橘皮3两半(1本有半夏6两,以汤洗熬之,射干3两。又1本无旋覆花、干姜、大黄、杏仁、橘皮)。

8.3 制法

上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8.4 功能主治

脚气夏盛秋歇,毒气既谢,风缓犹在,若诸病皆退,但苦食腹胀不安,为气在咽喉,吐不出,咽不入,心闷痰满,食已吐酢水者。

8.5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1日2次。利多减之,不利加之,常令微利,觉病退则止,发便服之。

8.6 注意

不可常服,令人瘦。忌羊肉、饧、桃、李、雀肉、酢物。

8.7 摘录

《外台》卷十九引苏恭方

9 《外台》卷十引《古今录验》:昆布丸

9.1 处方

大黄1两,消石1两,海藻(洗)1两,水银1两,昆布3两(洗),苦瓠瓣40枚,葶苈半升(熬),通草2分,桃仁50枚(熬)。

9.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3 功能主治

胸满上气。

9.4 用法用量

先食服3丸,1日2次。

9.5 摘录

《外台》卷十引《古今录验》

10 方出《外台》卷二十三引《肘后方》,名见《医心方》卷十六引《范汪方》:昆布丸

10.1 处方

昆布、海藻各等分。

10.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杏核大。

10.3 功能主治

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者。

10.4 用法用量

含,稍稍咽汁,1日4-5次。亦可酒浸服。

10.5 摘录

方出《外台》卷二十三引《肘后方》,名见《医心方》卷十六引《范汪方》

11 《医心方》卷十六:昆布丸

11.1 处方

昆布8两(炙),海藻7两(洗,炙),小麦1升(熬),海蛤5两,松萝4两,连翘2两,白头翁2两。

11.2 制法

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3 功能主治

瘿瘤,诸瘘。

11.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1日3次,稍加至30丸。

11.5 摘录

《医心方》卷十六

12 《卫生总微》卷十九

12.1 方名

昆布丸

12.2 别名

昆布丹

12.3 组成

昆布1两(洗去咸味),海藻1两(洗去咸味),龙胆草(去芦)1两,槟榔半两,甜葶苈1两(隔纸炒紫色,研细),牵牛子半两(炒)。

12.4 主治

小儿项瘿。

12.5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人参汤送下。

12.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12.7 附注

昆布丹(《普济方》卷四○五)。

13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13.1 方名

昆布丸

13.2 组成

昆布(洗去咸,焙末)1两,舂杵头细糠1合。

13.3 主治

膈气噎塞,食物不下。

13.4 用法用量

含化咽津。

13.5 制备方法

上用老牛涎1合,生百合汁1合,2味慢火煎,入蜜搅成膏,搜前药和丸,如鸡头子大。

14 《圣惠》卷三十五

14.1 方名

昆布丸

14.2 组成

昆布1两(洗去咸味),诃黎勒皮1两,槟榔1两,松萝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海藻1两(洗去咸味),木通2两(锉)。

14.3 主治

瘿气初结,咽喉中壅闷,不治即渐渐肿大。

14.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温酒送下。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千金》卷三

15.1 方名

昆布丸

15.2 组成

昆布2两,海藻2两,芍药2两,桂心2两,人参2两,白石英2两,款冬花2两,桑白皮2两,茯苓2两半,钟乳2两半,柏子仁2两半,紫菀1两,甘草1两,干姜1两6铢,吴茱萸1两半,五昧子1两半,细辛1两半,杏仁100枚,橘皮5合,苏子5合。

15.3 主治

妇人胸中伏气。

15.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酒送下,1日2次。加至40丸。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6 方出《外台》卷十九引苏恭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五

16.1 方名

昆布丸

16.2 组成

昆布8两,射干4两,茯苓2两,干姜2两,羚羊角屑3分,橘皮3分,杏仁5分(去皮尖双仁,炒),荜茇6分,吴茱萸6分,大黄6分(大小便闭涩者,大黄无不须用)。

16.3 功效

下气消胀。

16.4 主治

诸脚气,定时候间满腹胀,不能食者。

16.5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利多服7丸,以意消息。气发服已前丸得定,如不定,作槟榔皮汤压之。

16.6 加减

不能食者,加白术6分,曲末10分。

16.7 制备方法

上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16.8 用药禁忌

忌酢物、桃李、雀肉。

17 《医心方》卷十六引《陶氏效验方》

17.1 方名

昆布丸

17.2 组成

昆布2分,松萝2分,海藻5分。

17.3 主治

瘿病。

17.4 用法用量

含咀嚼,咽其汁,日3次,夜1次。

1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白蜜为丸,如李子大。

18 《圣惠》卷九十二

18.1 方名

昆布丸

18.2 组成

昆布3分(洗去咸味),茴香子半两(微炒),木香1分,甘草(多微赤,锉)1分,黄柏(锉)1分,丁香1分,烂牡蛎(生用)1分,铜青1分。

18.3 主治

小儿骨疳攻注,连肾外囊肿胀,或疼,或偏坠。

18.4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3丸,空心以熟甘草煎汤送下。

1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枣肉和丸,如麻子大。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