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距增宽症

目录

1 拼音

kuàng jù zēng kuān zhèng

2 英文参考

orbital hypertelorism

3 概述

眶距过宽征(orbital hypertelorism)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两眼眶间骨性距离过宽而导致外形和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正常成年人的眼眶间距(interorbital distance,IOD)在30mm左右(一般来说,西方人的IOD较东方人为小)。眶距过宽征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症状,可由多种与颅面部畸形有关的疾病引起。最常见的为颅面裂(以Tessier 0~14、1~13号裂多见),其次为额鼻部发育不良、颅缝早闭(包括Crouzon、Apert综合征等)、额鼻筛型脑膜脑膨出、额眶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骨瘤、严重额眶部外伤后畸形等。国内学者报道的44例眶距过宽征中,颅面裂占43.2%(19例),颅缝早闭症占13.6%(6例)。

4 疾病名称

眶距过宽征

5 英文名称

orbital hypertelorism

6 别名

眶距增宽症

7 分类

口腔科 > 口腔颌面外科学 > 颅面畸形

8 ICD号

Q75.2

9 眶距过宽征的病因

眶距过宽征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症状,可由多种与颅面部畸形有关的疾病引起。最常见的为颅面裂(以Tessier 0~14、1~13号裂多见),其次为额鼻部发育不良、颅缝早闭(包括Crouzon、Apert综合综合征等)、额鼻筛型脑膜脑膨出、额眶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骨瘤、严重额眶部外伤后畸形等。

10 眶距过宽征的临床表现

眶距过宽征的患者两眼眶之间的距离较正常人为宽,面中部分及梨状孔变得短而宽,同时可伴有外斜视、小眼球、小角膜、或有部分视神经萎缩等。颅面裂患者鼻根部可有骨质凹陷和软组织的外形异常,如睑裂、睑缺损、球结膜囊肿等。脑膜脑膨出患者可有额鼻部的突出肿块或伴有脑积水、眼球突出和脑畸形等。在各类引起眶距过宽征的病因中,以颅面裂所致的畸形最为严重,眶距增宽可达Ⅲ度。颅缝早闭症、脑膜脑膨出等大多为中度眶距增宽,有时也可为单侧眼眶的过宽伴眼眶水平位置的上移(如单侧冠状早闭的斜头畸形)。外伤所致的眶间距增宽严重程度不一,可为单侧发生,也可为双侧发生,其特点为整个眼眶的位置和纵轴没有异常,而是由于眶壁的破碎或塌陷导致眶间距的过宽。

眶距过宽征的诊断除了其明显的颅面部外形异常以外,主要依据为眶间距的测量。眶间距(IOD)是指两眼眶内壁之间骨性的宽度,即眼眶骨性标志点泪嵴(Dacryon点)间的距离。眶间距(IOD)的值通常从头颅X线正位片(后前位)上测得。在西方人中,刚出生婴儿的眶间距平均为16mm,以后逐渐增加,女性至13岁时基本稳定,男性则要到21岁时才稳定下来。正常成人,女性眶间距平均为25mm,男性眶间距平均为28mm。

1972年,Tessier按疾病的严重程度确立了眶距过宽征的3度分类标准,即Ⅰ度的眶间距在30~34mm,Ⅱ度的眶间距大于34mm(35~39mm),Ⅲ度的眶间距大于40mm并可伴有筛板下垂、眼球及眶的纵轴分开、外眦至外耳道的距离减少。东方人中,眶间距较西方人稍宽,一般IOD在30~32mm尚属正常。

11 眶距过宽征的并发症

眶距过宽征的患者可伴有外斜视、小眼球、小角膜、或有部分视神经萎缩等。颅面裂患者鼻根部可有骨质凹陷和软组织的外形异常,如睑裂、睑缺损、球结膜囊肿等。脑膜脑膨出患者可有额鼻部的突出肿块或伴有脑积水、眼球突出和脑畸形等。

12 检查

头颅X线正位片(后前位)。头颅CT断层扫描可以较为精确地测量眶间距的值。另一方面,头颅CT水平扫描的断层片上测定视神经的交叉夹角,用以作为估计眶距过宽征严重程度的参考。

13 眶距过宽征的诊断

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可作出诊断。

14 眶距过宽征的治疗

以Tessier颅内外联合径路的眶周矢状截骨后内移眼眶的手术为典型的眶距过宽征矫正术。手术包括冠状切口,额颅部开颅,取下额骨板,在颅内硬脑膜外的直视下进行眶上壁的截骨,继之在颅外行眶内壁、眶外壁和眶下壁的截骨,从各个方向将眼眶向中央靠拢,眼眶骨和移位后的骨间隙植骨和固定(图1)。

颅内外联合径路适于较为严重的眶距过宽征(图2,3)。对于中度的眶距过宽征,可以选择颅外法U型截骨术和Mustarde(1971)内眶壁截开移位术。一些轻度的眶距过宽征或伴有内眦过宽的患者,根据病情及其要求,可进行内眦成形术或重睑术以改善外形(图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