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蜂窝织炎

目录

1 拼音

kuàng fēng wō zhī yán

2 英文参考

orbital cellulitis[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orbital phlegmon[朗道汉英字典]

orbital ethmyphiti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眶蜂窝织炎(orbital cellulitis)是眶内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发病急剧,严重者波及海绵窦而威胁生命[1]。多见于眶周围结构感染灶的眶内蔓延、面部感染[1]。分为眶隔前蜂窝织炎和眶隔后蜂窝织炎[1]

眶蜂窝织炎是儿童眼球突出的最常见病因。不仅会严重影响视力,而且可引起颅内并发症或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常有向颅内蔓延的趋势,引起永久性视力丧失或海绵窦血栓或化脓性脑膜炎而危及生命。

4 疾病分类

眼科

5 眶蜂窝织炎的病因

眶蜂窝织炎多由邻近组织的细菌感染扩展引起,以鼻窦、鼻腔及牙齿为最常见,其次为面部疖肿、睑腺炎,也可发生于眶骨膜炎、眶外伤伴眶内异物存留、手术后感染等。致病菌常常由邻近区域的静脉血留蔓延而来,设备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继而为化脓性炎症。

6 眶蜂窝织炎的症状体征

眶蜂窝织炎从解剖部位可分眶隔和眶隔后的眶蜂窝织炎,但临床上可以是疾病的不同阶段,节可以相互扩展。

6.1 隔前蜂窝织炎

隔前蜂窝织炎是指炎症和感染局限在眶隔之前眼睑和眶周的结构,隔后结构未受感染。主要表现为眼睑水肿,眼球未受累,瞳孔光反射与视力良好,无眼球运动障碍,眼球运动时无疼痛,无球结膜水肿。

6.2 隔后眶蜂窝织炎

隔后眶蜂窝织炎由眶软组织感染引起,常较严重,伴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包括发热,神志萎靡,急性重病面容,白细胞增高。眼球明显前突,眼睑红肿,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甚至突出于睑裂之外,可因高度眼球突出引起暴露性角膜炎。眼球运动明显受限,转动时旁疼痛。触诊时眼睑紧张且压痛明显。如发现视力减退和瞳孔异常,则提示病变累及眶尖部,系眶压过高或炎症及毒素直接侵犯视神经所致。炎症蔓延至眼内,可引起葡萄膜炎,眼底可见视网膜静脉迂曲,视盘水肿。

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引起眶尖综合征,导致视力丧失,颅神经麻痹。感染向颅内扩展,可造成海绵窦血栓、脑膜炎、脑脓肿或败血症,危及生命。

7 眶蜂窝织炎的诊断

根据临床即可诊断。

1.眶隔前蜂窝织炎主要表现为眼睑水肿,疼痛感不重,瞳孔及视力正常,眼球运动正常[1]

2.眶隔后蜂窝织炎临床症状严重,患者疼痛明显。眶内组织高度水肿,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并高度水肿[1]。严重者眼睑闭合不全、视力下降、眼底视网膜静脉扩张、视网膜水肿、渗出[1]。可同时出现发热、恶心、头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中毒症状[1]

3.如感染经眼上静脉蔓延至海绵窦而引起海绵窦血栓,可出现谵妄、昏迷、烦躁不安、惊厥、脉搏减弱危及生命[1]

4.双眶X线检查可以发现眶密度增高[1]。细菌性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1]

8 眶蜂窝织炎的治疗方案

8.1 治疗原发病灶

本病应早期治疗原发病灶,X线平片和CT等检查有助发现邻近组织感染病灶。

8.2 抗菌药物治疗

眶蜂窝织炎一经诊断即应全身足量抗菌药物治疗[1]

1.轻度患者的病变局限于眶隔前部,给予口服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或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疗程7~10天[1]

2.对于累及眶隔后的严重病例首选广谱抗菌药物控制感染[1]

无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口服,成人一次0.5g,每6~8小时1次;或静脉滴注,成人一次0.5~1g,每6~8小时1次[1]。用药两周[1]

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左氧氟沙星0.5g,一日1次,口服或静脉滴注[1]

3.红霉素服药膏涂于结膜囊,一日6~8次,每次长度1~2mm[1]

注意事项:铝、镁、钙等制酸剂及铁、锌剂与喹诺酮类在胃肠道发生螯合,形成难溶物质,影响药物吸收,应避免合用[1]。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与喹诺酮类联合应用,会加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可诱发惊厥,18岁以下慎用[1]

8.3 糖皮质激素治疗

根据病情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8.4 局部治疗

眼局部同时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涂眼膏保护暴露的角膜。

8.5 切开引流

如炎症已化脓局限,形成眶内脓肿,多位于鼓下间隙和肌锥外间隙。可在波动最明显处切开引流,但忌过早手术。

8.6 海绵窦血栓的抢救

若发生海绵窦血栓,应按败血症的治疗原则进行抢救。

9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0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