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进行性牙周炎

目录

1 拼音

kuài sù jìn xíng xìng yá zhōu yán

2 英文参考

rapid progress periodontitis

3 概述

快速进行性牙周炎发生于年轻的成年人,发病年龄范围较宽,大致在青春期到35岁之间,个别患者可超过35岁。有人估计本病约占牙周炎病例的5%。有些患者过去有青少年牙周炎的病史,有人将本病等同于弥漫性青少年牙周炎或青少年后牙周炎。本病由Page等于1983年提出为一独立病名,是指在连续一段时间内观察到病情进展迅速,破坏严重,疗效欠佳,则诊断为本型牙周炎,但关于它的确切定义及诊断标准尚欠完善。

快速进行性牙周炎的牙周损坏弥漫型,可累及大多数牙齿。患者有时可伴有精神抑郁、体重减轻、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在各病例之间牙齿菌斑的沉积量相差悬殊,多数患者有嗜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功能缺陷。

一般情况下,患者对治疗有明显的疗效,但也有少数患者经任何治疗都效果不佳,病情继续迅速加重,直至牙齿丧失。为治疗本病,首先应对患者进行彻底的局部治疗,使牙周组织破坏的进程停止,促使病变转入静止期。局部治疗包括:牙周洁治、根面平整、牙周手术等。同时应对患者进行抗菌治疗,可嘱患者口服甲硝唑或螺旋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连服1~2周。在深牙周袋内放置碘甘油等抗菌药液,也有一定疗效。也应加强支持治疗,如口服维生素C,内服有补肾固齿作用的中药固齿丸。牙周宁是一种植物油不皂化物制剂,每次6片,每日3次,连服3~6个月。

4 疾病名称

快速进行性牙周炎

5 英文名称

rapid progress periodontitis

6 别名

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7 分类

口腔科 > 牙周病 > 牙周炎

8 ICD号

K05.5

9 流行病学

快速进行性牙周炎发生于年轻的成年人,发病年龄范围较宽,大致在青春期到35岁之间,个别患者可超过35岁。有人估计本病约占牙周炎病例的5%。对牙周炎病人的长期追踪观察研究发现,4%~8%约患者牙周病变快速,持续恶化,对治疗反应差。Löe等人在Sri Lanka的研究发现,占人群8%的人发生快速的牙周组织破坏,平均每年牙周附着丧失为0.1~1.0mm。

10 快速进行性牙周炎的病因

快速进行性牙周炎有66%~80%的患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的趋化功能低下或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utologous mixed lymphocyte response)异常。关于本病的龈下菌群了解得尚不充分,主要的细菌有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型普氏菌、侵蚀艾肯菌、具核梭形菌、直肠形沃廉菌、牙密螺旋体等。患者的血清中有高滴度的抗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抗放线共生放线杆菌的特异抗体IgG,表明有这些细菌的感染。

11 快速进行性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Page等描述快速进行性牙周炎的特征有以下9点:

①患者的发病年龄是在青春期至35岁之间,个别患者可在40岁以下。

②病损呈弥漫型,累及大多数牙;

③某些病例(但不是所有病例)以前有过青少年牙周炎病史;

④有严重及快速的牙槽骨破坏,然后破坏过程自然停止或显著减慢;

⑤在活动期牙龈有急性炎症并伴有龈缘区桑葚样增殖,易出血,并有溢脓,静止期炎症消失;

⑥菌斑的沉积量在各病例间相差悬殊;

⑦多数患者具有嗜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功能缺陷;

⑧本型有时伴有全身症状,包括体重减轻,抑郁及全身不适;

⑨一般患者对治疗如刮治和全身药物治疗有明显的疗效,但也有少数患者经任何治疗都效果不佳,病情迅速加重直至牙齿丧失。

12 快速进行性牙周炎的并发症

快速进行性牙周炎有时伴有全身症状,包括体重减轻,抑郁及全身不适。

13 检查

X线片检查。

14 快速进行性牙周炎的诊断

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可做出诊断。

以年龄有35岁以下和全口大多数牙的重度牙周破坏作为诊断RPP的标准在作出此诊断,应先排除一些明显的局部和全身因素。如有条件检测患者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趋化、吞噬功能,血清IgG水平,或微生物学检测,则有助于诊断。有时阳性家族史也有助于诊断本病。

15 快速进行性牙周炎的治疗

1.彻底的局部治疗:包括洁治,根面平整、牙周手术等,使牙周组织破坏的进程停止,病变转入静止期。

2.抗菌治疗:通过微生物学检查,明确龈下菌斑中的优势菌后,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口服甲硝唑或螺旋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连服7~14天。可在根面平整后的深牙周袋内放置缓释的甲硝唑、二甲胺四环素、氯已定等抗菌制齐,也有良好效果。

3.支持治疗:进入维护期后,应进行牙周支持疗法,强调定期复查,严密监控病情,同时给予必要的口腔卫生指导和洁治。维生素C、固齿丸内服。

16 相关药品

甲硝唑、螺旋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维生素C

17 相关检查

维生素C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