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转移性癌瘤

目录

1 拼音

kǒu qiāng hé miàn bù zhuǎn yí xìng ái liú

2 英文参考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etastatic carcinoma

3 概述

原发癌瘤位于身体任何部位经血循或淋巴道转移到口腔颌面部的癌瘤,称为口腔颌面部转移性癌瘤。口腔颌面部转移性癌瘤可转移至软组织,也可以转移至骨内;前者称软组织转移癌,后者称颅、面、颌骨转移癌。

软组织转移性癌瘤主要见于口腔内,约50%转移至牙龈;25%转移至舌,余为其他部位。在国外,软组织转移癌中,男性约有1/3来自肺癌,其次为肾癌与恶性黑色素瘤。女性中约25%源自乳腺癌,其次为生殖器官、肺、骨和肾恶性肿瘤。

骨转移性癌主要发生在颅骨与下颌骨、上颌骨不多见。国外一组62例原发于口腔外的癌瘤病例尸检结果发现,10例(16%)组织学证实已有下颌骨内转移,但在X线像上,即使是把尸体下颌骨取下来摄片,亦未能发现有任何转移的证据,说明下颌骨转移性癌实际发生的几率要远比临床为高。在骨性转移癌中,国外以来自乳腺、肺、甲状腺、前列腺和肾的癌瘤最常见;其他骨骼原发的肉瘤也可以转移至口腔颌面部,但很罕见。

4 疾病名称

口腔颌面部转移性癌瘤

5 英文名称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etastatic carcinoma

6 别名

metastatic carcinoma in the maxillofacial region

7 分类

口腔科 > 口腔颌面外科学 > 口腔颌面部肿瘤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8 ICD号

C76.0

9 流行病学

口腔颌面部转移癌比较少见,临床多为个案报告。据国内5校口腔病理科70年代的统计,在7643例恶性肿瘤标本中口腔颌面部转移癌仅18例,占0.24%。

国外的一项资料表明,在尸解中发现:2/3以上的乳腺癌,1/2以上的前列腺癌,1/3以上的肺癌及肾癌在病员死亡时已有一个或多个骨骼的转移和扩散,其中包括颅、面及颌骨在内。

另一组人群研究资料表明,约40%的上呼吸道、上消化道癌为来自上呼吸道、上消化道以外的器官转移所致;其中又有约50%首发症状系在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并被证实为转移性病灶。

10 口腔颌面部转移性癌瘤的病因

与口腔颌面部直接邻近器官的原发癌瘤,可通过淋巴道转移到口腔颌面部。对身体下部转移到口腔颌面部的可能机制,一般认为是血源性的。在没有肺转移的情况下而出现的口腔颌面部转移,Boston静脉丛——一个缺乏静脉瓣膜的椎静脉丛,可能对肿瘤细胞的逆行转移起主要作用。

11 发病机制

口腔颌面部转移癌的好发病理组织类型,国内外稍有差别,例如国外的前列腺癌患病率高,形成远处转移的病例就相应增多,而在国内却不多见。70年代国内5校口腔病理科统计的18例口腔颌面部转移癌瘤中,其病理组织类型为:甲状腺癌5例,绒毛膜上皮癌5例,肺癌2例,消化道癌2例,其他为肾上腺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肝癌,鼻咽癌各1例。国内一组资料报道近十几年来还诊治过乳腺癌、肾癌转移至颌骨的病例,可能与国内癌谱的变化相一致。

12 口腔颌面部转移性癌瘤的临床表现

口腔颌面部转移性癌瘤多发生于年纪较大的病员。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别,但原发癌瘤的组织类型随性别不同却有一定差别。

发生于口腔内软组织的转移性癌瘤好发于牙槽部。肿瘤多呈结节状,含丰富的血管网,有时表面有溃疡,酷似反应性增生物或肉瘤样肿块。侵犯牙槽突后可出现牙松动,疼痛等症状。

发生于骨内的转移性癌瘤主要表现为颌骨膨胀,有时有疼痛,如位于神经孔、管部位可发生剧烈疼痛,临床曾有被误诊为神经痛者。由于骨质破坏,也可发生牙松动、脱落。X线摄片可见骨质有透光影呈囊性,中心性扩张式破坏;有时边缘呈虫蚀状。此较特殊的是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的转移灶有时可出现新骨形成,致透光阴影与成骨影可同时并存。

有时,转移性癌,特别是血行转移者往往不止1个病灶而呈多发性转移灶。

13 实验室检查

病理检查是必要的,不但可以确定是否为转移性,而且对鉴别是否为多原发性癌瘤也有很大益处。

转移性癌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一般与原发癌瘤一致。但有时对分化差的癌、恶性淋巴瘤和恶性黑色素瘤等很难鉴别,而须借助于免疫组化协助诊断。

14 辅助检查

为寻找原发病灶及确定是否有多发性转移病灶,ECT检查,及进一步行X线摄片或CT与MRI检查,对被诊断为转移性癌瘤病员的诊断都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

15 口腔颌面部转移性癌瘤的诊断

多数情况下,病员有患癌症的历史,因此详细询问病员的过去病史对诊断十分重要。

临床上有的转移病灶由于血循丰富可表现为血管怒张,甚至产生搏动,可被误诊为血管性肿瘤,此可见于肾癌及甲状腺滤泡型腺癌的转移灶,临床医师应予注意。

16 口腔颌面部转移性癌瘤的治疗

转移性癌瘤一般均属晚期病例,即使表现为单发性,实际上也已可能有多处隐匿性转移灶,因此,应以姑息治疗及全身治疗为主,手术意义不大。局部可行放射治疗,然后化疗;即使能切除的病灶,也应于手术后加用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应为转移性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药物应根据病理类型来选择,并可配合中医中药、生物治疗等以求获得延长生命的效果。

17 预后

口腔颌面部转移性癌瘤的预后甚差,几乎没有3、5年生存率的报道;多数病例均在1~2年内死亡。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