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带状疱疹

目录

1 拼音

kǒu qiāng dài zhuàng pào zhěn

2 英文参考

herpes zoster of oral cavity

3 概述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所致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生的、沿神经带状分布、单侧分布、密集成群的疱疹为特点,疼痛明显,愈后极少复发。本病传染性很小,带状疱疹患者不能直接传播带状疱疹病毒,但能在易感人群中造成水痘流行。其传播途径仍为“皮肤-空气-呼吸道”。小儿感染VZV(初发感染)临床表现为水痘,成人表现为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感染在成人约占10%~20%,但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多见。局部外伤、部分系统疾病和急、慢性传染病及中毒等为常见促发因素。

4 疾病名称

口腔带状疱疹

5 英文名称

herpes zoster of oral cavity

6 别名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7 分类

口腔科 > 口腔黏膜病 >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8 ICD号

B02

9 流行病学

口腔带状疱疹甚少发生于儿童(儿童为水痘),12岁后随年龄而发病率递增。20~50岁发病率稳定于3‰,50岁以上为5‰,60岁以上为7‰。老年人不但发病率高,而且病情较严重,60岁以上患者疱疹消退后约有半数遗留顽固的疹后神经痛。

10 口腔带状疱疹的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为口腔带状疱疹的致病病原体,侵犯儿童可引起水痘,在成年人及老年人则引起带状疱疹。机体患水痘后为不全免疫,病毒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或三叉神经节内,不能被体内的高效价抗体清除,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诱发带状疱疹。而患带状疱疹后则为完全免疫,很少复发。

病毒经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中繁殖,经区域淋巴结侵入血循环,扩散在身体各部位(潜伏期12~17天),全身出现斑丘疹和水疱,这就是儿童的水痘,此时病毒沉着于上皮样细胞中,而呼吸道及痘疤均可为传染源。水痘痊愈后,少数潜伏在神经节细胞中的病毒,可在若干年之后在某些激惹情况下活化,沿着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神经支配的皮肤黏膜的细胞内增殖,发生串珠状水疱疹,并按神经分布形成带状。

11 发病机制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为直径150~200nm的20面体的病毒粒子,双链DNA结构,与单纯疱疹病毒(HSV)有较多的同源性,同属疱疹病毒。VZV的研究远少于HSV,原因是VZV在体外难以生长,除猴的动物模型外,尚无其他动物模型。原发的VZV感染可为无症状或表现为水痘(chickpox,varicella)。水痘主要发生在儿童,冬末初春好发,口腔可有疱疹。多数人认为,VZV感染后可获得终生免疫,个别免疫功能缺陷者除外。VZV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沿着感觉神经逆行至三叉神经节细胞潜伏下来。在一定条件下,如感冒、外伤、免疫缺陷等,病毒被激活,通过感觉神经元细胞下行至皮肤黏膜,造成感染发作。VZV感染后的病理表现同HSV。

机体的免疫功能与发病的程度有密切关系,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大面积烧伤及长期大量使用皮质类固醇均易诱发带状疱疹。据报道,在300例艾滋病患者中有5%病前患过带状疱疹,大于同龄人正常发病率的7倍。

12 口腔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

口腔带状疱疹夏秋季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前阶段,常有低热、乏力症状,将发疹部位有疼痛、烧灼感,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可出现牙痛。本病最常见为胸腹或腰部带状疱疹,约占整个病变的70%,其次为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约占20%,损害沿三叉神经的三支分布。但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三叉神经较脊神经更易罹患。

疱疹初起时颜面部皮肤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后在红斑上发生水疱,逐渐增多并能合为大疱,严重者可为血疱,有继发感染则为脓疱。数日后,疱浆混浊而吸收,终呈痂壳,1~2周脱痂,遗留的色素也逐渐消退,一般不留瘢痕,损害不超越中线。老年人的病程常为4~6周,有超过8周者。

口腔黏膜的损害,疱疹多密集,溃疡面较大,唇、颊、舌、腭的病损也仅限于单侧。第一支除额外,可累及眼角黏膜,甚至失明;第二支累及唇、腭及颞下部、颧部、眶下皮肤;第三支累及舌、下唇、颊及颏部皮肤。此外,病毒入侵膝状神经节可出现外鼓膜疱疹,表现为耳痛、面瘫及愈后的听力障碍,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疹后的神经痛持续较久,特别是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半年以上。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病。春秋季多发,儿童较少见。发病前可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患侧皮肤开始有烧灼感、疼痛,局部张力增加。继之皮肤陆续出现不规则红斑,成簇的疱疹,呈粟粒大小透明水疱,周围有红晕, 7~10天结痂脱落,多数2~4周愈合。VZV可侵犯面、颈、胸、腰部神经,15%~20%侵犯三叉神经,极少数情况下,可侵犯运动神经,如面神经。重者可并发肺炎、脑膜炎。根据所侵犯的神经,疱疹呈特征性的带状分布,多为单侧,不超过中线。VZV若侵犯第一支,可发生结膜炎、角膜炎。若侵犯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可发生面瘫、外耳道耳翼疼痛、耳部带状疱疹、口咽部疱疹、耳鸣、味觉下降等,称为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 Hunt syndrome或称Hunt综合征)。带状疱疹随年龄增长,症状也加重,病程延长。有些患者在疱疹愈合后,仍有神经痛症状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图1~13)。

13 口腔带状疱疹的并发症

口腔带状疱疹重者可并发肺炎、脑膜炎。

14 实验室检查

对一些临床上诊断有困难的病例,可用细胞学或组织学辅助诊断。如进行组织培养,基本上与单纯疱疹同,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血清抗体以及水疱内含有补体结合抗原。细胞涂片早期见到深染色核的巨细胞,亦见于溃疡或水疱基底的组织标本中。

应用抗VZV的特异性血清进行免疫荧光检查,可测到病变细胞内的VZV抗原,有助于快速诊断。其他还可选用酶标技术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诊断效果更好。

组织病理学显示:①神经节有炎症细胞浸润、出血及变性,表皮与真皮附近有水疱形成,疱壁细胞发生肿胀变性。②水疱下有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多核白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③患处细胞的细胞核内,可见带状疱疹的Lipsch-ütz包涵体。④出现带状疱疹脉管炎和出血。

15 口腔带状疱疹的诊断

1.先有局部疼痛,疱疹成簇,沿三叉神经呈带状分布,单侧发生。

2.面部皮肤及口内黏膜多数均有疱疹,疱疹较大,疼痛较重,愈合较慢。

3.愈后很少复发,一般无复发史。

16 鉴别诊断

带状疱疹有时需与单纯疱疹相鉴别(表1)。

17 口腔带状疱疹的治疗

17.1 抗病毒治疗

(1)阿昔洛韦对单纯疱疹的疗效甚佳,而对水痘-带状疱疹的敏感性则较低,在发病3~4天内使用,则效果尚好,除口服外(见上节),可行静脉缓注,每5~12小时1次,每次250mg,5天为1疗程。

(2)阿糖腺苷(Vira-A)和阿糖胞苷(Ara-C)能阻止病毒DNA合成而干扰其复制。在发病1周内给药。能阻止新发水疱,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主要用于老年体弱患者,但应注意本药对肝及骨髓的损害作用。Vira-A用量为10mg/(kg·d),Ara-C为1.5mg/(kg·d),均加入5%葡萄糖液1000ml中静脉滴注,连用5天。

(3)干扰素(interferon)每天100万~300万u。肌内注射,能干预病毒基本粒子的复制过程阻止其增殖。对老年病人及重症患者有较好疗效。

17.2 免疫增强治疗

(1)转移因子:2~4ml腋下区或腹股沟区皮下注射,能迅速中止新水疱出现,缓解疼痛,使炎症反应逐渐消退。必要时在24~48h内再注射1次。

(2)西咪替丁(甲氰咪胍):800mg/d,分4次口服。本品作为组胺H2受体拮抗剂发挥作用。拮抗T抑制细胞产生组胺诱发抑制因子,从而增强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3)正常人免疫球蛋白:0.6~1.2mg/(kg·d),肌内注射,2次/周。

17.3 抗菌、消炎、镇痛治疗

(1)严重者应卧床休息,采用支持疗法。

(2)早期使用短疗程小剂量泼尼松(30mg/d),可降低宿主炎性反应,减少组织损伤,尤其对防止持久性脑神经麻痹和严重的眼部疾患有积极意义。但不能用于有严重的并发症者,如广泛的病毒感染播散,严重的结核或细菌感染扩散;也不能用于有禁忌证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等。使用泼尼松时应与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并用。

(3)有继发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

(4)镇痛剂(如水杨酸类药)及维生素B1内服;维生素B120.15mg,肌内注射,1次/d,及维生素E 100mg,1次/d,口服,可防止或缓解神经痛。卡马西平每片0.1g,初时每次服半片,逐渐增至3次/d,每次1片,止痛效果明显。但应注意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皮疹及肝功能变化等。神经痛后遗症还可注射脑垂体后叶激素,每次5~10u,隔天1次,连用2~3次,但孕妇及高血压者禁用。

17.4 局部治疗

(1)口内黏膜病损:若有糜烂溃疡,可用消毒防腐类药物含漱、涂布,如2%~2.5%四环素液、0.1%~0.2%氯己定或0.1%高锰酸钾液含漱;5%金霉素甘甘油糊剂或中药西瓜霜,锡类散局部涂搽,撒布,0.1%碘苷液涂布,具有抗病毒作用。

(2)口周和颌面部皮肤病损:疱疹或溃破有渗出者,用纱布浸消毒防腐药水湿敷,可减少渗出,促进炎症消退,待无渗出并结痂后可涂少量酞丁胺霜或利福平涂剂,后者含利福平1g,泼尼松0.4g,维生素E 1ml及适量的涂膜基质,用棉签或软毛刷将本品涂于患处皮肤,迅速形成薄膜,1~2次/d。利福平分子内含有活性腙基,能选择性地抑制病原体D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干扰其合成,达到抑制病毒的目的;泼尼松有抗炎作用,薄膜剂可保护皮肤,避免局部刺激,防止继发感染。

17.5 中医中药治疗

(1)内治:肝经实火之带状疱疹,应泻火平肝。可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车前子、木通、栀子、泽泻、柴胡、当归、黄芩、生地、甘草)加金银花、菊花。老年体弱或兼有慢性疾病者,证见畏寒乏力、疱疹晦暗下陷,舌苔白腻,脉濡细者,则用龙胆泻肝汤加黄芪、党参、桂枝。实验证明,本方能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2)针刺:针刺疗法可增强人体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主要选取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冲等,据认为有清肝泻火的功能。三叉神经带状疱疹还应配合局部的穴位。手法一般用泻法,每次留针30min,针刺后24~48h可收到止痛的效果。也有报道用聚肌胞、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作穴位封闭,每隔1~2天进行1次。

17.6 物理疗法

微波、毫米波、氦氖激光、紫外光的局部照射,神经节部位照射或穴位照射,据称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其中紫外光照射的效果较好,可减轻疼痛和促使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加快愈合。

18 相关药品

阿昔洛韦、阿糖腺苷、腺苷、阿糖胞苷、葡萄糖、干扰素、转移因子、西咪替丁、组胺、泼尼松、水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E、卡马西平、四环素、氯己定、高锰酸钾、金霉素、甘油、锡类散、碘苷、利福平、黄芩、聚肌胞

19 相关检查

浆细胞、干扰素、维生素E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