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气胸

目录

1 拼音

kāi fàng xìng qì xiōng

2 英文参考

blowing wound

3 概述

开放性气胸指引起气胸的漏气通道呈持续开放状态,气体随呼吸进、出胸膜腔的气胸。

由火器伤或锐器伤造成胸壁缺损创口,胸膜腔与外界大气直接相交通,空气可随呼吸自由进行胸膜腔,形成开放性气胸。伤侧胸腔压力等于大气压,肺受压萎陷,萎陷的程度取决于肺顺应性和胸膜有无粘连。健侧胸膜腔仍为负压,低于伤侧,使纵隔向健侧移位,健侧肺亦有一定程度的萎陷。同时由于健侧胸腔压力仍可随呼吸周期而增减,从而引起纵隔摆动(或扑动)和残气对流(或摆动气),导致严重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纵隔摆动引起心脏大血管来回扭曲以及胸腔负压受损,使静脉血回流受阻,心排出量减少。纵隔摆动又可刺激纵隔及肺门神经丛,引起或加重休克(称之为胸膜肺休克)。另外,外界冷空气不断进出胸膜腔,不但刺激胸膜上的神经未稍,还可使大量体温及体液散失,并可带入细菌或异物,增加感染机会。同时伴有胸内脏器伤或大出血,使伤情更为加重。胸壁开放性创口(吸吮伤口)愈大,所引起的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愈严重。当创口大于气管直径时,如不及时封住,常迅速导致死亡。有的胸腔穿透伤,空气虽可在受伤时由外界进入胸膜腔,但随即创口迅速闭合,胸膜腔与外界隔绝,所形成的气胸不能称之为开放性气胸。

4 疾病名称

开放性气胸

5 英文名称

blowing wound

6 别名

open pneumothorax

7 分类

胸外科 > 胸壁疾病 > 胸膜腔疾病 > 气胸

8 ICD号

S27.0

9 开放性气胸的病因

引起开放性气胸原因为胸部创伤,常见于车祸伤、枪伤、爆炸物伤造成胸壁缺损,胸膜腔和外界沟通,使空气经胸部伤口、肺、气管和食管破裂口或软组织缺损出,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造成正常负压消失。

10 发病机制

开放性气胸造成胸膜腔正常负压消失,可引起以下两种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

10.1 通气障碍

伤侧肺可完全萎陷,纵隔推移至对侧,压迫健侧肺,通气不足,塌陷肺泡区域的血液不能氧合,肺动、静脉分流增加,引起全身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吸气时伤侧肺内部分残气吸入健侧肺内,呼气时健侧肺部分残气进入患侧肺内,称为纵隔扑动。加重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图1,2)。

10.2 循环障碍

胸膜腔内负压消失影响静脉回流,纵隔扑动引起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间隙扭曲,可进一步减少回心血量,引起循环障碍。

11 开放性气胸的临床表现

开放性气胸病人常在伤后迅速出现严重呼吸窘迫、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脉搏细弱频数、血压下降、皮下气肿,紫绀、甚至休克。胸壁有开放伤口,呼吸时可听到空气通过伤口进出胸膜腔发出的声响。常见体征为患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鼓音,气管移向健侧,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12 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见伤侧胸腔大量积气,肺萎缩,纵隔移向健侧,透视下可见纵隔扑动。X线检查还可排除血胸和胸内异物,为治疗作参考。

13 开放性气胸的诊断

根据开放性气胸时明显的吮吸性胸部伤口,气体通过创口发出有特征性的漏气声,诊断并不困难,必要时可行X线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14 开放性气胸的治疗

开放性气胸易于诊断,一经发现,必须立刻急救。根据病人当时所处现场的条件,自救或互救,尽快封闭胸壁创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可用大型急救包,多层清洁布块或厚纱布垫,在伤员深呼气末敷盖创口并包扎固定。如有大块凡林纱布或无菌塑料布则更为合用。要求封闭敷料够厚以避免漏气,但不能往创口内填塞,范围应超过创缘5厘米以上,用胶布或绷带包扎固定牢靠,使开放性气胸变成闭合性气胸,然后穿刺胸膜腔抽气减压。在伤员转送途中要密切注意敷料有无松动及滑脱,不能随便更换,并时刻警惕张力性气胸的发生。进一步处理应给予输血、补液和吸氧等治疗,纠正呼吸和循环功能紊乱,纠正休克,同时进一步检查和弄清伤情。待病人呼吸循环稳定,全身情况改善后,尽早在全麻下进行清创术,缝闭胸壁伤口并安放胸腔闭式引流。清创既要彻底,又要尽量保留健康组织,胸膜腔闭合要严密。若胸壁缺损过大,可用转移肌瓣和转移皮瓣来修补。如怀疑有肺、支气管、心脏和血管等胸膜腔内脏器损伤、活动性出血或异物存留时,须尽早做剖胸探查术。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5 相关药品

氧、二氧化碳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