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阳

目录

1 拼音

jù yáng

2 英文参考

Shēnmài BL62[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巨阳与太阳同义[1]。巨,大也[1]。故《内经》亦称太阳为巨阳,见《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等篇章[1]

4 太阳经之别名·巨阳

巨阳为太阳经之别名[2]。出《黄帝内经素问·热论》。巨,意为巨大[2]。马王堆汉墓帛书医经又写作“钜阳”,意义相同[2]

5 经穴别名·巨阳

巨阳为经穴别名[2]。出《备急千金要方》。即申脉穴[2]。申脉为经穴名(Shēnmài BL62)[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3]。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蹻[3]。申:通“伸”字,伸展的意思;脉:经脉[3]。穴属足太阳脉,又是阳蹻脉的始发点,由此向阳蹻脉伸展,故名[3]

5.1 位置

位于踝区,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正坐或侧卧取之[3]

5.2 穴位解剖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肌腱→距跟外侧韧带[3]

5.3 功能主治

有清神志、舒筋脉、通阳蹻的作用[3]。主治头、腰腿、神志等疾患,如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眩晕、膝部红肿、跟骨痛、足痿不收、霍乱转筋、癫痫、晕厥等[3]。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腓肠肌痉挛,精神病、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3]

5.4 刺灸法

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3]

申脉(图出自《中医针灸学词典》)

6 经外奇穴名·太阳

太阳为经外奇穴名,出《银海精微》[4]。别名前关、当阳[4]

6.1 位置

本穴位置原载:“在外眦五分是。”《圣济总录》:“眼小眦后一寸。”《奇效良方》:“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今多据《圣济总录》结合《奇效良方》等,定位于外眼角与眉梢连线中点后开1寸处[4]

6.2 穴位解剖

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深层为颧颞神经,并有颞筋膜间静脉丛,颧眶动、静脉,颞深动、静脉通过[4]

6.3 功能主治

主治头痛,偏头痛,感冒,眩晕,牙痛,目赤肿痛以及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等[4]

6.4 刺灸法

直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图20)[4]

图20(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7 经穴别名·太阳

太阳为经穴别名[4]。出《备急千金要方》注。《东医宝鉴》作大阳[4]。即瞳子髂[质疑]瞳子髎?[4]。瞳子髎为经穴名,代号GB[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后曲、鱼尾、太阳、前关[5]。属足少阳胆经[5]。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5]

7.1 位置

位于目外眦外侧0.5寸,眶骨外缘凹陷处[5]

7.2 穴位解剖

布有颧面神经,颧颞神经和面神经的颞支;并有颧眶动、静脉通过[5]

7.3 功能主治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翳,青盲;视力减退,结膜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等[5]

7.4 刺灸法

沿皮刺0.5~1寸。艾条灸5~10分钟[5]

8 人体部位名·太阳

太阳为人体部位名[5]。指颞颥部[5]。位于眼眶(眉棱骨)的外后上方,当颧骨弓上方的部位[5]

9 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太阳

太阳为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5]。即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以候头角之气[5]

10 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太阳

太阳为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5]。即文台稍上靠内侧处[5]。《奇效良方》:“左太阳并口角红脉现,变蒸候,主烦躁啼叫,头肚上温温壮热,……。”

11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4.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7.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7.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4.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6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