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外耳道炎

目录

1 拼音

jú xiàn xìng wài ěr dào yán

2 英文参考

circumscribed otitis extern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uruncle of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外耳道疖又名局限性外耳道炎,为外耳道软骨部毛囊感染所致。多为单个,亦可多发。外耳道疖是外耳道软骨段皮肤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胳腺所致,是一种多发病,夏季更为多见。

症状:主要症状为剧烈的、跳痛性耳痛,张口、咀嚼时尤甚,常向头部放射。全身多有不适感或体温升高。若疖肿较大阻塞外耳道时可有听力减退,疖肿破溃则症状减轻。

检查:牵拉耳廓或压耳屏时疼痛加剧,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可见局限性充血,肿胀,有压痛;成脓后其顶部有脓性黄点 破溃后有少量黄色、粘稠脓液流出。严重者耳后淋巴结肿大及耳后软组织肿胀、充血。

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引流脓液。1.早期全身应用磺胺类或抗生素类药物,局部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或者局部涂抹红霉索软膏、滴用2%酚甘油等。疼痛剧烈时,口服镇痛剂以减轻痛苦。2.疖肿已成脓者则需沿外耳道长轴切开引流,防止外耳道狭窄。3.若疖肿业已破溃,则每日清除脓液,并局部涂抹4%硼酸酒精 l~2次,直至痊愈。

4 外耳道疖的别名

局限性外耳道炎

5 疾病分类

耳鼻喉科

6 外耳道疖的病因

皮肤擦伤和溃疡易致感染,挖耳是常见原因,糖尿病、慢性便秘和身体衰弱者易患本病和复发。高温和湿度可降低外耳道抗感染能力,故在夏季易发病,常为葡萄球菌感染。

7 外耳道疖的症状体征

早期引起剧烈跳动性耳痛、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听力可减退,疖肿位于外耳道前、下壁者,除下颌运动使疼痛加重外,耳屏前、下方可出现肿胀,可误诊为腮腺炎,疖肿位于外耳道后壁者,肿胀可使耳廓外突,耳廓后沟消失,可误诊为乳突炎,若为多发性疖肿、局部症状更重。 外耳道软骨部可见局限性红肿,触痛明显、牵引耳廓或压迫而屏时疼痛加剧,疖肿。

8 外耳道疖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

9 外耳道疖的治疗方案

原则是控制感染,引流脓液。

1.早期全身应用磺胺类或抗生素类药物,局部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或者局部涂抹红霉索软膏、滴用2%酚甘油等。疼痛剧烈时,口服镇痛剂以减轻痛苦。

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或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对主要致病菌具有抗菌作用。可选用青霉素,或口服阿莫西林[1]。青霉素过敏患者可口服红霉素、阿奇霉素、地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1]。其他可选药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如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对青霉素有超敏反应患者禁用头孢菌素,18岁以下未成年人忌用氟喹诺酮类药物[1]。所有药物疗程为10天以彻底杀灭病原菌,避免链球菌可能导致的变态反应性并发症[1]

2.疖肿已成脓者则需沿外耳道长轴切开引流,防止外耳道狭窄。

疖肿表面出现脓头时,可以切开引流,排除脓液,并用无菌小棉卷或纱条轻填耳道直到愈合以防止肉芽增生堵塞耳道[2]

3.若疖肿业已破溃,则每日清除脓液,并局部涂抹4%硼酸酒精 l~2次,直至痊愈。

10 外耳道疖患者日常保健

1、平时禁止掏挖耳朵。

2、患病后,如在冬季,可在外耳道口塞以疏松的棉花球,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样则易腐、易排毒而也易于愈合。

3、外耳道要保持干燥洁净。擦去污秽时,切忌粗暴或反复重擦。

4、在病起初期或疖肿未成熟之际,可于耳外部热敷。每天3-4次。

5、睡眠 时,病耳宜在下侧,但要注意不要让其受到压迫。

6、疼痛较重难忍时,可针刺合谷、内关、少商穴以镇痛。

7、在愈合之初,必然产生轻微瘙痒感,切勿狂搔乱掐。

8、注意处理全身性诱发病因。

11 相关出处

耳鼻喉科-头颈外科(第6版)

12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8-29.
  2. ^ [2]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9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