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概述
厥阳:1.孤阳上越;2.经穴别名。
4 孤阳上越·厥阳
厥阳指孤阳上越。《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证》:“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曰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5 经穴别名·厥阳
穴位 | 飞扬 | ||
汉语拼音 | Feiyang | ||
罗马拼音 | Feiyang | ||
美国英译名 | Flying and Expanding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BL58 | |
日本 | 58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V58 | |
富耶氏 | V58 | ||
德国 | B58 | ||
英国 | B58 | ||
美国 | BI58 |
飞扬为经穴名(Fēiyáng BL58)[2]。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即飞阳[3]。别名厥阳[3]。属足太阳膀胱经。飞扬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2][4]。飞即飞翔,扬通阳,为阴之对,外为阳,此穴在小腿外侧,本经络脉从此处飞离而络入足少阴经,故名飞扬[2]。飞扬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鼻衄,颈项强,腰腿痛,膝胫无力,月嵩肠酸痛,足痿,历节痛风,足趾不得屈伸,寒疟,血痔,癫狂,鼻塞,腰背痛,腿软无力,痔疾,颈项痛,腰膝疫痛,癫痫,脚气,现代多用飞扬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肾炎,膀胱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痔疮,眩晕等。
5.1 飞扬的别名
厥阳(《针灸甲乙经》),飞阳(《医学入门》),厥阴[5],厥扬[5]。
5.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
5.3 穴名解
飞即飞翔,扬通阳,为阴之对,外为阳,此穴在小腿外侧,本经络脉从此处飞离而络入足少阴经,故名飞扬[2]。
飞,《说文》:“飞,鸟翥也,象形,凡飞之属皆从飞。”并有迅速之义。扬,有飞举之义。《说文》:“扬,飞举也。”飞和扬都有腾起之意,飞又有意外之意。飞扬,是飞举扬起,斜行别出,脱离正轨之意。为步行不稳、经脉别出及魂梦颠倒之象。足太阳膀胱经之气,自委阳而下,所过委中穴位,深如渊涧,合阳、承筋如由巅至麓,承山则山下之夹谷也。委中、承山俱为阴象,迨至本穴则由承山横过腿外侧,亦由阴分转阳分也,突然跃起,状若腾飞,犹出潜飞跃之势,故名“飞扬”。飞扬为足太阳之络穴,脉行至此脱离正轨,斜络足少阴,沟通司人身矫捷的阴跷与阳跷,功可祛风健腰,助膝行走。杨上善曰:“此太阳络,别走少阴经,迅疾如飞,故曰飞阳也。”[5]
5.4 特异性
飞扬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
5.5 所属部位
小腿部[6]
5.6 飞扬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飞扬穴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4]。
飞扬穴位于小腿后区,昆仑(BL60)直上7寸,腓肠肌外下缘与跟腱移行处,正坐或侧卧取穴。[2]
飞扬穴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七寸,当腓骨后缘处;或于承山斜下外开约1寸处取穴[3]。另说“外踝上九寸”(《针灸资生经》);“在昆仑上五寸五分”(《针灸集成》) 。
飞扬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飞扬穴在小腿的位置
飞扬穴在小腿的位置
飞扬穴在小腿的位置(肌肉)
5.7 飞扬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在承山穴外下方,当昆仑上7寸处取穴。
飞扬穴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七寸,当腓骨后缘处;或于承山斜下外开约1寸处取穴[3]。
飞扬穴位于小腿后区,昆仑(BL60)直上7寸,腓肠肌外下缘与跟腱移行处,正坐或侧卧取穴[2]。
5.8 飞扬穴穴位解剖
飞扬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皮肤由腓总神经的分支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外侧部,经外踝后下方,至小腿后面中线上行,与腓肠神经伴行。
5.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2]。
5.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支和小隐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胫神经和腓动脉分支分布[8]。
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3]。
5.9 飞扬穴的功效与作用
飞扬穴系膀胱经络穴,别走肾经,有舒筋活络之功、宁心安魂之效,其所治症,除腿之疾患外,又治目疾、气逆,以及神不守舍,主治癫狂恍惚,魂魄扬飞[5]。《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飞扬之脉,令人腰痛…”
5.10 飞扬穴主治病证
飞扬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鼻衄,颈项强,腰腿痛,膝胫无力,月嵩肠酸痛,足痿,历节痛风,足趾不得屈伸,寒疟,血痔,癫狂,鼻塞,腰背痛,腿软无力,痔疾,颈项痛,腰膝疫痛,癫痫,脚气,现代多用飞扬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肾炎,膀胱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痔疮,眩晕等。
飞扬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鼻衄、颈项强、腰腿痛、膝胫无力、月嵩肠酸痛、足痿、历节痛风、足趾不得屈伸、寒疟、血痔、癫狂等[2]。
飞扬穴主治头痛、目眩、鼻塞、鼻衄、腰背痛、腿软无力、痔疾、癫狂[8]。
飞扬穴主治头痛,目眩,鼻塞,鼻衄;腰背痛,腿软无力;痔疾[7]。
飞扬穴主治头痛,目眩,鼻衄,颈项痛,腰膝疫痛,癫痫,痔疾,脚气等[3]。
现代多用飞扬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肾炎、膀胱炎、癫痫、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2]。
风湿性关节炎,痔疮,膀胱炎,癫痫,眩晕等。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直刺1~1.5寸[7][8][3][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5.,局部有酸麻重胀感向下放散[7]。
5.11.2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5.12 飞扬穴的配伍
飞扬配太溪,为原络配穴法,有清利头目,滋阴养血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鼻衄。
飞扬配环跳、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治腰腿痛、下肢痿痹[7]。
5.13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针灸甲乙经》:下部寒、热病汗不出、体重、逆气头眩痛,飞扬主之。痉、反折,飞扬主之。疟,实则腰背痛,虚则鼽衄,飞扬主之。癫狂疾、体痛,飞扬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主目眩,逆气鼽衄。
《医宗金鉴》:主步履艰难。
5.14 飞扬穴研究进展
5.14.1 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
针刺飞扬、涌泉、太溪对输尿管功能有双向调整作用,对尿路结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飞扬穴能增强肾的泌尿功能[5]。
5.14.2 对血钙代谢的影响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飞扬穴可使血钙增加[5]。
5.14.3 治疗小儿脱肛
针刺飞扬、长强治疗小儿脱肛15例,飞扬直刺0.2寸捻转补法,长强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15寸,捻转补法,不留针,另取百会、大肠俞、足三里、艾灸5~10 min,每日针1次、灸2次,10 d为一疗程,经治疗1~2个疗程后,痊愈13例,好转2例。
5.14.4 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以按压疗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45例,患者俯卧伸直下肢,医者以双手拇指轻轻按压双侧承山,然后再下移至飞扬穴,令患者放松双下肢,趁其不备,两手用力按压腰部3~5 s,此时患者腰部肌肉立即呈痉挛性收缩,医者随之松开双手,让患者下床站立做腰部左右旋转动作各10次即可。结果:痊愈21例(按压1次腰痛症状完全消失),好转15例,无效9例。
6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65.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5.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7.
-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5]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6]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0.
-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56-257.
- ^ [8]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6.
治疗厥阳的穴位
- 厥阳
,故称厥阳。”经穴别名·厥阳:厥阳为经穴别名,即飞扬。出《针灸甲乙经》。飞扬为经穴名(Fēiyáng...
- 厥阴
L58)。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即飞阳。别名厥阳。属足太阳膀胱经。飞扬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飞即...
- 飞扬
L58)。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即飞阳。别名厥阳。属足太阳膀胱经。飞扬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飞即...
- 厥阴俞
也,手厥阴出自胸中,足厥阴下起大敦上至巅顶。阴极阳生,如心阳不振、四肢厥逆及逆气上冲者,皆可选用。...
- 飞阳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针灸甲乙经》作飞扬,别名厥阳。飞扬为经穴名(FēiyángBL58)。出《黄...
- 更多治疗厥阳的穴位
治疗厥阳的方剂
- 和中启关散
3分,天花粉1钱5分。功能主治:调其营卫。主五志厥阳之火太盛,不能营于阴,遏抑于心胞之内,心液外亡,...
- 黄连启心汤
3克桂枝1克半夏1.5克柴胡1克功能主治:治五志厥阳之火太盛,遏抑于心包之内,致患关格,吐逆不得饮食...
- 桃花丹
仁破瘀血以润胃燥,炒黑不伤好血,代赭石镇逆气以平厥阳,醋煅引之入肝;醋煮大黄以搜涤其血。瘀血消化,则...
- 资液救焚汤
末),生犀汁(研)3分,生姜汁2茶匙。主治:五志厥阳之火而成之关格。用法用量:上除四汁及阿胶,余八物...
- 引寐汤
茯神3钱。主治:肝血亏虚有火,神气不安,卧则魂梦飞扬,闻声则惊醒而不寐,通宵不能闭目者。用法用量:水...
- 更多治疗厥阳的方剂
治疗厥阳的中成药
- 四逆散
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肢厥逆,脉弦。2.肝脾不和证。症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
- 灵源万应茶
5g鬼针草400g白扁豆5g白芍5g积雪草50g飞扬草80g红豆?姜制)2.5g一点红25g枳实(麸...
- 薯蓣丸
两。主治:因惊恐所致病久不愈,乃致神不内守,魂魄飞扬。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后、临卧金银薄荷...
- 橘核丸
通通利血脉而利湿散结,共为佐药。各药合用,可直达厥阴肝经,共奏行气血,祛寒湿,止疼痛,软坚散结之功各...
- 泻青丸
卧。此方名曰泻青,泻肝胆也。龙胆草味苦而厚。故入厥阴而泻肝;少阳火实者,头角必痛,故佐以川芎;少阳火...
- 更多治疗厥阳的中成药
厥阳相关药物
- 松花散
】1.本品为外用粉剂,不可内服。2.药粉轻飘,易飞扬,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飞入眼内。3.不适用皮肤干燥、...
- 桂附理中丸
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用法与用量】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
- 维生素B6片
【药品名称】通用名:维生素B6片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VitaminB6Tablets汉语拼音:W...
-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
本品同用时,可增强中枢神经的兴奋,严重者可引起惊厥或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药物过量】超量服用应严密...
- 维生素D2胶丸
、皮质激素或降钙素,甚至作血液透析,并应避免曝晒阳光,直至血钙浓度降至正常时才改变治疗方案。【规格...
- 更多厥阳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厥阳
-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故主短气而极也。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注】阴阳偕行,顺也;阴...
- 《医宗金鉴》:[卷二]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气而极也。@@@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注】阴阳偕行,顺也;阴...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五]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凡此十二盛者。乃气淫于脏。有余于内。故泻之立已。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
- 《临证指南医案》:[卷二]吐血
。肉消肌烁气冲咳嗽呕吐失血是肝肾内损下元不主纳气厥阳上冒所致非肺咳矣。当交夏气升血溢。姑以镇纳。望其...
- 《金匮要略浅注》:[卷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中分出寒热也。是亦望乎一隅而三反之。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阴阳偕行者。顺也。)此为有...
- 更多古籍中的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