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痹汤

目录

1 拼音

juān bì tāng

2 英文参考

juanbi 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Juanbi Tang[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蠲痹汤为方名,同名方剂约有5首。

4 《杨氏家藏方》卷四方之蠲痹汤

4.1 处方

当归(去土,酒浸一宿)、羌活(去芦头)、姜黄、白芍药、黄芪(蜜炙)、防风(去芦头)各一两半,甘草半两(炙)[1]

酒当归、羌活、姜黄、白芍药、炙黄芪、防风各一两半,炙甘草半两[2]

当归(去土,酒浸一宿)羌活(去芦头)姜黄 白芍药 黄耆(蜜炙)防风(去芦头)各45克 甘草15克(炙)

4.2 功能主治

蠲痹汤治风温相搏,身体烦疼,项臂痛重,举动艰难,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

蠲痹汤功能益气和营,祛风除湿[2]。治风湿相搏,身体烦疼,项臂痛重,举动艰难,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2]

4.3 用法用量

上㕮咀[2]。每服半两,水二盏,加生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2]

为粗末,每服半两,加生姜五片,水煎,不拘时服[2]

上药㕮咀。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4 方解

方中黄芪、甘草益气;防风、羌活疏风除湿;当归、赤芍药和营活血;姜黄理血中之气滞,祛除寒湿;姜为引,和营卫,达腠理,共成营卫兼顾,祛风除湿之功[2]。《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方无防风,加薄荷、桂枝[2]

4.5 出处

《杨氏家藏方》卷四

5 《医学心悟》卷三方之蠲痹汤

5.1 方名

蠲痹汤

5.2 组成

羌活、独活各一钱,桂心五分,秦艽一钱,当归三钱,川芎七分,甘草(炙)五分,海风藤二钱, 桑枝三钱,乳香(透明)、木香各八分[2]

羌活、秦艽、独活各一钱,桑枝、当归各三钱,川芎七分,炙甘草、桂心各五分,海风藤二钱,乳香、木香各八分[2]

羌活1钱,独活1钱,桂心5分,秦艽1钱,当归3钱,川芎7分,甘草(炙)5分,海风藤2钱,桑枝3钱,乳香(透明)8分,木香8分。

5.3 主治

蠲痹汤治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

蠲痹汤治风寒湿痹[2]

5.4 用法用量

水煎服[2]

5.5 加减法

如风气胜者,加防风;寒气胜者,加附子;湿气胜者,加防己、萆薢、薏苡仁;痛在上者,去独活,加荆芥;痛在下者,加牛膝;寒郁久化热者,去肉桂,加黄柏三分[2]

风气胜,更加秦艽、防风;寒气胜者,加附子;湿气胜者,加防己、萆薢、苡仁;痛在上者,去独活,加荆芥;痛在下者加牛膝;间有湿热者,其人舌干喜冷、口渴溺赤、肿处热辣,此寒久变热也,去桂心,加黄柏3分。

5.6 出处

《医学心悟》卷三

6 《魏氏家藏方》卷八方之蠲痹汤

6.1 处方

当归(去芦,酒浸)半两,羌活半两,甘草半两(炙),白术(炒)1两,芍药1两,附子(生,去皮脐)1两,黄耆(蜜炙)3钱,防风(去芦)3钱,姜黄3钱,薏苡仁3钱。

6.2 功能主治

气弱当风饮吸,风邪容于外,饮湿停于内,风湿内外相搏,体倦舌麻,甚则恶风多汗,头目昏眩,遍身不仁。

6.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2盏,加生姜5片,枣子1个,漫火煎至1盏,取清汁服,不拘时候。

6.4 出处

《魏氏家藏方》卷八

7 《嵩崖尊生》卷七方之蠲痹汤

7.1 处方

当归1钱5分,赤芍1钱5分,黄耆1钱5分,姜黄1钱5分,羌活1钱5分,甘草5分,薄荷5分,桂枝5分。

7.2 功能主治

手气。手肿痛,或指掌连臂膊痛。

7.3 出处

《嵩崖尊生》卷七

8 《医宗金鉴》卷三十九方之蠲痹汤

8.1 方名

蠲痹汤

8.2 组成

附子、当归、黄耆、炙草、官桂、羌活、防风。

8.3 主治

冷痹。痹病而身寒无热,四肢厥冷。

8.4 出处

《医宗金鉴》卷三十九

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