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疾病

目录

1 拼音

jí xìng nǎo xuè guǎn jí bìng

2 英文参考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急性脑血管疾病为病症名。又称脑血管意外、卒中或中风。指一组突然起病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性的疾病。本病可分为出血性与缺血性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主要包括脑血栓杉成[质疑]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1]

4 脑出血·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又称脑溢血。指脑实质内的大量出血。发病原因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引致脑血管破裂。本病诊断要点:①多在活动或激动中突然发病。②常迅速出现头痛、呕吐和意识障碍,脑局灶性症状因出血病灶不同而异,以基底节部位出血所致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失语最常见。③多见于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史的中、老年人。④可作脑脊液检查、CT检查及脑血管造影等。针灸治疗:急性期以风池、风府、承浆、人中、十宣等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留针。同时应配合中西药物积极抢救。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内关、水沟、三阴交为主穴,极泉、尺泽、委中为辅穴。吞咽障碍加风池、廉泉、翳风;手指屈曲不能加合谷;失语加金津、玉液。操作上,先取主穴,据症加用辅穴。先直刺双内关1.0~1.5寸,用提插捻转手法(泻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下斜刺五分,用雀啄法(泻法),至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斜刺(与皮肤呈45°角)三阴交,深1.0~1.5寸,用提插法(补法),至下肢抽动3次为度;分别直刺极泉、尺泽及委中,深1.0~1.5寸,用提插法(泻法),至上肢或下肢抽动3次为度;分别刺风池、翳风,针尖向喉结,深2.5~3.0寸,采用快速捻转手法,以吞咽部麻胀为度;合谷针尖宜指向三间处,第二掌骨下缘部位,用提插法(泻法);金津、玉液以三棱针点刺。每日可根据症状,针刺1~2次,不留针。另外,也可采用电针、头针、耳针、眼针、芒针等方法来治疗。[2]

5 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血管疾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动脉瘤破裂,其次是脑血管畸形。本病诊断要点:①多在活动或激动中突然发病。②常迅速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或伴有短暂性意识障碍。③脑膜刺激征明显,但肢体瘫痪等局灶性神经体征缺如或较轻,少数可有精神症状。④多见于脑动脉瘤、脑动脉畸形、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及出血性疾病等患者,并有相应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所见。⑤可作脑脊液检查、CT检查及脑血管造影等。针灸治疗可参考脑出血。[3]

6 脑血栓形成·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血栓形成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指供应脑部的动脉系统中的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坏死。多由于动脉硬化或脑动脉内膜炎,加上心力衰竭、休克、出血、疲劳、睡眠等引起的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血液黏度增加,或血凝固性增高,即可在脑动脉系统内形成血栓。本病诊断要点:①常在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数日以至数周有前.驱期症状,如头痛、眩晕、语言障碍、肢体麻木或单瘫。③脑局灶体征根据梗死不同部位而异。如颈内动脉系统以内囊附近病变所致的偏瘫、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最多见;椎动脉系统以延髓后外侧病变所致的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一侧球麻痹、交叉性感觉障碍等最多见。④意识多清醒或仅有轻微意识障碍。⑤多见于有动脉硬化、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等病史的中、老年人。⑥可作脑脊液检查、CT检查及脑血管造影等。针灸治疗可参考脑出血。[4]

7 脑栓塞·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栓塞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指由于异常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的颈部动脉,造成脑组织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坏死。多由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心肌梗死所产生的血栓,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的脱落,它们随血流进入脑内,堵塞了脑部的血管所致。本病诊断要点:①发病突然。②以偏瘫、失语、癫痫发作最常见;可伴皮肤、黏膜或内脏栓塞。③多见于有风湿性心脏病或心房纤颤史的青、中年人,也可见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心肌梗死等患者。④脑脊液多无色透明。针灸治疗可参考脑出血。[5]

8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34.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85.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70.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86.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8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