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目录

1 拼音

jí xìng huà nóng xìng sāi xiàn yán

2 英文参考

acute suppurative parotitis[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概述

腮腺炎分为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两种,流行性腮腺炎为病毒性传染病,急性化脓性腮腺炎(acute suppurative parotitis)又名为外科性腮腺炎、继发性腮腺炎或手术后腮腺炎,多见于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胃肠道大手术等原因造成大量体液丧失、脓毒血症、长期高热、脱水等。这些原因造成全身及腮腺局部抵抗力极度低下,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致病菌逆行感染至腮腺而发病。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主要的病菌为葡萄球菌,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偶尔也可见链球菌[1]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发生在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体弱患者,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败血症等[1]。急性传染病、长期卧床的消耗性疾病、腹腔大手术后或糖尿病患者也易发生[1]。腮腺导管涎石症可阻塞液体分泌造成感染[1]

由于加强了手术前后处理,体液平衡及口腔清洁,以及有效抗菌药物的应用,手术后并发腮腺炎已很少见,所见的大多系慢性腮腺炎基础上的急性发作。 一般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可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如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舍格伦综合征继发腮腺感染的急性发作时,腮腺也可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但各自病因、表现、治疗及预后均不一样。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临床上发病无性别、年龄、地区的差异,成年人,尤其体弱病员发病率高。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初期症状主要为疼痛,逐渐引起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区肿大,腮腺导管口可呈现红肿,压迫肿大的腮腺区导管口可流出脓性或炎性分泌物。炎症初期全身反应不明显。病情加重,可引起高烧,有时可高达40℃,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增高。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一旦发病应采用积极措施控制病情发展,主要包括切开引流、抗生素治疗、局部理疗等。本病主要是逆行性感染,因此,预防的关键是加强口腔卫生,提高机体抵抗力。

4 疾病名称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5 英文名称

acute suppurative parotitis

6 疾病分类

口腔科 > 口腔颌面外科学 > 唾液腺疾病 > 唾液腺炎症

7 ICD号

K11.8

8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病因

各种原因造成全身及腮腺局部抵抗力极度低下时,口腔内致病菌逆行感染至腮腺而发病。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主要的病菌为葡萄球菌,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偶尔也可见链球菌[1]。另外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可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发生在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体弱患者,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败血症等。急性传染病,长期卧床的消耗性疾病或糖尿病患者也易发生。腹腔大手术后,由于腮腺反射功能降低。唾液分泌减少,易引起逆行性感染。腮腺导管涎石症,可阻塞液体分泌造成感染。腮腺邻近间隙感染也可扩散到腮腺组织内引起感染。

9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为单侧受累较多见,早期症状轻微,尤其是并发于全身疾病或胃肠道大手术后,常被全身的严重疾病掩盖而被忽视。腮腺还有轻微疼痛、肿大、压痛,导管口轻微红肿。随着病情发展,腺体由浆液性炎症向化脓性炎症阶段发展,腺组织出现坏死、化脓。此期疼痛加剧,肿胀更加明显,导管口可有脓性分泌。由于大量坏死组织及导管上皮水肿,导管腔往往被阻塞,腺内的炎性分泌及化脓坏死常贮留在腺体内。由于腮腺解剖特点是纤维结缔组织将腺体分离成许多小叶,因此形成散在多个小脓肿,分散在各个小叶内。腮腺浅面的腮腺咬肌筋膜非常致密,脓肿未穿破以前呈硬的浸润块,不易扪及波动。脓液在腺体内聚积增多时,压力增大,疼痛也加剧,呈持续性疼痛或跳痛。穿破腮腺包膜后,脓液进入邻近组织或间隙引起其他间隙的蜂窝织炎或脓肿,也可能经外耳道的软骨与骨交界处进入外耳道。经翼上颌裂进入翼腭窝,腮腺深面的包膜薄弱,脓肿穿破后可进入咽旁或咽后间隙。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可达40℃以上。脉博及呼吸增快。

10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并发症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脓肿穿破腮腺包膜后,脓液进入邻近组织或间隙引起其他间隙的蜂窝织炎或脓肿,也可能经外耳道的软骨与骨交界处进入外耳道。经翼上颌裂进入翼腭窝,腮腺深面的包膜薄弱,脓肿穿破后可进入咽旁或咽后间隙。

11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诊断

诊断要点:根据全身严重疾病或胃肠道大手术后等直接原因,加上腮腺局部急性化脓性炎症表现即可诊断。

1.常为单侧腮腺受累,双侧同时发生者少见[1]

炎症早期,症状轻微或不明显,腮腺区轻微疼痛、肿大、压痛。导管口轻度红肿、疼痛[1]

若处理及时,可使炎症消散[1]

若未能及时控制,炎症进一步发展,则可使腺组织化脓、坏死[1]。此时疼痛加剧,呈持续性疼痛或跳痛,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明显,耳垂被上抬[1]

进一步发展,炎症扩散到腮腺周围组织,伴发蜂窝织炎[1]。皮肤发红、水肿,呈硬性浸润,触痛明显,可出现轻度张口受限,腮腺导管口明显红肿,挤压腮腺腺体,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溢出,有时甚至可见脓栓堵塞于导管口[1]

2.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可高达40℃以上,脉搏、呼吸加快,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上升[1]。腮腺浅面的腮腺咬肌筋膜非常致密,脓肿未穿破以前不易扪及波动感而呈硬性浸润块[1]。腮腺深面的包膜薄弱,脓肿穿破后可进入咽旁或咽后间隙,或沿着颈部间隙向下扩散到纵隔,向上可扩散到头颅内,通过这些途径扩散的机会不多,一旦发生,则病情严重而危险[1]

11.1 检查

血常规检查。

12 需要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鉴别的疾病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舍格伦综合征继发腮腺感染的急性发作时,腮腺也可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但各自病因、表现、治疗及预后均不一样。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和流行性腮腺炎病原菌不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要予以鉴别。后者主要为儿童,有接触史,多为双侧,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不高,但在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增高。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期血液及小便中淀粉酶增高。流行性腮腺炎一般有终身免疫力。

13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治疗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一旦发病应采用积极措施控制病情发展,主要包括有:

13.1 切开引流

当脓肿形成时,必须切开引流[1]

其特征是:局部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局部有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点,穿刺抽出脓液;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1]

切开引流的方法:局部浸润麻醉[1]。耳前及下颌支后缘处从耳屏往下至下颌角作切口,皮肤、皮下组织及腮腺咬肌筋膜液积聚于筋膜下者,即可得到引流[1]。如无脓液溢出,可用弯血管钳插入腮腺实质的脓腔中引流脓液。因常为多发性脓肿,应注意向不同方向分离,分开各个腺小叶的脓腔[1]。冲洗后安装橡皮引流条,以后每天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更换引流条[1]

如并发有其他间隙,应行附加相应切口引流。炎症消退后引流口可形成涎瘘,可行加压包扎,短期内可自愈,也可形成慢性涎瘘。

13.2 病因治疗

针对发病原因进行相应治疗,如纠正机体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保持体液平衡。必要时输少量新鲜血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13.3 抗感染治疗

先行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如大剂量青霉素或先锋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有效。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应用抗革兰阳性球菌头孢菌素或青霉素,如头孢唑林、头孢呋辛、苯唑西林等,可联合应用甲硝唑治疗[1]。并从腮腺导管口取脓性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最敏感的抗菌药物[1]。抗菌药物选用参考智齿冠周炎的肌内或者静脉用药[1]

13.4 其他保守治疗

炎症早期可用热敷、理疗、外敷如意金黄散,均有助于炎症的消散[1]

保持口腔卫生[1]。一些体质虚弱、长期卧床、高热或禁食的患者常可发生脱水,更应加强口腔护理(如认真刷牙、常用氯己定溶液含漱等),保持体液平衡,加强营养及抗感染治疗[1]

促唾剂应用,增加唾液分泌,防止继发感染,如口服舒雅乐,口含果味维C片。饮用酸性饮料或口含维生素C片,或口服1%毛果芸香碱3~5滴(2~3mg),一日2~3次,可增加唾液分泌[1]。也可用0.9%氯化钠溶液、温热的硼酸、碳酸氢钠溶液等含漱剂含漱,清洁口腔,也有利于炎症的控制[1]

14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预防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可进行预防,由于该病主要系脱水及致病菌逆行感染所致,对接受胃肠道大手术及患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加强护理,保持体液平衡,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及加强营养。同时应加强口腔卫生,饭后漱口、刷牙及用氯己定漱口水清洁口腔。

15 相关药品

青霉素、如意金黄散、氯己定

16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25-32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