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中毒

目录

1 拼音

jiǔ jīng zhòng dú

2 英文参考

alcoholism

3 疾病分类

急诊科

4 疾病概述

酒精中毒俗称醉酒,酒精(乙醇)一次饮用大量的酒类饮料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先兴奋后抑制作用,重度中毒可使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

症状:1、恶心、呕吐、头晕、谵语、躁动。2、严重者昏迷、大小便失禁,呼吸抑制。

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电解质及无机元素检测。4、心血管检查。5、脑电图、肌电图。6、胃肠疾病其他特殊检查。7、CT检查。

治疗:1、清除毒物(催吐、洗胃、导泻)。2、使用解毒剂。3、对症治疗、支持治疗。

4、纳洛酮。5、速尿。

5 疾病描述

酒是常用的饮料,饮酒过量可引起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的疾病,称为酒精中毒或乙醇中毒。

6 症状体征

6.1 急性中毒

一次大量饮酒中毒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与饮酒量和血乙醇浓度以及个人耐受性有关,临床上分为三期。

(一)兴奋期  血乙醇浓度达到1.1mmol/L(50mg/dl)即感觉头痛、欣快、兴奋、血乙醇浓度超过1.6mmol/L(75mg/dl),健谈、饶舌、情绪不稳定、自负、易激惹、可有粗鲁行为或攻击行动,也可能沉默、孤僻、浓度达到22mmol/L(100mg/dl)时,驾车易发生车祸。

(二)共济失调期  血乙醇浓度达到33mmol/L(150mg/dl),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笨拙,言语含糊不清,眼球震颤、视力模糊、复视、步态不稳,出现明显共济失调,浓度达到43mmol/L(200mg/dl),出现恶心、呕吐、困倦。

(三)昏迷期  血乙醇浓度升至54mmol/L(250mg/dl),患者进入昏迷期,表现昏睡,瞳孔散大,体温降低、血乙醇超过87mmol/L(400mg/dl),患者陷入深昏迷心率快,血压下降,呼吸慢而有鼾音,可出现呼吸、循环麻痹而有生命危险。

酒醉醒后可有头痛、头晕、无力、恶心、震颤等症状,上述临床表现见于对酒精尚无耐受性者,如已有耐受性,症状可能较轻,此外,重症病人可发生并发症,如轻度酸碱平衡失常,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症,肺炎、急性肌病等。后者是在酒醒后发现肌肉突然肿胀,疼痛,可伴有肌蛋白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但比较少见。

6.2 戒断综合症

长期酗酒者在停止饮酒或减少酒量后,可发生不同类型的戒断综合症。

(一)单纯性戒断反应  在减少饮酒后6—24小时发病,出现震颤、焦虑不安,兴奋、失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大量出汗、恶心、呕吐、在2—5天内自愈。

(二)究竟性幻觉   患者意识情形,定向力完整,幻觉以幻听为主,也可见幻视,错觉及视物变形,多为被害妄想,一般可持续3—4周。

(三)戒断性惊厥    往往与单纯性戒断性同时发生,也可在其后发生癫痫大发作,多数只发作1—2次,每次数分钟,也可数日内多次发作。

(四)震颤谵妄    在停酒后24—72小时,也可在7—10天后发生,患者精神错乱,全身肌肉出现粗大震颤,谵妄是在意识模糊的情况下出现生动、恐惧的幻视,可有大量出汗,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6.3 慢性中毒

长期酗酒可造成多系统损害。

6.3.1 神经系统

1、Wernicke脑病      眼部可见眼球震颤、外直肌麻痹,有类似小脑变性的共济失调和步态不稳,精神错乱显示无欲状态,少数有谵妄,维生素B1治疗效果良好。

2、korsakoff综合症      记忆力严重丧失,时空定向力障碍,对自己的缺陷缺乏自知力,用虚构回答问题,病情不易恢复;

3、周围神经病     双下肢远端感觉运动减退,跟腱反射消失,脚感异常,烧灼感、无力,恢复较慢。

6.3.2 消化系统

1、胃肠道疾病  可有反流性食管炎、胃炎、胃溃疡、小肠吸收不良,胰腺炎。

2、酒精性肝病  由可逆的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转化为肝硬变,脂肪肝有肝大、肝功能异常,酒精性肝炎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肝大,黄疸、肝功能异常,肝硬变有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异常。

6.3.3 心血管系统

酒精性心肌病往往未被认出,有时有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心脏增大,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

6.3.4 造血系统

贫血可为巨幼细胞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出血可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本凝聚功能受抑制。

6.3.5 呼吸系统

肺炎多见。

6.3.6 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

1、代谢性酸中毒多为轻度。

2、电解质失常   血钾、血镁轻度降低。

3、低血糖症   明显降低时可诱发抽搐。

4、维生素B1的缺乏   引起Wernicke脑病和周围神经病。

6.3.7 生殖系统

男性性功能低下,睾丸酮减少,女性死胎率增加,胎儿酒精中毒可出现畸形、发育迟钝、智力低下。

7 疾病病因

酒中有效成分是乙醇,别名酒精,是无色、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具有醇香气味,能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更易溶于水,乙醇用作工业溶剂,酒是含乙醇的饮料,谷类或水果发酵制成的酒中含乙醇浓度较低,以容量(L/L)计,啤酒为3%—5%,黄酒12%—15%。葡萄酒10%—15%,蒸馏形成烈性酒,如白酒、白兰地、威士忌等含乙醇40%—60%,容量浓度换成重量(mg/ml)浓度,仅为其80%。

8 病理生理

8.1 乙醇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

乙醇经胃和小肠在30min—3h内完全吸收,分布于体内所有含水的组织和体液中,包括脑和肺泡气中,血中乙醇浓度可直接反映全身的浓度,乙醇由肾和肺排出至多占总量的10%,90%在肝代谢,分解、乙醇先在肝内由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乙醛经醛脱氢酶氧化为乙酸,乙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进入三羟酸循环,最后代谢为CO2和H2O,乙醇的代谢是限速反应,乙醇清除率为2.2mmol/kg.h(100mg/kg.h),成人每小时可清除乙醇7g(100%乙醇9ml)。血中乙醇浓度下降速度约0.43mmol/h(20mg/dl.h)虽然血乙醇浓度升高程度受个人耐受性的影响,但血液乙醇致死浓度并无差异,一般为87—152mmol/L(400—700mg/dl)。

8.2 中毒机制

8.2.1 急性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乙醇具有酯溶性,可迅速透过脑中神经细胞膜,并作用于膜上的某些酶而影响细胞功能,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由大脑机制向下,通过边缘系统,小脑、网状结构到延脑,小剂量出现兴奋作用,这是由于乙醇作用于脑中突触后膜苯二氮草-r-氨基丁酸受体,从而抑制了r-氨基丁酸(GABA)对脑的抑制作用,血中乙醇浓度增高,作用于小脑,引起共济失调,作用于网状结构,引起昏睡和昏迷,极高浓度乙醇抑制延脑中枢引起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2、代谢异常  乙醇在肝内代谢生成大量NADH,使细胞内还原氧化比(NADH/NAD)增高,甚至可高达正常的2—3倍,酒精中毒时,依赖于NADH/NAD比正常的代谢可发生异常,如乳酸增高、酮体蓄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糖异生受阻可出现低血糖。

8.2.2 耐受性、依赖性和戒钝综合症

1、耐受性   饮酒后产生轻松、兴奋的欣快感,继续饮酒后,产生耐受性,效力降低,需要增加饮酒量才能达到原有的效果。

2、依赖性   为了获得饮酒后的特殊快感,渴望饮酒,这是心理依赖,躯体依赖是指反复饮酒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理、生化变化,以致需要酒精持续地存在于体内,以避免发生特殊的称之为戒断综合症的病症。

3、戒断综合症  长期饮酒后已形成躯体依赖,一旦停止饮酒或减少饮酒量,可出现与酒精中毒相反的症状,机制普遍是戒酒使酒精抑制GABA的作用明显减弱,同时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8.2.3 长期酗酒的作用

1、营养缺乏  酒饮料中毒克乙醇可供给29.3kJ(7kcal)热量,但不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必要营养成分,因而酒是高热量而无营养成分的饮料,长期大量饮酒时进食减少,可造成明显的营养缺乏,缺乏维生素B1可引起Wernicke-Korsokoff综合症,周围神经病,有人有对维生素B1需要量增多的遗传性,也可能作为发病的诱因,叶酸缺乏可引起巨细胞贫血,长期饥饿,糖供应不足时,脂肪分解占优势,肝内相当一部分乙酰CoA被合成酮体。

2、毒性作用  乙醇对粘膜和腺体分泌有刺激作用,可引起食管炎、胃炎、胰腺炎、乙醇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自由基,可引起细胞膜酯质过氧化,造成肝损害。

9 诊断检查

9.1 实验室检查

(一)血清乙醇浓度  急性中毒时呼气中乙醇浓度与血清乙醇浓度相当。

(二)动脉血气分析  急性中毒时可见轻度代谢性酸中毒。

(三)血清电解质浓度  急慢性酒精中毒时可见低血钾、低血镁和低血钙。

(四)血清葡萄糖浓度  急性酒精中毒时可见低血糖症。

(五)肝功能检查  慢性肝病时可见肝功能异常。

(六)心电图检查  可见心律失常如心肌损害。

9.2 诊断

饮酒史结合临床表现  如急性中毒的中枢神经抑制症状,呼气酒味、戒断综合症的精神症状和癫痫发作,慢性中毒的营养不良和脑病等,以及血清或呼出气中乙醇浓度测定等可以作出诊断,鉴别诊断包括:

1、急性中毒  主要与引起昏迷的疾病相鉴别,如镇静催眠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等。

2、戒断综合症  主要与精神病、癫痫、窒息性气体中毒、低血糖症等相鉴别。

3、慢性中毒  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鉴别,肝病、心肌病、贫血、周围神经病、也应与其他原因的有关疾病相鉴别。

10 治疗方案

10.1 急性中毒

1、轻症患者无需治疗,兴奋躁动的病人必要时加以约束。

2、共济失调患者休息,避免活动以免发生外伤。

3、昏迷患者注意是否同时服用其他药物,重点是维持生命功能:(1)维持气道通畅,供氧充足,必要时人工呼吸,气管插管。(2)维持循环功能,注意血压、米波、静脉输入5%葡萄糖盐水溶液。(3)ECG监护心律损害和心肌损害。(4)保暖,维持正常体温。(5)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血镁低时补镁,此外,可肌注维生素B1  100mg。纳洛酮有助于缩短昏迷时间,0.4m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给药1次。

10.2 戒断综合症

患者应安静休息,保证睡眠、加强营养,给予维生素B1、B6、有低血糖时静脉注射葡萄糖,重症患者用短程镇静药控制症状,但不致嗜睡和共济失调,常选用地西泮,根据病情每1—2小时口服地西泮5—10mg,病情严重者可静脉给药,症状稳定后,可给予维持镇静的剂量,每8—12小时服药一次,以后逐渐减量,一周内停药,心血管症状可用可乐定控制,有癫痫史者可用苯妥英,有幻觉者可用氟哌啶醇。

10.3 慢性中毒

Wernicke病注射维生素B1  100mg也明显效果,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葡萄糖应在注射维生素B1后再给,以免在其代谢过程中使病情急剧恶化,Korsokakoff综合症治疗一如Wernicke病。加强营养,治疗贫血、肝功能不全,感染,注意防治癫痫发作、震颤谵妄。

沉溺于嗜酒的病人应该戒酒,并接受精神科医生的心理治疗。

10.4 预后

急性中毒如经治疗能生存超过24h多能恢复,酒后开车发生车祸可遭致死亡,酒精性精神病戒酒后可好转,但不易完全恢复,长期嗜酒可导致脑、周围神经、肝、心肌等病变以及营养不良,预后与病的类型和程度有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好转,不及时戒酒、难于恢复。

11 预后及预防

1、开展反对酗酒的宣传教育。

2、实行酒类专卖的制度,以低度酒代替高度酒。

3、创造替代条件,加强文娱体育活动。

4、早期发现嗜酒者,早期戒酒,进行治疗及康复治疗。

12 特别提示

1、让醉酒的人卧床休息,喝些浓茶。醉酒的人因皮肤血管扩张出汗,若受风极易着凉,故应注意保暖。呕吐时如神志不清的,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阻塞呼吸道。2小时内如脉搏、呼吸在正常范围,可以不送医院,经睡眠后次日可自愈。

2、预防

(1)控制自己的饮量,尤其在各种场面,预防酒精中毒,应注意平时饮酒要适量。

(2)饮用少量低浓度的酒如啤酒、葡萄酒等,可以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

(3)但高浓度白酒不宜经常饮用,尤其在空腹时更要少喝、慢饮,以防吸收快而引起酒精中毒。

(4)对于原来患有心、肺、肝、肾病的人,应劝告使之禁酒,以防酒精加重原有的疾病。

3、急性酒精中毒通常可分为三度:

(1)轻度为兴奋期,表现为说话滔滔不绝,欣快感,易感情用事,时悲时喜,时怒时愠,颜面潮红或苍白,眼结膜充血,可有上腹不适,恶心甚至呕吐。

(2)中度为共济失调期,出现语无伦次或言语含糊不清,动作笨拙,步态摇摇晃晃。轻、中度急性酒精中毒的现象太普遍,饮者及周围的人们大多不在意,认为只要让酒醉者睡睡就行了,这是错误的认识。尤其是原来有慢性疾病者,若不注意节制,逢喝必醉,更容易发生意外。对轻、中度中毒者,家庭急救首先是鼓励或设法使患者吐出胃内残存的酒,可用筷子刺激舌根催吐,然后给予浓茶,以兴奋神经中枢。

(3)重度为昏睡期,表现为昏睡状态,有呕吐,呼吸缓慢,心跳加快,特别严重时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可发生呼吸麻痹而死亡。对重度昏睡者,使其头部偏向一侧或让其侧卧,以防呕吐时食物吸入气管而导致窒息。如果患者呼吸减慢或不规则,或者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情况,为危险症状,应立即打120呼救电话,送患者到医院诊治,医院治疗常用纳洛酮、输液等治疗。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