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酒疸(alcoholic jaundice[1])为病证名[2]。是指饮酒过度,湿热郁蒸,胆液外泄所致的黄疸病[1]。五疸之一[2]。亦称酒黄疸[2]。见《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酒疸可见于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胆汁郁积性肝炎等[2]。
4 酒疸的病因病机
《寓意草·论钱小鲁嗜酒积热之证》:“热淫内炽……故胆之热汁,满而溢出于外,以渐渗于经络,则身目俱黄,为酒疸之病。”
5 酒疸的症状
症见身目俱黄,面发赤癍,心中懊𢙐热痛,鼻燥,腹满不欲食,时时欲吐等[2]。
6 酒疸的治疗
治宜清利湿热,解酒毒[2]。若脉浮滑,欲吐甚者,当先探吐[2]。脉沉滑而腹满大便秘者,当先下之[2]。方如栀子大黄汤、葛花解酲汤、旺胆消酒汤等[2]。
7 关于黄疸
黄疸(jaundice[1][3])为病名[4]。是指以面目发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3]。古代亦称黄瘅[5][4]。目睛黄染尤为黄疸的主要特征[6]。主要由脾湿胃热、熏蒸肝胆、胆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肌肤所致[5]。黄疸有属阴属阳,在脏在腑之分[4]。《临证指南医案·疸》:“黄疸,身黄目黄溺黄之谓也,病以湿得之,有阴有阳,在腑在脏。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熏蒸遏郁,侵于肺则身目俱黄,热流膀胱,溺色为之变赤,黄如橘子色,阳主明,治在胃。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阴主晦,治在脾。”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5][4]。历代又有五疸、三十六黄、黄疸二十八候等分类法[4]。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
《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黄疸病应早发现,早治疗。《金匮要略·黄疸病》提出:“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这说明黄疸病经过妥善治疗,一般在短期内,黄疸即可消退。如果正不胜邪,病情反而加剧者,则较为难治。
针灸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有显著效果[7]。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效果较好;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针灸可作配合治疗。
黄疸可见于肝细胞损伤、坏死,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胆汁郁滞及溶血性黄疸等[4]。
胆源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等均属“黄疸”范畴。
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肝硬化等疾病,伴有黄疸证候者,可参照治疗[7]。
详见黄疸条。
8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83.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5.
-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19.
- ^ [6]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82-186.
- ^ [7]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1-73.
治疗酒疸的穴位
- 面士
于鼻疾和急救:如鼻塞、鼻衄、鼻渊、鼻痔、鼻息肉、酒渣鼻、鼻鼽、鼻疮等一切鼻疾,小儿惊厥,溺水急救,...
- 面王
于鼻疾和急救:如鼻塞、鼻衄、鼻渊、鼻痔、鼻息肉、酒渣鼻、鼻鼽、鼻疮等一切鼻疾,小儿惊厥,溺水急救,...
- 准头
于鼻疾和急救:如鼻塞、鼻衄、鼻渊、鼻痔、鼻息肉、酒渣鼻、鼻鼽、鼻疮等一切鼻疾,小儿惊厥,溺水急救,...
- 鼻准
于鼻疾和急救:如鼻塞、鼻衄、鼻渊、鼻痔、鼻息肉、酒渣鼻、鼻鼽、鼻疮等一切鼻疾,小儿惊厥,溺水急救,...
- 面玉
于鼻疾和急救:如鼻塞、鼻衄、鼻渊、鼻痔、鼻息肉、酒渣鼻、鼻鼽、鼻疮等一切鼻疾,小儿惊厥,溺水急救,...
- 更多治疗酒疸的穴位
治疗酒疸的方剂
- 茵陈解酲汤
njiěchéngtāng《金鉴》卷四十二:方名:茵陈解酲汤组成:葛花解酲汤加茵陈。主治:酒疸虚者。...
- 黄耆木兰散
2两,木兰1两(末之)。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酒疸。心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斑黄黑,由大醉...
- 茵陈蒿酒
组成:茵陈蒿4根,山栀7枚,大田螺1个(连壳打烂)。主治:酒疸。用法用量:百沸白酒1大盏,冲汁饮之。...
- 猪项肉丸
两(剁如泥),甘遂(末)1钱。功效:化痰。主治:酒疸。用法用量: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丸,纸包煨香。...
- 雄松散
个,巴豆12个(去皮出油,另研入)。主治:酒积,酒疸,虚劳危困。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至1钱,清茶调下。...
- 更多治疗酒疸的方剂
治疗酒疸的中成药
- 艾汤
(去节),大黄6分,大豆1升。制法上切。功能主治酒疸,身目俱黄,心中懊痛。用法用量清酒5升,煮取2升...
- 大温中丸
炒红)。功效:制肝燥脾。主治:食积,黄肿。谷疸、酒疸。用法用量:空心姜、盐汤送下;午后,饭前酒送下;...
- 追风活络酒
粉,过筛,混匀;其余当归等十八味酌予碎断;另取白酒8000g,白糖800g与红曲、紫草及上述各药同...
- 羊羔补酒
放冷;羔羊肉煮烂,放冷;木香、苦杏仁研成细粉,与酒{曲}细粉38g混匀,与上述糯米、羔羊肉充分搅拌...
- 熬漆丸
拼音:áoqīwán处方好漆半升,醇酒半升,白蜜半升。制法上三味于铜器中和匀,微火熬令可丸。如鸡头...
- 更多治疗酒疸的中成药
酒疸相关药物
- 长春药酒
反应】【禁忌】儿童、孕妇、肝肾功能异常者禁用;对酒精过敏者禁服。【注意事项】1.忌辛辣、生冷食物。...
- 氨酚那敏三味浸膏胶囊
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2.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3.不能同时服用与本品成份相似...
- 贝敏伪麻片
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2.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3.不能同时服用与本品成份相似...
- 复方氨酚葡锌片
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3.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5....
- 明通”治伤风颗粒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
- 更多酒疸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酒疸
-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六黄疸门]酒疸(附论)
心下懊大便欲沉弦同。黄黑疸方黄连丸(圣济总录)治酒疸心面黄。心懊痛。小便黄赤不利。黄连(去须)黄柏(...
-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四黄胆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论二首、脉证十四条、方七首
。腹如水状不治。心中懊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脉经。女劳疸酒疸。各为别条。徐沈魏尤并同。疸...
-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五]黄胆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腹如水状,不治。心中懊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注】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
- 《高注金匮要略》:黄胆病脉证治第十五
。故不治也。四条心中懊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酒性、热湿而浮。热湿浮于膈上。故心中液伤而懊。...
- 《杂病广要》:[内因类]黄瘅
由热而成,故名黄胆。《肘后》以来,以黄胆、谷疸、酒疸、女劳疸、黄汗,称为五疸。然黄胆实其总名,非有别...
- 更多古籍中的酒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