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辞典》:酒饼叶
2.1 出处
《岭南采药录》
2.2 拼音名
Jiǔ Bǐnɡ Yè
2.3 酒饼叶的别名
山橘叶(《岭南采药录》),狗牙花(《中国树木分类学》),鸡爪校(《陆川本草》),宝塔子、鸡爪香、鸡爪兰(《南宁市药物志》),串珠酒饼叶、串珠(《广东中药》Ⅱ),鸡爪藤(《中国经济植物志》),鸡爪风(《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2.4 来源
2.5 原形态
藤状灌木。枝粗糙,有灰白色、凸起的皮孔。叶互生,薄革质,矩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4厘米,秃净,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浑圆,全缘,上面光亮,下面粉绿色。花黄白色,生于长2~4厘米的花柄上,与叶对生或近对生;萼片3,卵圆形,长3~5毫米,外被小柔毛;花瓣6,2列,外轮大于内轮,矩圆形斌矩圆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1~1.8厘米,先端钝,外被小柔毛;雄蕊多数,楔形,药室线形,外向,花丝粗大,肉质。果实串珠状,长2~5厘米。种子圆球形,长约5毫米。花期6月。
2.6 生境分布
生于丘陵及海滨的疏林中或灌木间,分布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
2.7 性状
干燥叶多破碎,薄革质,上面光亮,绿色或浅棕绿色,下面较浅,为灰色或灰绿色,矩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4厘米,秃净,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浑圆,全缘,具短柄。味淡,气微。
2.8 性味
苦辛,温。
①《岭南采药录》:"味苦涩,有小毒。"
②《陆川本草》:"辛,温。"
2.9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止痛,杀虫。治风湿骨痛,疟疾,水肿,跌打损伤,风疹,疥癣,烂脚。
①《岭南采药录》:"煎水洗疥癞烂脚,捣敷脚趾湿烂。去风邪,祛瘀生新。"
②《陆川本草》:"止痛,截疟,杀疥癣虫。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寒疟,汗斑,疥癣。"
③《广东中药》Ⅱ:"化湿,祛风,行气。内服消水肿,止咳;外用止风疹痒块。"
2.10 酒饼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2.11 附方
①治跌打伤骨痛皮肿:酒饼叶捣烂,下铁锅炒至将焦,即入好酒煮沸,取酒饮之;以其渣敷伤处。(《岭南采药录》)
②治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肾炎水肿,支气管炎:干酒饼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2.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酒饼叶的方剂
- 松叶酒
jiǔ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松叶酒:处方:青松叶,一斤。炮制:青松叶一斤,细挫如豆,木石臼中捣令...
- 爬山虎叶药酒
:鲜爬山虎叶7斤,活雄螃蟹2个,活土别虫4个,白酒1斤。功效:活血祛湿。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用法用...
- 加味连翘升麻葛根汤
hēngmágěgēntāng处方:连翘(去心、酒洗)、升麻(酒洗)、葛根、赤芍、桔梗(泔浸)、甘...
- 艾蒿酝酒
拼音:àihāoyùnjiǔ别名艾叶酒处方白艾蒿10束(每束如升许大,净择水洗,锉细)。制法煮取浓...
- 消结神应丸
xiāojiéshényìngwán处方:黄芩(酒炒)黄连(炒)山栀仁生贝母海昆布(酒洗)海藻(酒...
- 更多用到中药酒饼叶的方剂
用到中药酒饼叶的中成药
- 海蛇天麻酒
浸泡一个月以上,取上清液备用;其余天麻等十味与甜叶菊6g、冰糖37g用白酒加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
- 骨痛药酒
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17页),用酒精液作溶剂(取砂糖430g,溶解于白酒4300g...
- 中华跌打酒
樟脑外,其余金不换等三十一味粉碎成粗粉,加适量白酒,密闭浸渍7天,用白酒渗漉,收酒量为原药材量的1...
- 还少丹
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忌莱菔、猪血、羊肉。《叶氏女科》卷四:组成:熟地黄4两,山药2两,山茱萸...
- 虎骨木瓜丸
:虎骨木瓜丸组成:虎骨(炙)1两,木瓜1两,枫树叶1两,龟版(炙)1两,当归1两,自然铜1两,血竭...
- 更多用到中药酒饼叶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酒饼叶
-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一调经门]赤白带下
半。治白带因七情所伤,脉数者。黄连(炒)侧柏叶(酒蒸)黄柏(炒,各半两)香附子(醋炒)白术(炒,各...
-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一调经门]赤白带下
半。治白带因七情所伤,脉数者。黄连(炒)侧柏叶(酒蒸)黄柏(炒,各半两)香附子(醋炒)白术(炒,各...
-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诸血门]诸失血(附论)
膈伤,吐血衄血,或下血,连日不止欲死,并主之。艾叶竹茹(各一升)阿胶(如手掌大)干姜(二两)上咀,...
- 《外治寿世方》:[卷一鼓胀]血鼓小腹胀有血丝
(通身老黑色皮内有紫黑斑点者是)酒煎荷叶洗。《外治寿世方》清邹存检公元1644-1911年...
-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疟
劳疟,水煎日服。茎叶浸酒服。)苍耳子(久疟不止,酒糊丸服。叶捣汁。)马鞭草(久疟,捣汁酒服。)马兰...
- 更多古籍中的酒饼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