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

目录

1 拼音

jǐ suǐ

2 英文参考

spinal cord

脊髓是人和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呈索状,位于椎管中。

3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比椎管短),呈前后略扁圆柱形。上端平枕骨大孔和脑相续,下端呈圆锥状,在成人圆锥的末端达第一腰椎下缘(新生儿达第3腰椎平面)。脊髓两侧的前、后方各有一排由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根,在前方的称前根,在后方的称后根。后根上有一膨大的脊神经节。前根与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与每一对脊神经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因此,脊髓有相应的31个脊髓节,即颈段8节,胸段12节,腰段5节,骶段5节,尾段1节。

4 脊髓的内部结构

在脊髓的横切面上,可见到中央有一蝴蝶形的灰质,灰质的周围称为白质。

4.1 灰质

蝶形的灰质纵贯脊髓全长,中间有中央管。灰质前端膨大,称前角;后端窄细,称后角;在脊髓的胸段和上腰段,前后角之间还有向外突出的侧角。

前角内有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其轴突组成前根,支配骨骼肌;后角内主要聚集着与传导感觉有关的联络神经元,接受由后根传入的躯体和内脏的感觉冲动;侧角内为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胞体所在处,其轴突加入前根,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另外,骶中段(第2~4骶节)相当于侧角的部位为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胞体所在处。

4.2 白质

位于灰质的周围,每侧白质又被前、后根分为三索。前根的腹侧为前索;后根的背侧为后索;前、后根之间的白质为侧索。索是由具有起始、终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上、下行神经纤维束所组成。纤维束一般均按其起止而命名。例如由脊髓上行的传导束有:在脊髓后索内传导深部感觉的薄束和楔束和在侧索内传导浅表感觉至丘脑的脊髓丘脑侧束。由脑的各部位向下传导的有:皮质脊髓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以及网状脊髓束等。在紧贴灰质边缘为脊髓的固有束,它们的行程不超越脊髓,固有束具有联系脊髓不同节段的作用。

5 脊髓的功能

脊髓主要有传导功能与反射功能:来自躯干、四肢以及大部分内脏的各种传入神经冲动需要通过脊髓才能传导到脑,而脑的活动也要通过脊髓才能传递给上述各部;脊髓通过脊神经前、后根、脊髓灰质和固有束完成了脊髓的反射,即脊髓节段反射和节段间的反射,例如腱反射、屈肌反射等较简单的反射。此外脊髓在脑的各级中枢控制和调节下,通过上、下行纤维束来完成其功能。某些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基本反射活动,如屈肌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可以在脊髓完成。正常情况下,脊髓的反射活动在大脑的控制下进行。脊髓灰质炎为儿童易患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脊髓灰质前角内的运动神经细胞,而出现上肢或下肢瘫痪,因此,也叫小儿麻痹症。此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病人或病毒携带者的粪便污染环境、食物,经口传染。口服小儿麻痹活疫苗后,可使身体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达到预防的目的。

6 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由于交感神经和部分副交感神经发源于脊髓侧角和相当于侧角的部位,因此脊髓是部分内脏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在脊髓颈部第五节段以下离断的动物,手术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髓休克。脊髓休克的主要表现为: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低甚至消失,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不出现,直肠和膀胱中粪和尿积聚,说明动物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均减退以至消失。以后,脊髓反射活动可以逐渐恢复,恢复的迅速与否,与动物种类有密切关系;低等动物如蛙在脊髓离断后数分钟内反射即恢复,在犬则需几天,而在人类则需数周以至数月(人类由于外伤等原因也可出现脊髓休克)。反射恢复过程中,首先是一些比较简单、比较原始的反射先恢复,如屈肌反射、腱反射等;然后才是比较复杂的反射逐渐恢复,如对侧伸肌反射等。反射恢复后的动物,血压也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动物可具有一定的排粪与排尿反射,发汗反射甚至亢进。这些均说明脊髓可以完成部分内脏反射活动,例如血管张力反射(维持血管紧张性以保持一定的外周阻力)、排便反射、排尿反射、发汗反射等。但是,这种反射调节功能是初级的,不能很好适应生理功能的需要;例如,基本的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能受意识控制,而且排尿也不完全。所以,内脏活动更完善的调节必须有较高级中枢的参与。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