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引起的口腔粘膜病变

目录

1 拼音

jīn shǔ yǐn qǐ de kǒu qiāng zhān mó bìng biàn

2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3 疾病概述

许多金属或非金属物质可以引起口腔病变,口腔病变常常是金属物质中毒的最常见的甚至是惟一的。过去,铋、汞、金等金属盐类广泛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梅毒、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上述金属制剂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为接近,发生副作用的机会较多。随着这些古老的药物被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药物所代替后,金属盐类中毒也相应减少。

4 疾病描述

许多金属或非金属物质可以引起口腔病变,口腔病变常常是金属物质中毒的最常见的甚至是惟一的症状。

5 症状体征

牙龈是金属元素易被吸收和沉着的部位。少量的金属盐类沉积,一般无自觉症状,仅引起牙龈色素变化。量过大时,因金属盐本身是一种刺激物,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它还能干扰牙龈和牙间乳头的营养,而引起细菌和螺旋体在这些部位继发性感染。

过去,铋、汞、金等金属盐类广泛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梅毒、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上述金属制剂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为接近,发生副作用的机会较多。随着这些古老的药物被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药物所代替后,金属盐类中毒也相应减少。

金属盐类的中毒症状常常是全身性的,本处仅重点涉及它们的粘膜症状。

1、铋剂

长期接受铋剂的患者,口腔粘膜病变的发生率较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口腔粘膜色素沉着和口腔炎。有人统计,色素沉着的发生率可达80%,口腔炎的发生率可达50%以上。有人观察到给予铋剂两次注射后,即可在软腭和颊的内侧粘膜发生色素沉着现象。

粘膜的色素沉着一般呈蓝黑色,以牙龈为最常见,特别是牙龈边缘和齿间乳头部。有时唇粘膜、颊粘膜也可见色素沉着。一般无自觉症状。铋剂过量时,常合并溃疡性口腔炎及其它全身表现。

急性铋中毒引起的全身表现有青紫、呼吸困难、变性血红蛋白血症。慢性中毒可表现为胃肠道功能障碍、恶心、呕吐、腹泻、流感样症状、黄疸和肾脏病变。长骨X线检查在骨骺部位可见“铋线”。

2、铅剂

铅的吸收一般较慢,起病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铅很少作为药用,生活用具和职业因素是中毒的主要原因。

铅在人体内引起的症状可分为吸收症状和中毒症状。铅的吸收症状最具特征性者为“铅线”,也是最早的症状。铅线和铋线一样,以牙龈为主要部位,但和铋线在形态和分布上略有不同。铅线在肉眼观察下为灰色色素沉着,放大镜下见无数暗黑颗粒,而铋线呈蓝黑色;铅线离牙龈边缘有一段距离,而铋线以牙龈边缘和牙间乳头为主。

铅的中毒症状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上腹痉挛性疼痛、呼吸困难等。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腕下垂和足下垂。铅的脑部症状是一种严重的表现。

3、汞制剂

汞制剂过去用作利尿剂和治疗梅毒。它所引起的毒性反应有三大特征,即溃疡性口腔炎、唾涎过多和胃肠道症状,但不是每人都有这些症状,其程度也不一样。

汞剂引起的口腔粘膜溃疡发生率比铅、铋的机会多,面积也广泛,可扩展到腭部、咽部和喉部,舌可伴有肿胀疼痛,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唾液明显增加,质粘稠,甚至像胶样。而唇部干燥、裂口和肿胀。有时也可引起粘膜色素沉着,为灰色,在牙龈部弥漫分布。胃肠道症状有肠绞痛、腹泻等。汞剂也可造成肾脏病变。

4、银剂

引起银质沉着症或银中毒的主要原因为职业因素或长期使用银质生活用具。银可引起皮肤和粘膜的色素沉着,这种色素沉着一般是永久性的,或经很长时间才能消退。

银质沉着引起的色素变化最早发生在口腔粘膜,其后皮肤、甲床也可发生相应的改变。口腔色素沉着由于没有主观症状,不易被病人察觉,仅在口腔检查时才能发现。色素弥漫分布于整个牙龈和口腔粘膜。甲床和体表暴露区的皮肤色素比口腔更深,这是因为这些部位银的复合物受光的作用的结果。皮肤色素一般呈暗灰色或紫色,显著者甚至有金属光泽感。

5、砷剂

砷剂是一种毒性较大的化合物。急性砷中毒常和误服超量砷剂有关,慢性砷中毒与职业接触或长期使用砷剂有关。慢性砷中毒引起的症状多种多样,可以表现为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肝肾功能障碍。皮肤上表现为湿疹皮炎、色素沉着、溃疡、掌跖角化症等。

砷剂引起的口腔粘膜病变不常见。它可以和皮肤病变同时存在,或仅表现为口腔炎而不伴有皮肤症状。砷剂引起的口腔炎和汞剂相似,但砷剂口腔炎疼痛更为明显,色泽更加暗红,有时伴有紫癜,口腔粘膜一般干燥。牙科病变局部应用砷剂时,药物和口腔粘膜长期接触,常可引起起深的、持久性的、疼痛性溃疡。

6、金制剂

金制剂引起皮肤病变和口腔粘膜病变的机会较多,有人统计为10%~40%。

金制剂引起的口腔粘膜病变为牙龈粘膜紫色色素沉着,口腔粘膜充血潮红,甚至可以出现水疱和溃疡。唇粘膜干燥、裂口。

6 相关出处

皮肤病学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