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定义
近视·脾气虚证(myopia with spleen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虚气弱,以视近清晰,视远模糊,视疲劳,喜垂闭,或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为常见症的近视证候[1]。
4 症状
近视·脾气虚证患者视近清晰,视远模糊,目视疲劳,目喜垂闭,或伴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2][1]。
5 证候分析
6 近视·脾气虚证的治疗
6.1 针灸治疗
6.1.1 治法
6.1.2 选穴
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取承泣、四白、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穴。[2]
6.1.3 随证配穴
6.1.4 刺灸法
6.1.5 方义
承泣、四白属足阳明经穴,是治眼疾效穴。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调理脾胃,以助运化。[2]
7 关于近视
近视(myopia[3])为病名[4][5]。见《审视瑶函》。又称能近怯远症(见《审视瑶函》)、能近视不能远视(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近视(《目经大成》)、目不能远视(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视近怯远症[6],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始称“近视”,与今名同。是指以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为主要表现的眼病[6][3]。其中,由先天生成,近视程度较高者又有近觑之称,俗名觑觑眼[7]。近视可因为先天遗传,也可因后天不注意用眼卫生所致[5]。多发于青少年时期。
近视相当于西医学之近视眼[7]。其与远视、散光同属于屈光不正一类眼病[2]。
详见近视条。
8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 ^ [2]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35-237.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3.
-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73.
-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15.
- ^ [7] 廖品正.中医眼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34-135.
治疗近视·脾气虚证的方剂
- 千里光散
光散组成:菊花、千里光、甘草各等分。主治:能近视不能远视。用法用量:每服3钱,夜间临卧,用茶清调下...
- 万寿地芝丸
功能养阴清肝,明目黑发。治目不能远视;亦治头发早白。能愈大风热。目能近视,不能远视。《御药院方》卷...
- 地芝丸
发坚齿,逐风散气,愈百疾。大除风热。主治目不能远视,能近视,或亦妨近视,及大疠风成癞。用法用量:万...
- 补元散
白术、茯苓、附子、木香、肉豆蔻、生姜、大枣。主治:泻利久,脾胃虚,肢冷,脉沉微。用法用量:水煎服。...
- 更多治疗近视·脾气虚证的方剂
古籍中的近视·脾气虚证
- 《成方切用》:[卷十二上眼目门]定志丸
(局方)治目不能远视,能近视者。(海藏曰∶目能近视,责其有水。不能远视,责其无火,法当补心。)常服...
- 《针灸逢源》:[卷四经穴考正]足少阴肾经穴考
之。(针三分。灸五壮)治咳逆上气。呕吐不食。胸中痛。《针灸逢源》清·嘉庆二十年李学川公元1815年...
- 《秘传眼科龙木论》:[附·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七十二问
。宜用局方三黄丸(方见四问下)。第三十七问。目不能远视者何也。答曰。此乃荣伤于五脏六腑之间。目者肝...
- 《玉机微义》:[卷二十九眼目治法]理血之剂
故此二方盖补肝之阴虚也颇有理故收入地芝丸治目不能远视能近视或亦妨近视生地黄(焙干)天门冬(去心各四两...
- 《明医杂着》:[卷之六]附方
致前症,用神效黄汤或补中益气汤。地芝丸治目不能远视,能近视,或妨近视,乃阴气不足,阳气有余也,宜用...
- 更多古籍中的近视·脾气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