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阙

目录

1 拼音

jīn què

2 英文参考

Jīnmén BL63[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金阙为经穴别名,“阙”,疑“门”之误,即金门[1]。见《杨敬斋针灸全书》。

穴位金门
汉语拼音Jingmen
罗马拼音Chinmen
美国英译名Golden Gate
各国代号中国BL63
日本63
法国莫兰特氏V63
富耶氏
德国B63
英国B63
美国BI63

金门为经穴名(Jīnmén BL63)[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关梁(《针灸甲乙经》)、金阙(《杨敬斋针灸全书》)、梁关(《针灸聚英》)。属足太阳膀胱经[2]。金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郄穴,阳维脉所别属[2][3]。金是水所从出,门即门户,此穴为太阳之郄,为寒水所生之门,故名金门[3]。金门穴主治头项,腰尻,下肢等疾患:如腰膝酸痛,下肢不遂,历节痛风,外踝红肿,头风,牙痛,耳聋,项强,肩背痛,尸厥,癫痫,惊风,暴疝,疟疾,霍乱转筋,小儿惊风,腰痛,下肢痹痛,头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眩晕,腰膝痛,外踝痛,现代又多用金门穴治疗小儿抽搐,耳鸣耳聋,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关节炎,踝扭伤,足底痛,疝气等。

4 金门穴的别名

关梁(《针灸甲乙经》),金阙(《杨敬斋针灸全书》),梁关(《针灸聚英》)。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尸厥暴死,金门主之。

6 穴名解

金是水所从出,门即门户,此穴为太阳之郄,为寒水所生之门,故名金门[3]

金,为五行肺金之一,有肃杀之气,又兵象也。门,人所出入之处。本穴与金生水有关。肺为水之上源,肺气清肃,膀胱之水气方可通调。金门者,肺金之气下通膀胱之门户,能助膀胱之气化也。对风木病有效,金可克木,所主多筋抽搐风木之病,意为熄风利水之门户也。此穴在申脉穴前下方,骰骨外侧凹陷中,为足太阳之郄穴,阳维脉所别属之门,太阳经至此,临于垂末,将与少阴之气交接,犹时届九秋,阳利之气受遏,金风肃起,遏化阴和之气也。一变而为萧瑟之阴,故曰“金门”。[4]

7 特异性

金门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郄穴,阳维脉所别属[4][4]

金门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5]

8 所属部位

足部[6]

9 金阙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金门穴在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6]

金门穴位于足背,外踝前缘直下,第五跖骨粗隆后方,骰骨下缘凹陷中,正坐或仰卧取之[6]

金门穴位于足外踝前下方,当骰骨外侧凹陷处[7]

金门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金门穴在足部的位置

金门穴在足部的位置

金门穴在足部的位置(肌肉)

金门穴在足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10 金阙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申脉前下方,当骰骨外侧凹陷处取穴。

金门穴位于足背,外踝前缘直下,第五跖骨粗隆后方,骰骨下缘凹陷中,正坐或仰卧取之[7]

垂足着地或仰卧位,申脉穴前下方0.5寸,骰骨外侧凹陷中取穴[8]

11 金阙穴穴位解剖

金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跟骨膜。皮肤坚厚致密,由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有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形成。致密的结缔组织形成纤维束,连于皮肤与足底深筋膜。足底深筋膜外侧厚于内侧,覆盖于小趾展肌表面。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足底筋膜的外侧,在腓骨长、短肌腱的下方,达跟骨和骰骨之间,刺入足底外侧的小趾展肌,该肌由足底外侧动脉伴行的足底外侧神经支配。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肌腱及小趾展肌[8]

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9]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和小隐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足底外侧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9]

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并有足底外侧动、静脉通过[9]

12 金阙穴的功效与作用

金门穴具有安神开窍,通经活络的功效。

金门穴有安神志、舒筋脉的作用[9]

金门穴系足太阳膀胱经之郄穴,阳维脉之所生,有清热散风之功。主治癫狂,痫证,小儿惊风,腰痛,外踝痛,下肢痹痛。其所治症,为霍乱转筋、癫痫、尸厥、膝髓痠,兼取申脉可治头风、头痛,均取金之肃令之力也。所治与太白略同,太白亦金气也。[9]

13 金阙穴主治病证

金门穴主治头项,腰尻,下肢等疾患:如腰膝酸痛,下肢不遂,历节痛风,外踝红肿,头风,牙痛,耳聋,项强,肩背痛,尸厥,癫痫,惊风,暴疝,疟疾,霍乱转筋,小儿惊风,腰痛,下肢痹痛,头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眩晕,腰膝痛,外踝痛,现代又多用金门穴治疗小儿抽搐,耳鸣耳聋,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关节炎,踝扭伤,足底痛,疝气等。

金门穴主治头项、腰尻、下肢等疾患:如腰膝酸痛、下肢不遂、历节痛风、外踝红肿、头风、牙痛、耳聋、项强、肩背痛、尸厥、癫痫、惊风、暴疝、疟疾、霍乱转筋等[9]

金门穴主治癫痫、小儿惊风、腰痛、下肢痹痛[9]

金门穴主治头痛,耳聋;腰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9]

金门穴主治头痛,眩晕,癫痫,腰膝痛,外踝痛,下肢痹痛等[9]

现代又多用金门穴治疗小儿抽搐、耳鸣耳聋、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9]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小儿惊风,头痛;

2. 其它:膝关节炎, 踝扭伤,足底痛,疝气。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0.3~0.5寸[9][9][9][9],局部有酸胀感[9],可向足背放散[9]

14.2 灸法

可灸[9][9][9]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9]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15 金阙穴的配伍

金门配人中、中冲,有醒神镇惊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痫,惊风。

金门配大椎、申脉、水沟、百会,治癫痫[9]

金门配合谷、太冲、百会,治急性头痛[9]

金门配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治下肢痿痹[9]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尸厥暴死、霍乱转筋。

《针灸甲乙经》:小儿马痫,仆参及金门主之。

《针灸大成》:主霍乱转筋,尸厥癫痫,暴疝,膝胻酸,身战不能久立,小儿张口摇头,身反折。

《外台秘要》:主尸厥暴死,霍乱转筋,癫疾不呕沫,马痫。

《席弘赋》:但患伤寒两耳聋,金门听会疾如风。

《医宗金鉴》:癫狂,羊痫风。

17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40.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8.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7.
  6. ^ [6]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0.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57.
  8. ^ [8]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59-260.
  9. ^ [9]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