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荞麦

目录

1 拼音

jīn qiáo mài

2 英文参考

wild buckwhea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hizoma Fagopyri Dibotryis(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olden buckwheat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金荞麦

金荞麦为中药名,出《植物名实图考》。为蓼科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D. Don) Hara 的干燥根茎[1]

4 拉丁名

Rhizoma Fagopyri Dibotry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Rhizoma Fagopyri Cymosi

5 英文名

golden buckwheat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2004)》)

Wild Buckwheat Rhizome

6 别名

野荞麦、荞麦三七、金锁银开。

开金锁、金锁银开、天荞麦、荞麦三七[2]

7 来源

金荞麦为蓼科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D. Don) Hara 的干燥根茎[2]

金荞麦为蓼科植物野荞麦Fagopyrum cymosum (Trev.) Meisn的根茎及块根[2]

8 产地

金荞麦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2]

9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5~1.5m。根茎粗大,呈结节状,横走,红棕色,茎直立,有棱槽,绿色或 红褐色。叶互生,戟新诗三角形,长宽几相等,先端突尖,基部心状戟形,边缘波状;托叶鞘近筒状斜形,膜质。花小,集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花被子片5,白色;雄蕊 8;子房上位,花柱3。瘦果卵形,具3棱,红棕色。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生于山坡、旷野、路边及溪沟较阴湿处。

10 产地

金荞麦主产江苏、浙江。

11 采收与初加工

夏、秋季采挖根茎,洗净,晒干。

12 生药性状

根茎不规则团块状。常具瘤状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4cm。表面深灰褐色,有环节及纵皱纹,并密面点状皮刀。质坚硬,不易笔断,断面淡黄白色至黄棕色,有放射状纹理,中央有髓。气微。味微涩。

13 性味归经

金荞麦味酸、苦、性寒;入肺、胃、肝经[2]

金荞麦味微辛、涩,性凉;归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4 金荞麦的功效与主治

金荞麦具有清热解毒、清肺排痰、排脓消肿、祛风化湿的功效,用于肺脓疡、咽喉肿痛、痢疾、无名肿毒、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

金荞麦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痈,祛风除湿的功效[2]

金荞麦治肺脓疡,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细菌性痢疾,风湿痹痛:煎服,15~30g[2]

金荞麦治疖肿,跌打,鲜品捣烂敷;蛇、蜈蚣咬伤,研粉醋调搽[2]

15 金荞麦的化学成分

金荞麦含野荞麦甙(shakuchirin)。此甙 碱水解后生成对香豆酸、阿魏酸及葡萄糖;另含有双聚原矢车菊甙元(dimeric procyanidin),是主要有效成分。

金荞麦含双聚原矢车菊素1%~2%,以及海柯皂苷元、表儿茶精、β-谷甾醇等[2]

16 金荞麦的药理作用

临床证明,双聚原矢车菊素对治疗肺脓疡有显著疗效[2]

金荞麦根的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酊剂作用强于水剂[2]

17 药品说明书

17.1 适应症

主要用于肺脓肿、支气管炎、麻疹、肺炎、盆腔炎、细菌性痢疾、胆道感染等。

17.2 用量用法

1.金荞麦汤:取金荞麦250g(薄片),加水1250ml,置密闭容器中,隔水文火煮3小时,得煎液1000ml,加防腐剂,装瓶备用。口服:1次40ml,1日3次。 2.金荞麦片:每片相当于生药1.5g。口服:每次5片,1日3次。连服1~3个月直至痊愈。

17.3 注意事项

偶有胃部不适,一般不影响治疗。

18 金荞麦药典标准

18.1 品名

金荞麦

Jinqiaomai

FAGOPYRI DIBOTRYIS RHIZOMA

18.2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D.Don)Hara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丢茎和须根,洗净,晒干。

18.3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团块或圆柱状,常有瘤状分枝,顶端有的有茎残基,长3~15cm,直径1~4cm。表面棕褐色,有横向环节和纵皱纹,密布点状皮孔,并有凹陷的圆形根痕和残存须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淡黄白色或淡棕红色,有放射状纹理,中央髓部色较深。气微,味微涩。

18.4 鉴别

(1)本品粉末淡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直径5~48μm,脐点点状、星状、裂缝状或飞鸟状,位于中央或偏于一端,大粒可见层纹;复粒由2~4分粒组成;半复粒可见。木纤维成束,直径10~38μm,具单斜纹孔或十字形纹孔。草酸钙簇晶直径10~62μm。木薄壁细胞类方形或椭圆形,直径28~37μm,长约至100μm,壁稍厚,可见稀疏的纹孔。具缘纹孑L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21~83μm。

(2)取本品2.5g,加甲醇20ml,放置1小时,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金荞麦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表儿茶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熙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一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2:0.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5%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8.5 检查

18.5.1 水分

不得过15.0%(附录ⅨH 第一法)。

18.5.2 总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K)。

18.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4.0%。

18.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18.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 004%磷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表儿茶素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18.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表儿茶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25ug的溶液,即得。

18.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50ml,密塞,精密称定,放置1小时,加热回流l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减压浓缩(50~70℃)至近干,残渣加乙腈一水(10:90)混合溶液分次洗涤,洗液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乙腈一水(10:90)混合溶液至刻度,摇匀,离心(转速为每分钟3000转)5分钟,精密量取上清液5ml,加于聚酰胺柱(30~60目,内径为1.0cm,柱长为15cm,湿法装柱)上,以水50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乙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50~70℃)至近干,残渣用乙腈一水(10:90)混合溶液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乙腈一水(10:90)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18.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表儿茶素(C15H14O6)不得少于0. 030%。

18.8 金荞麦饮片

18.8.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棕褐色,或有时脱落。切面淡黄白色或淡棕红色,有放射状纹理,有的可见髓部,颜色较深。气微,味微涩。

18.8.2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表儿茶素(C15H14O6)不得少于0.020%。

18.8.3 鉴别、检查、浸出物

同药材。

18.8.4 性味与归经

微辛、涩,凉。归肺经。

18.8.5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喘咳,乳蛾肿痛。

18.8.6 用法与用量

15~45g,用水或黄酒隔水密闭炖服。

18.8.7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18.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6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