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椎间孔神经阻滞术

目录

1 拼音

jǐng zhuī zhuī jiān kǒng shén jīng zǔ zhì shù

2 名称

颈椎椎间孔神经阻滞术

3 适应证

颈椎椎间孔神经阻滞术适用于:

1.颈2~4神经阻滞用于颈部手术麻醉。

2.颈2神经阻滞用于治疗颈源性头痛。

3.颈4~7神经阻滞用于治疗颈椎病、颈部根性神经痛、颈椎关节病、肩臂综合征及肩周炎。

4.颈部外伤后疼痛及颈、上胸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5.在影像显示器或神经定位刺激器下,用甾体抗炎药或神经损毁药进行颈神经根阻滞,可治疗相应神经支配区的顽固性根性痛或癌性疼痛。

4 禁忌证

1.颈部畸形。

2.颈部巨大肿物。

3.气管受压移位。

4.局部皮肤及软组织炎性病变或结核。

5 准备

1.患者准备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肩下可酌垫薄枕),头转向健侧。

2.体表定位  先令患者抬头,摸清胸锁乳突肌位置,于胸锁乳突肌后缘画一线。通常以颈椎横突位置来反映颈脊神经的体表标志。用手指按压可触摸到横突,同时患者可有酸胀感。

(1)颈2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下1cm、后1cm处,相当于下颌角水平。

(2)颈3横突:颈2横突与颈4横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连线中点处,相当于舌骨水平或颈2横突下方2cm处。

(3)颈4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相交点上1cm左右处,相当甲状软骨上缘。

(4)颈5横突:颈4横突与颈6横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连线中点。

(5)颈6横突:为颈椎中最为明显、最易扪及的横突,紧靠锁骨上方,相当环状软骨水平。

依上述横突位置确定拟阻滞的椎间孔,并画上标志。

6 方法

1.术者戴无菌手套,常规皮肤消毒,并于拟阻滞的标志位置作局麻皮丘。

2.采用长5cm、7号穿刺针。

3.穿刺时用左手固定好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在颈部侧面与皮肤垂直进针,直至触及横突后结节,即最接近皮肤的骨性标记。一般进针2~3cm。此时患者多有酸胀感觉,稍将针退出2~3mm,再沿颈椎后结节向前呈15°~30°角缓慢进针5mm,如接近或刺中神经根时可出现异感。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即可注入药物。临床应用表明,即使未出现异感也可以注药,增大药量可扩展至上下两个椎间孔的阻滞效果。

4.颈2横突位置较深(3~4cm),遇肥胖患者进针可能更深,但均以手感刺中横突后结节为准。

5.药物及剂量  欲行手术麻醉时每点注射2%利多卡因4~6ml或0.5%布比卡因3~5ml。用于疼痛治疗,每点可注射0.5%利多卡因4~6ml。根据病情需要可酌情加入地塞米松2~3mg,维生素B12100~200μg。

7 注意事项

1.注药前要反复回吸,无血液时方可注药,防止局麻药物毒性反应。另外,颈部血管丰富,局麻药物吸收较快,故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一旦出现神志异常,应立即终止注药,并给予对症紧急处理。

2.如进针过深、偏于内侧或药量过大,容易造成喉返神经麻痹,出现声音嘶哑、失音或呼吸困难,颈交感神经受阻滞时可出现霍纳征。

3.膈神经麻痹  膈神经主要由颈4神经组成,同时也接受颈3和颈5脊神经部分纤维,因此施行颈椎间孔神经阻滞时,常可累及膈神经,使其活动度降低,严重时呼吸困难、胸闷,甚至出现轻度发绀,双侧阻滞时症状更为明显。应及时给氧、辅助呼吸、增强肋间肌活动,以维持足够的通气量。

4.操作中注意进针方向,避免自下而上或与椎间孔平行穿刺,防止进针过深等,以免误入蛛网膜下隙或硬膜外隙造成全脊麻等极为严重的并发症。严格执行注药前反复回抽、无脑脊液后方可注药的原则。

5.颈部血管丰富,穿刺过深或位置不准确、操作粗暴均可致血管损伤,引发出血、血肿。损伤椎动脉,有时还会出现眩晕症状,血肿形成会压迫颈动脉、颈静脉、气管等组织。

6.术中出现心动过速多由肾上腺素的吸收或迷走神经阻滞所致,故阻滞前应少用或不用阿托品,对精神紧张者可适当予以镇静剂。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