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椎管扩大术

目录

1 拼音

jǐng zhuī zhuī guǎn kuò dà shù

2 英文参考

dilatation of the cervical spinal canal

3 手术名称

颈椎椎管扩大术

4 分类

神经外科/颈椎病手术

5 ICD编码

03.0909

6 概述

颈椎病后路减压的传统手术方法是广泛性椎板切除术。这种手术存在的缺点是:①术后局部失去骨质的保护,脊髓易受震动或招致外伤;②术后颈椎不稳定加重,一部分病人几年后出现颈椎后凸畸形(或鹅颈畸形);③手术局部瘢痕收缩,导致术后改善的症状又有反复等。鉴于上述缺点,日本学者服部(1973)首先提出在保留颈椎后部结构的基础上,将椎管容积扩大的手术方法,来代替广泛性椎板切除术。此后许多日本学者相继提出了十多种不同的椎管扩大的手术方法,归纳起来可分四大类:①椎板一侧切开扩大法(单开门);②棘突纵切开扩大法(双开门);③椎板两侧交替切开扩大法;④椎板两侧切断浮起悬吊法。目前较多应用的是黑川提出的棘突纵切开并在中间植骨的椎管扩大法,此类方法有代替广泛性椎板切除的趋势。

7 适应症

颈椎椎管扩大术适用于:

1.颈椎椎管狭窄,椎管前后径<13mm,脊髓受压症状逐渐加重者。

2.多平面骨质增生的脊髓型颈椎病伴有颈椎椎管狭窄者。

3.高位颈椎(颈1~3)受累的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困难者。

4.脊髓造影或MRI检查显示脊髓后方有压迹征象,提示脊髓后方有压迫因素存在者。

8 禁忌症

1.脊髓型颈椎病累及1或2个椎间隙者,不用此侵袭性较大的方法。

2.局灶性后韧带骨化症。

9 术前准备

1.全身一般性准备  根据病情与检查,积极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给予各种必要的补充与纠正。

2.有便秘者,术前给予缓泻剂,术前夜给予灌肠。有排尿障碍者,术前应导尿,留置导尿管。

3.颈部病变影响呼吸者,术前应进行深呼吸、咳嗽等训练,术前几天可开始雾化吸入,必要时给予抗生素。

4.术后需俯卧者,应提前进行俯卧位训练,使病人能适应此卧位。

5.术前晚给予镇静剂,苯巴比妥0.1g。

6.术前6~8h内禁食。

7.术前日准备手术野皮肤,清洗剃毛,范围要超过切口四周15cm以上。颈部手术应剃去枕部头发。

8.根据麻醉需要,给予麻醉前用药。

9.术前定位  术前应定出预定切除椎板的脊椎位置,最简便的方法是根据体表标志定位。由于体形的差异,按标志定位可能有1~2个棘突的误差。为避免误差,可先根据体表标志定位,再在相应棘突的体表上用胶布粘着一铅字,摄X线片后,从X线片上铅字的位置核定手术部位。

10.一侧髂骨区皮肤准备,为取骨用。

10 麻醉和体位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取侧卧位。

11 手术步骤

11.1 1.手术切口

由枕外粗隆下到胸1棘突做一颈后部中线切口,显露颈2~7棘突和椎板,向外到两侧关节突。

11.2 2.棘突纵行切开

颈椎棘突5、6、7较长,应以骨剪剪短使与颈3、4棘突长度相似,再以高速钻和2mm直径的微型钻头,将颈3~7棘突在中线处纵行切开,分割成对称的左右两半,以同样的钻头在两侧椎板与关节面邻接处,分别钻成纵行骨沟,深达椎板下面的皮质骨(图4.17.7-1A)。然后即可将两侧椎板敞开如两扇门板,各椎板和棘突之间的韧带均剪断(图4.17.7-1B)。Koshu等(1995)和Kohno(1997)等为了使椎管扩大术减压充分,主张将椎板内层以高速微型钻磨除,进一步增加椎管容积,以提高减压的效果。

11.3 3.棘突间植骨

将从髂嵴取下的骨片切成数小段,宽度为1.2~1.5cm,置于每个或每2个分割的棘突中间,以丝线或钢丝固定(图4.17.7-2A、B)。然后,为了扩大颈2椎管下端,在颈2两侧椎板连合处(即棘突的前端)的下半部,以高速微型钻向后扩大2~3mm。颈椎椎管扩大术即告完成。

11.4 4.缝合切口

逐层将深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缝合。

12 术中注意要点

两侧椎板外侧与关节面邻接处所钻的纵行骨沟要够深,能较容易地将两侧椎板敞开。在劈开棘突之间所植入的髂骨块宽度应在1.2cm以上,使椎管容积获得足够的扩大。

13 术后处理

1.术后仰卧或侧卧,最好卧硬板床。翻身时应使身体平直,避免扭曲。

2.术后应严密观察有无肢体功能障碍加重,感觉平面有无上升下降,如有上升,表明脊髓功能有进一步损害,应积极找出原因,及时处理。颈椎手术者应密切注意呼吸情况。

3.注意创口引流有无脑脊液流出,如脑脊液流出较多,应考虑提前拔除引流。一般引流在术后24~48h拔除。

4.有截瘫者应按截瘫护理。

5.高颈段手术后,有时可发生中枢性高热,应及时处理。

14 并发症

1.术后颈部运动受限(约30%)。

2.术后神经根痛,多为暂时性。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