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制玉米油

目录

1 拼音

jīng zhì yù mǐ yóu

2 英文参考

Refined Corn Oil

3 精制玉米油药典标准

3.1 品名

3.1.1 中文名

精制玉米油

3.1.2 汉语拼音

Jingzhi Yumiyou

3.1.3 英文名

Refined Corn Oil

3.2 来源含量

本品系由植物玉蜀黍种子的胚芽,用热压法制成的脂肪油。

3.3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明油状液体;微有特殊臭,味淡。

本品可与乙醚、三氯甲烷、石油醚、丙酮混溶,在乙醇中微溶。

3.3.1 相对密度

本品的相对密度(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A)应为0.915~0.923。

3.3.2 折光率

本品的折光率(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F)应为1.472~1.475。

3.3.3 酸值

应不大于0.6(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H)。

3.3.4 皂化值

应为187~19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H)。

3.3.5 碘值

应为108~128(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H)。

3.4 检查

3.4.1 脂肪酸组成

取本品8~10滴(约重150~250mg),置50ml量瓶中(滴入时勿碰瓶壁),加0.5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4ml,在65℃水浴中加热回流,待油珠溶解后,放冷,加15%三氟化硼甲醇溶液5ml,在65℃水浴中加热回流2分钟,放冷,加正己烷1~4ml,在65℃水浴中加热1分钟,放冷,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至瓶颈部,混匀,静置分层,照气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E)测定。以聚丁二酸乙二醇酯为固定液,涂布浓度为10%~15%,载气为氮气,流速为每分钟30ml,氢气流速为每分钟30ml,空气流速为每分钟300ml,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柱温为185℃。取上层液1~2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其出峰顺序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按不加校正因子的归一化法计算峰面积,依次为8%~19%、1%~4%、19%~50%、34%~62%、0%~2%,应符合规定。

3.4.2 不皂化物

取本品约5g,精密称定,置250ml锥形瓶中,加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取氢氧化钾10g,加乙醇溶解并稀释至100ml,即得)5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将瓶中的内容物移至分液漏斗中,用100ml热水分次洗涤锥形瓶,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再加水50ml置分液漏斗中,放冷,用乙醚提取3次,每次100ml,合并乙醚提取液,用水洗涤乙醚提取液,直至洗液中加酚酞指示液2滴不显红色为止,加少量无水硫酸钠置乙醚提取液中,放置1小时,滤过,滤液置已恒重的蒸发皿中,并用乙醚10ml洗涤分液漏斗,洗液并入蒸发皿中,置50℃水浴上蒸去乙醚,加丙酮3ml溶解残渣,置水浴上蒸去丙酮,在70~80℃减压干燥30分钟,并在减压条件下放冷,称定重量。将称重后的残渣加乙醚2ml溶解,再加中性乙醇10ml与酚酞指示液2滴,用乙醇制氢氧化钾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呈淡红色并在30秒内不褪色,以残渣重量(g)为口,供试品消耗的乙醇制氢氧化钾滴定液(0.1mol/L)体积(ml)为6,供试品重量(g)为W,按下式计算不皂化物,不得过1.5%。

3.4.3 水分与挥发物

不得过0.2%(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H)。

3.4.4 微生物限度

取本品,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 J),每1ml供试品中除细菌数不得过100个、真菌及酵母菌数不得过100个外,还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3.5 类别

药用辅料,溶剂和分散剂等。

3.6 贮藏

遮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

3.7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