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jīng wài qí xué
2 英文参考
The Extraordinary Point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xtra poin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traordinary poin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经外奇穴是指经穴(十四经穴)以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等内容的腧穴[1]。简称奇穴、经外穴[2][3]。
“奇”者“余”也[2]。(《管子·禁藏》)这类腧穴一般位置比较分散,难以归入某一经脉[2]。也就是说是一类腧穴经过整理归经以后余剩的经验效穴[2]。也是腧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必然分化[2]。
这类腧穴《内经》中已有散在记载,如《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刺十指间”,“刺舌下两脉”等[4]。后《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有了很大发展[2]。明代方书《奇效良方》首次出现“奇穴”这一名称,至《针灸大成》正式将它称为“经外奇穴”[2]。《类经图翼》则称为“奇俞”[2]。这些穴位,一般说都是从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4]。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少数又发展成为经穴[2]。如风市、膏肓俞等[4]。《备急千金要方》始载的膏肓俞,后来《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将它归入经穴[2]。近年来新发现的某些经外穴,有称新穴者[4]。
4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80.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7.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6.
古籍中的经外奇穴
- 《经穴汇解》:[卷之八奇穴部第十二]四肢第四
即玉泉穴也。(大成)按杨继洲曰。此两解不可俱属经外奇穴并存。以俟知者。前承山小儿望后趺。将此穴。久掐...
- 《针灸逢源》:[卷三群书汇粹]通元指要赋
缺堪治。眵冷泪临泣尤准。髋骨将腿痛以祛残(髋骨经外奇穴。梁丘穴两旁。杨氏注。髋骨二穴在委中上三寸脾枢...
- 《针灸大成》:[卷二]通玄指要赋
病自除,此即梁丘穴也,更治乳痈。按此两解,俱与经外奇穴不同,并存,以俟知者。肾俞把腰疼而泻尽。以见越...
-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百二十穴玉龙歌]腹痛
使。针三分,透间使,灸七壮。间使见后疟疾下。《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元王国瑞公元1279-1368年...
-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百二十穴玉龙歌]牙疼
中魁∶在中指第二节尖。灸二七壮,泻之。禁针。《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元王国瑞公元1279-1368年...
- 更多古籍中的经外奇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