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神经背支卡压症

目录

1 拼音

jǐng shén jīng bèi zhī kǎ yā zhèng

2 英文参考

entrapment of cervical posterior branch

3 概述

引起颈肩痛的各种椎管外伤害性刺激主要由脊神经后支(背支)传入中枢,所以,近年来针对椎管外病因引起颈肩痛的主要传入神经(颈神经背支)的形态进行了不少研究,提出颈神经背支卡压是引起头、颈痛及肩、上肢牵涉痛的重要原因,其中由颈神经背支内侧支支配的关节突关节被认为是引起颈肩痛的最主要来源。对于无明显神经体征的头、颈、肩痛患者,应考虑颈神经背支疾患的可能。

局部封闭对颈神经背支卡压症的有效率为60%以上,维持时间最长为1年以上,但部分病例的维持时间短。手术的有效率可达80%,其优点是维持时间长,手术操作简单、安全。

4 疾病名称

颈神经背支卡压症

5 英文名称

entrapment of cervical posterior branch

6 分类

骨科 > 脊柱疾患 > 颈丛及椎孔外颈神经卡症

7 ICD号

G54.2

8 颈神经背支卡压症的病因

由卡压颈神经背支内侧支支配的关节突关节被认为是引起颈肩痛的最主要原因。

9 发病机制

椎管外病因,是经由以颈神经后支为主的周围神经传入中枢,因而对于椎管外病因引起颈肩痛的主要传入神经——颈神经背支在颈肩痛中的地位,国内外解剖和临床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认为颈神经背支及由其支配的关节突关节疾患是产生颈肩痛的重要来源。

10 颈神经背支卡压症的临床表现

10.1 病史及症状 

多数有外伤史,男女间无明显差别。以耳周、下枕部、颈项部的疼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可伴有肩、肩胛、前胸壁牵涉痛,头部旋转、过伸时疼痛加剧。无其他神经症状,无神经根损伤症状。Sei Fukui等将颈神经背支受压引起疼痛的范围总结如下:

(1)颈1、2:颈后外侧上部。

(2)颈3:枕部及颈后的上侧部。

(3)颈4:颈后的中部及下部,肩胛上部。

(4)颈5:颈后的下部。

(5)颈6:肩胛上角部。

(6)颈7:肩胛中部和肩胛下角。

10.2 体征

(1)头部旋转、过伸时疼痛加剧。

(2)脊旁关节突关节处有明显压痛。

(3)耳周、下枕部、颈项部可有感觉改变。

(4)无神经根损伤体征。

11 辅助检查

颈椎正、侧位X线片:可见颈椎退行性改变。

12 颈神经背支卡压症的诊断

1.耳周、下枕部、颈项部痛,可伴有肩、肩胛部、前胸壁牵涉痛。

2.无神经根损伤表现。

3.颈神经背支或关节突关节局部封闭可缓解或消除症状。

13 鉴别诊断

13.1 颈5神经根卡压 

颈5神经根卡压的疼痛性质与颈神经后支卡压很相似,但常常有腋神经同时受累,三角肌萎缩,肩外侧感觉减退,压痛点主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13.2 颈椎病 

颈椎病表现的周围神经损伤以臂桡侧麻痛、无力为主,颈部活动与上臂疼痛有关,叩顶试验和颈肩牵拉试验阳性,颈部X线和MRI检查有利于鉴别诊断。

13.3 肩周炎 

肩周炎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主要表现为肩关节酸痛和活动受限,被动活动亦受限,肩前即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处压痛明显。

13.4 肩关节冲击症 

肩关节疼痛有一个80°~120°的疼痛弧,压痛主要在肩峰下。

14 颈神经背支卡压症的治疗

14.1 保守治疗

14.1.1 (1)局部封闭

局部封闭为颈神经背支卡压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两种封闭方法:

14.1.1.1 ①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即封闭颈神经背支的内侧支。

方法:可在X线透视监视下将药物注入关节突腰部,此处为内侧支支配关节突关节经过处。

14.1.1.2 ②关节突关节阻滞

现认为,颈神经背支疾患主要影响关节突关节而致颈肩痛,因此行关节突关节阻滞可有疗效。

方法:X线透视监视下进入关节突关节下缘,根据疼痛的位置定位:上颈痛(头痛),阻滞颈2~3;下颈痛(肩、胸部痛),阻滞颈5~6;全颈痛,阻滞颈3~4和(或)颈4~5。

14.1.2 (2)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作为颈神经背支卡压症的辅助治疗。

激光照射:用25W氦-氖激光照射肩部压痛点,20min,2次/d。

红外线照射:照射肩部压痛点,20min,2次/d。

14.2 手术治疗

14.2.1 (1)颈神经背支松解术

做相应节段颈神经背支松解术或切断之,以得到长期的疗效。

14.2.2 (2)关节突关节神经剥除术

去除关节突关节的支配神经以缓解颈肩痛,因关节突关节是引起颈肩痛的一个重要来源。

15 预后

局部封闭对颈神经背支卡压症的有效率为60%以上,维持时间最长为1年以上,但部分病例的维持时间短。手术的有效率可达80%,其优点是维持时间长,手术操作简单、安全。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